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阿姨,63岁,体型较胖,平时特别爱吃肉。半年前家人带李阿姨去体检,体检结果显示李阿姨有中度脂肪肝而且肌酐较高,体检医生建议李阿姨尽早检查一下肾脏,但是李阿姨并没有任何不适,没有听取体检医生的建议。
直到最近一段时间总是感觉尿液减少,食欲下降,整天都没有精神,而且下肢水肿严重,生活质量严重下降,于是决定去医院检查一下。

通过体格检查,按压李阿姨下肢出现明显水肿现象,通过尿常规检查发现尿液中的蛋白升高,通过肾脏功能检查发现血清肌酐较高,血清肌酐为253微摩尔/升,超过正常范围,血清尿素也超过正常范围。
随后为李阿姨进行影像学检查,检查结果发现肾脏部位输尿管有闭塞的情况,这是李阿姨发生少尿症状的主要原因,连续测量血清肌酐均超过正常范围,确诊李阿姨为早期肾衰竭。

通过会诊确定李阿姨的治疗方案,主要治疗方案以药物治疗为主,主要目的是降低肌酐,以免早期肾衰竭发展至尿毒期肾衰竭。
通过药物肾毒清颗粒促进肌酐排出体外,同时控制李阿姨饮食,减少高盐高钾食物摄入,由于李阿姨出现了下肢水肿现象,因此需要通过药物对下肢水肿进行改善。
同时对李阿姨进行健康教育,给阿姨需要保持健康体重,减少过多食用肉类,严格控制血肌酐;李阿姨需要定期检测血清肌酐,通过血清肌酐期肝变化能够观察肾衰竭病程。
三个月后,李阿姨来医院复查,血清肌酐已降至正常范围,发生尿毒症的风险大大下降。通过李阿姨的事例,有力说明了肌酐对预警早期肾衰竭的作用,通过降肌酐有效减少发生尿毒症风险,下面具体了解一下肌酐对早期肾衰竭的预警作用。

肌酐是指肌肉代谢后的产物,这种产物能够进入血液,因此一旦肌酐异常后就会导致机体代谢异常,影响正常的体液循环。
肌酐主要由肾脏代谢,因此肌酐过高会对肾脏产生一定毒性,肾脏的主要功能是代谢排出机体废物,其中包括代谢排出肌酐,肌酐异常后会对肾脏造成损伤,肌酐代谢主要通过肾小球过滤功能,当肌酐过高时肾小球过滤功能负担加重,长时间就会造成肾小球过滤功能障碍,导致肾脏代谢功能下降,肾小球过滤其他废料的功能也随之下降,机体大多数废料无法通过肾脏排除,影响机体电解质紊乱,内分泌功能下降。

因此肌酐异常可能代表着肾小球过滤功能受损,肾脏出现损伤时也会引起肾小球过滤功能受损,导致肌酐代谢异常,因此出现肌酐异常时往往代表着肾功能不全,长时间肾功能不全会导致肾衰竭发生,因此肌酐升高可以作为肾衰竭早期预警。
导致肾衰竭的原因主要是肾功能不全和肾毒性过高,肌酐过高会导致肾功能不全,进而影响肾衰竭发生;肌酐升高也会导致机体出现肾毒性,肾毒性是由重金属导致,肾毒性药物导致,也可能是由肾脏感染导致的肾毒性,发生肾毒性会影响肾脏的功能,导致肾脏功能下降,肾小球过滤功能也随之下降,肾小球代谢肌酐能力下降,导致肌酐升高,因此肌酐升高可以反映肾脏状态,如果我们出现肌酐升高的情况,要及时检查肾脏功能。

肌酐是人体正常代谢产物,肌酐在机体内可分为尿肌酐和血肌酐,通过肾脏代谢后的肌酐叫做尿肌酐,尿肌酐会随着尿液正常排出体外,血肌酐则是无法正常被肾小球代谢的一部分,这部分肌酐无法正常代谢就会进入血液当中,因此一般检查肌酐主要检查血肌酐。

由于男女代谢机制存在偏差,因此男性女性血肌酐正常标准,正常男性(20~59岁)血肌酐标准为57~97微摩尔/升,随着年龄的增长,血肌酐标准水平也会发生变化,60岁以上的男性血肌酐标准为57~111微摩尔/升,女性血肌酐标准低于男性血肌酐标准,正常女性(20~59岁)血肌酐标准为47~73微摩尔/升,60岁以上女性血肌酐标准为47~81微摩尔/升。
肌酐主要与肾脏代谢有关,随着人体年龄的增长,肾脏代谢功能会自然而然地衰减,因此代谢肌酐的水平会有所下降,所以老年人血肌酐正常标准会有所上升。

肌酐的主要来源分为两方面,内源性和外源性。外源性肌酐主要是指食物在机体代谢后的产物,食用过多肉类可能会导致外源性肌酐升高,内源性肌酐是指机体肌肉正常代谢产物,内源性肌酐占总肌酐的主要部分,但是外源性肌酐对总肌酐的影响也很大,因此控制饮食可以帮助我们降低肌酐。肌酐升高不仅是肾脏衰竭的早期警告,肌酐升高还可能会导致其他疾病发生。

肌酐升高往往可能会导致肾脏功能不全,是肾衰竭的早期预警,肌酐异常还可能反应机体发生了尿毒症,发生尿毒症与肾衰竭关系密切。
肾脏的主要功能是帮助机体排出多余的体液,而发生尿毒症与体液紊乱有关,肾脏功能不全则导致机体无法排出多余的体液,体液当中的肌酐,毒素会不断的蓄积升高,导致肾脏功能发生恶化,因此尿毒症往往发生在肾衰竭末期,末期肾衰竭不仅导致肾功能出现紊乱,还会诱发全身性症状。

发生尿毒症后,机体的体液,机体当中的毒素都无法正常排出体外,导致机体出现全身性的代谢紊乱。
发生尿毒症后体液无法正常排出,导致机体电解质紊乱,机体的排钠功能下降,钠水滞留会导致高血压现象发生,高血压会累及机体的各个器官,导致机体各个器官出现衰竭现象,由于机体毒素无法正常通过肾脏排出体外,机体会出现腹泻,恶心等消化功能紊乱。

肌酐是人体肌肉的代谢产物,发生尿毒症后肌酐无法正常排出体外,很有可能会导致机体肌肉病变,从而引发神经病变,骨骼病变等。
尿毒症会导致全身性症状发生,导致各种并发症发生,如尿毒症心包炎,尿毒症肺炎等,对机体器官造成严重的损伤,一旦这些并发症发作很有可能会威胁到我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尽早预防尿毒症发生非常重要,降低肌酐是预防尿毒症发生的重要措施,2个方法有效帮助我们降低肌酐。

第①个:严格把控饮食
肌酐较高的人群应该严格把控饮食,肌酐来源主要分为两种,内源性和外源性,外源性肌酐是通过饮食摄入获取的,但外源性肌酐对总肌酐的影响很大,机体肌肉代谢较为稳定,因此内源性肌酐较稳定,肌酐上升与外源性肌酐密切相关,因此控制外源性肌酐上升非常重要。

控制外源性肌酐上升主要通过饮食调整,过多摄入肉类会导致外源性肌酐上升,因此降肌酐要保证合理摄入肉类,合理摄入蛋白质,另外还需要控制盐和钾,高盐食物和高钾食物都需要通过肾脏代谢排出体外,长时间进食这些食物会导致肾脏负担加重,更易导致急性肾衰竭或慢性肾衰竭。
降低肌酐应该保持低盐低钾清淡饮食,合理摄入蛋白质,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有利于加快新陈代谢。

除了饮食,过度劳累也会导致肌酐升高,肌酐是肌肉的代谢产物,肌肉过度活跃会导致代谢产物增多,因此合理休息有利于降低肌酐。
部分药品也会导致肌酐升高,如甲氰咪胍,这类药物会抑制肾小管代谢肌酐,从而导致肌酐升高,服用这类药物的人群出现肌酐升高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调整药物。

第②种:药物治疗
严格把控饮食是降低肌酐的长期方法,药物治疗能够快速帮助我们降低肌酐,这些药物能够帮助我们将肌酐排出体外,如尿毒清颗粒,大黄碳酸氢钠片等,具体选择什么药物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肌酐严重超标的人群可以通过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透析还能保护肾脏,减轻肾脏功能;如果肌酐较高且发生了肾衰竭或尿毒症普通的药物治疗,可能无法快速降低肌酐,肌酐排出体外需要通过肾脏代谢,已经发生肾衰竭则不适用于药物治疗,应该及时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联合药物治疗并发症,同时严格控制饮食。

肌酐高是肾衰竭的早期警告,我们一定要提早预防肌酐升高,药物治疗和饮食治疗这2个方法能够自然降肌酐,轻度肌酐较高的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和饮食调整能够有效降低肌酐,中重度肌酐较高的患者可以选择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同时也要调整饮食,高肌酐患者且发生了肾衰竭或尿毒症,这类人群需要对症治疗,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同时把控饮食。
上面提到的李阿姨肌酐较高,发生了早期肾衰竭,通过药物对症治疗下肢水肿现象,严格把控生活方式限盐限钾,这2个方法有效降低了李阿姨的肌酐。长期肌酐较高可能导致慢性肾衰竭或尿毒症,因此我们要尽早降低肌酐。
参考文献:陈菲.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的效果评价[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14):124-125.
尿淀粉酶及其与肌酐比值的测定与应用评价[J]. 陈辉,邓小玲,黄维嘉. 陕西医学检验. 2001(04)
血清CK-BB和尿乳酸/肌酐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评估价值[J]. 张剑春,孙丁. 社区医学杂志. 2018(20)
比较靠谱
快速治愈尿毒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