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仙渡劫记

鱼从云起 2025-04-02 12:25:03

明朝正德年间,八朝古都开封府,有一位郑老妇人。老妇人早年丧夫,儿子在城中大户人家做帮佣,虽说不能常伴身旁,却也隔三差五便回来看望母亲。

老妇人在自家小院开辟出一片菜园,种满了各式各样的蔬菜,日常的吃用倒也能自给自足。日子平淡,倒也安宁。

一日,临近端午,阳光明晃晃地照在小院里。老妇人坐在房中,借着从雕花窗棂透进来的光,专心缝补衣物。忽然,晴朗的天空中传来阵阵闷雷。老妇人放下手中针线,走到门口,抬头望向天空,只见北边飘来几片墨云。“这大晴天的,怎么会打雷呢?老天爷还真是会开玩笑。” 老妇人一边自言自语,一边转身回屋,准备继续缝补衣物。

就在这时,院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紧接着,一位身着素衣的年轻姑娘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在老妇人面前扑通一声跪下。姑娘声音颤抖,急切地说道:“婆婆,求您发发慈悲,救救我!那片黑云是冲着我来的。日后我定当报答您的救命之恩!”

老妇人见多识广,一听这话,心里便明白,这恐怕是老辈人所说的生灵渡劫。正所谓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况且看这姑娘可怜,老妇人顿生恻隐之心。此时,黑云已如奔马般快速飘来,老妇人不敢耽搁,赶忙将姑娘扶起:“孩子,快进屋!”

老妇人拉着姑娘进了屋,匆忙扫视一圈,却没找到合适的藏身之处。正着急时,她瞧见屋子角落的米缸,赶忙对姑娘说:“孩子,快躲到米缸里去!” 姑娘闻言,挣扎着跑到米缸旁。因身材矮小,又因渡劫受了伤,浑身软绵绵的,怎么也爬不上去。

天空愈发暗沉,一道道闪电如同银色的巨龙,在云层中穿梭。老妇人见状,大声喊道:“孩子,快躲起来,不然就来不及了!” 说罢,她不管不顾,抄起姑娘的腿,将她塞进了米缸,随后找来一块大木板,盖在缸口。

片刻后,雷声如万马奔腾,隆隆作响,一道道闪电朝着老妇人家的园子劈了下来。老妇人活了大半辈子,头一次听到如此震耳欲聋的雷声,看到如此厉害的闪电。闪电在房子周围炸开,地面都跟着颤抖。老妇人惊恐万分,紧闭双眼。躲在米缸里的姑娘也吓得低声哭泣。老妇人知道姑娘是被吓着了,正想着安慰几句,却瞥见木板慢慢往下滑。她想也没想,一屁股坐到木板上,盘腿将木板死死压住。

雷声轰鸣,震得老妇人胸口隐隐作痛,耳朵嗡嗡作响。可她咬着牙,纹丝不动。紫色和蓝色的闪电将院子里的蔬菜打得稀巴烂,泥土和菜叶四处飞溅。

过了许久,雷声终于渐渐平息,闪电也慢慢消失,黑压压的天空开始放晴。老妇人缓缓睁开眼睛,从米缸上下来。她走到门口,望了望天空,长舒一口气,随后转身来到米缸旁,轻声说道:“孩子,一切都过去了,你还好吗?”

木板动了几下,姑娘慢慢站起身来。老妇人将她从米缸里扶出来,只见姑娘面容清秀,脸颊如春日盛开的桃花般红润。姑娘连忙跪地磕头:“婆婆,我是一只狐仙,今日是我的渡劫之日,没想到渡劫如此艰难。多亏婆婆舍命相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您有什么心愿,尽管吩咐。”

“孩子,快起来,地上凉。我一大把年纪了,不图什么回报,只盼着儿子能平安健康,我就心满意足了。” 老妇人说着,将姑娘扶起。

“恩人放心,我一定会尽力满足您的心愿。” 姑娘说完,辞别老妇人,朝着城外的山上走去。

没过几天,老妇人的儿子郑虎欢欢喜喜地跑回家。一进门,他就兴奋地挥舞着手里的钱袋:“娘,今天回家路上,一个漂亮姑娘给了我五百两银子,说是欠您的,让我转交给您。”

老妇人听后,先是一愣,随即想起了那位狐仙,心里默默感激。她将帮助狐仙渡劫的事告诉了儿子。郑虎听后,又惊又怕,连忙嘱咐母亲:“娘,以后可千万别做这么危险的事了。” 老妇人只是微笑着摇摇头,并未言语。

又过了些日子,老妇人拿着银子找到媒婆,想给儿子寻一门好亲事。媒婆四处打听,千挑万选,最终将镇子上一位姓李的姑娘介绍给了郑虎。李姑娘家境普通,却心地善良,知书达理,对长辈更是孝顺有加。郑虎对李姑娘很是满意,李姑娘也觉得郑虎为人踏实可靠。

两个月后,二人在亲朋好友的祝福声中喜结连理。老妇人拿出一部分银子,在镇上给儿子买了一套宽敞的房子。婚后,小两口在镇上开了一家杂货铺。凭借着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和热情周到的服务,杂货铺的生意越来越红火。

此后,郑虎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总能逢凶化吉。一次,他运送货物时遭遇劫匪,正当性命攸关之际,一只白色的狐狸突然出现,将劫匪吓得落荒而逃。还有一回,他不慎染上重病,寻遍名医都束手无策,就在一家人绝望之时,一位神秘的郎中送来一剂良药,药到病除。老妇人和郑虎心里明白,这定是狐仙在暗中保佑。

时光荏苒,老妇人的儿子一生平安顺遂,一家人其乐融融。老妇人的善举,不仅救了狐仙一命,也为自己和儿子带来了福报。而狐仙信守承诺,用行动回报了老妇人的救命之恩。

这个故事流传开来,人们无不感叹:人若怀有一颗善心,在他人危难之时伸出援助之手,不仅能帮助他人渡过难关,也能为自己和后人积累福泽。正如老妇人,不经意间的一次善举,换来的是一生的平安与幸福 。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