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为何让对手寝食难安?

智汇前沿 2025-03-20 19:55:48

3·15曝光行业乱象后,雷军微博再度沦为许愿墙——从羽毛球拍到智能马桶,网友坚信"小米入场即洗牌"。

两年前,这里还是大型翻车现场:"金凡!系统又卡了!"的吐槽刷屏。如今画风突变背后,是SU7 Ultra用52.99万定价捅破豪车天花板,更是小米用"三箭齐发"的商业魔法,让"人车家全生态"从PPT照进财报。

3月18日深夜,小米2024年报点燃资本市场:总营收3659亿同比飙35%,净利润272亿涨41.3%,两项指标双双刷新纪录。更惊人的是股价——年报发布当日57.65港元收盘价,较去年此刻暴涨347%。

三驾马车的暴力美学

外界最关心:造车烧掉雷军多少家底?

财报揭开谜底——智能汽车年亏62亿,相当于每卖辆SU7倒贴4.5万。但细看数据暗藏玄机:四季度亏损已收窄至7亿,毛利率从14.7%跃至20.4%。按此趋势,2025下半年或迎盈利拐点。

更让友商窒息的是,在汽车业务尚处投入期时,小米手机×IoT组合拳已筑起护城河。全球手机出货1.69亿台(+15.7%),ASP冲破1202元新高;空调/冰箱/洗衣机三大件年销超1140万台,IoT营收首破千亿。这些"传统业务"在四季度贡献83亿净利润,足够覆盖汽车亏损十倍有余。

高端化的毒辣棋局

当同行还在堆砌摄像头参数时,小米15 Ultra已悄然收割BBA用户:国内开售日销量同比激增50%,海外预定翻倍。这份底气源自武汉智能工厂——这个斥资百亿的"黑灯工厂",即将把空调生产线升级为"人车家"硬件中枢。

卢伟冰在电话会透露:2025年研发投入冲300亿,四分之一砸向AI。要知道小米AIoT设备已连接9亿终端,1830万家庭拥有5件以上小米设备。这种量级的生态一旦注入大模型,或将催生"一句话控制全屋家电+汽车"的颠覆体验。

危险的平衡术

亮眼财报难掩隐忧:相较于OPPO把AI设为总裁直管级战略,小米的澎湃OS 2.0直到去年底才落地。尽管手握13亿参数大模型,但其AI能力仍停留在"语音关灯"这类功能层面,尚未打通"车机预判回家时间自动调温"的场景闭环。

不过小米最让对手恐惧的,是其把激进与克制玩到极致的平衡术——既敢豪赌造车,又能严守"每年提升1%市占率"的节奏。这种"用十成功力打七分拳"的策略,在手机红海市场抢下23.3%高端份额,在汽车战场用SU7 Ultra撕开BBA防线。

此刻的雷军,像极了掌控交响乐的指挥家:左手稳住手机/IoT基本盘,右手挥舞汽车/AI新引擎。当同行还在纠结"All in AI还是死磕硬件"时,小米早已谱写出生态协同的狂想曲。这场商业盛宴的高潮,或许就在武汉工厂机器轰鸣声中悄然临近。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