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养宠人数不断攀升。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养狗人数全球居首,已经破亿。2023 年,我国养宠数量将增至近两亿只,犬猫以及水族备受追捧,宠物市场规模增至近 2500 亿元。在如此庞大的养宠群体中,携带宠物出行的需求日益增长。
然而,目前高铁对宠物运输有着严格的限制。除了导盲犬,活物都不能带进高铁车厢,部分符合要求的宠物可以办理托运手续。这给养宠人士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一方面,托运需要提供有效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自备托运笼子,且人宠分离,让宠物主人不放心。另一方面,托运过程中可能存在宠物受伤或死亡的风险,一旦发生纠纷,给宠物饲养人和运输方都带来一定困扰。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发起了 “铁路旅客高铁宠物运输” 的问卷调查,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表明铁路部门开始关注养宠人士的出行需求,积极探索高铁宠物运输的可行性。

养宠人士普遍认为宠物上高铁能够极大地方便他们的出行。对于许多养宠人士来说,宠物已经成为家庭的重要成员,他们在出行时往往不放心将宠物寄养在别处。例如,一位养宠人士表示:“每次出差或者旅游,把宠物寄养在宠物店总是担心它们得不到好的照顾,而且寄养费用也不低。如果宠物能上高铁,就可以一起出行,不用再为寄养问题烦恼。” 此外,一些养宠人士指出,现在有专门的宠物包和航空箱,可以确保宠物在旅途中的安全和舒适。他们认为只要宠物配备疫苗证书,装进合适的容器中,就不会对其他乘客造成伤害。

非养宠人士则对宠物上高铁存在诸多担忧。首先是卫生问题,高铁车厢相对封闭,宠物的粪便和毛发容易影响车厢环境。有数据显示,一只猫或狗每天可能会掉落几十根毛发,这些毛发在封闭空间中容易引起过敏反应。一位非养宠人士提到:“我对动物毛发过敏,一旦有宠物在车厢里,我可能会出现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严重影响我的出行体验。”

其次是安全问题,虽然大部分宠物在家中比较温顺,但在陌生环境中可能会出现应激反应,乱跑乱跳,对其他乘客造成伤害。例如,一些大型犬类即使平时很乖巧,但在高铁上可能会因为紧张而变得难以控制。此外,还有人担心宠物的叫声会影响车厢的安静氛围,破坏其他乘客的出行体验。一位经常乘坐高铁的乘客表示:“高铁是一个需要安静的环境,宠物的叫声会让人感到烦躁,影响休息和工作。”
国外宠物上高铁的经验借鉴
美国在宠物上高铁方面有着较为成熟的规定。美国交通部和航空管理局要求,航空运输的猫、狗至少 8 周大,且断奶 5 周以上,对猫狗之外的 “异宠” 进入客舱有明确限制。美国铁路公司规定,乘客需帮宠物缴交 25 美元的 “车费”。宠物必须至少 8 周大,没有难闻的味道或攻击性,而且在旅程中不会干扰其他乘客。此外,宠物不得进入商务舱、咖啡车厢或其他用餐车厢。乘客必须在发车前 30 分钟前抵达票务窗口,确认宠物是否符合上车资格,并且签署同意书。
美国的这些规定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首先,明确的年龄限制确保了宠物在出行时具备一定的身体条件和适应能力。8 周大且断奶 5 周以上的宠物,相对来说更加健康和稳定,减少了在旅途中出现健康问题的可能性。其次,收取一定的车费可以为宠物运输提供更好的服务和管理。25 美元的车费虽然不高,但可以用于改善宠物在车厢内的环境和设施,确保宠物的舒适度。车厢限制也非常合理,宠物不得进入商务舱、咖啡车厢或其他用餐车厢,避免了宠物与食物直接接触,减少了可能的卫生问题。最后,要求乘客在发车前 30 分钟前抵达票务窗口,确认宠物是否符合上车资格并签署同意书,这一规定确保了宠物主人对旅行规定有充分的了解,并同意遵守相关规定,同时也为铁路部门提供了更多的时间来检查和管理宠物运输。
总之,美国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启示,我们可以在制定宠物上高铁的规定时,充分借鉴这些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定。
高铁宠物托运流程与注意事项
宠物上高铁虽然目前存在诸多争议,但从长远来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随着养宠人群的不断扩大,对宠物出行的需求也会持续增长。高铁作为一种便捷、高效的交通工具,若能在充分考虑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将为养宠人士带来极大的便利。

铁路部门应广泛收集各方意见,包括养宠人士、非养宠人士、专家学者等。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深入了解不同群体的需求和担忧,为制定方案提供依据。例如,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养宠人士希望能有专门的宠物车厢,而非养宠人士则更关注卫生和安全问题。铁路部门可以根据这些意见,综合考虑运力、公共卫生等因素,制定出既能满足养宠人士出行需求,又能保障其他乘客权益的方案。

宠物上高铁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铁路部门、宠物主人、非养宠人士等各方共同努力。只有在充分考虑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打造宠物友好环境,才能实现宠物上高铁的可行性,为养宠人士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
你支持宠物上高铁吗?您对宠物上高铁怎么看?欢迎留下您的意见,欢迎留下您既满足养宠人士出行需求,又能保障其他乘客权益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