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沈阳市的古称及其历史信息
沈阳市,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其古称的变迁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发展历程。

1. 侯城
• 历史背景:沈阳最早的历史记载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这里被称为“侯城”,是燕国的属地。秦汉时期,沈阳继续以“侯城”之名存在,成为秦汉两朝对抗东胡、匈奴的前沿阵地。
• 文献记载:《汉书·地理志》中明确提到:“辽东郡,秦置……县十八:……襄平,莽曰昌平。侯城,辽隧,莽曰辽队。”这里的“侯城”即为今日沈阳的前身,这一记载为我们提供了沈阳早期历史的重要线索。
• 文化意义:“侯城”作为沈阳的早期名称,不仅反映了当时沈阳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归属,也体现了沈阳在东北地区的重要战略地位。
2. 沈州
• 历史背景:唐朝时期,沈阳地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成为了一个边塞贸易重镇,并设立了沈州。辽金时期,沈州的行政设置得以延续,并在此基础上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 文献记载:《元和郡县志》中记载:“沈州,辽阳郡,大都督府。本辽东郡地……”这一记载说明了沈阳在唐朝时期已经被称为沈州,并且是一个重要的行政区划。
• 文化意义:沈州的设立,标志着沈阳地区在唐朝时期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这一时期的沈阳,不仅在经济上得到了发展,还在文化上与中原地区有了更深的交流。
3. 沈阳郡
• 历史背景:隋朝时期,沈州被改为沈阳郡,这是沈阳地名演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 文献记载:在《隋书·地理志》等历史文献中,可以找到关于沈阳郡的记载。这些记载为我们了解沈阳在隋朝时期的行政归属和地理位置提供了重要依据。
• 文化意义:沈阳郡的设立,不仅反映了隋朝时期中央政府对东北地区的重视,也体现了沈阳在东北地区的重要地位。
4. 沈阳路
• 历史背景:元朝时期,沈阳郡被改为沈阳路,这是沈阳地名演变过程中的又一个重要阶段。
• 文献记载:《元史·地理志》中明确提到:“沈阳路,本辽沈州。”这一记载为我们提供了沈阳在元朝时期的行政归属和名称变迁的重要信息。
• 文化意义:沈阳路的设立,标志着沈阳在元朝时期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业中心。同时,沈阳路也是元朝时期东北地区的重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
5. 沈阳中卫
• 历史背景:明朝时期,沈阳路被改为沈阳中卫,成为明朝在东北地区的重要军事防御要地。
• 文献记载:《明史·地理志》中记载:“沈阳中卫,元沈阳路,属开元路。”这一记载为我们提供了沈阳在明朝时期的行政归属和军事地位的重要信息。
• 文化意义:沈阳中卫的设立,不仅反映了明朝时期中央政府对东北地区的重视,也体现了沈阳在东北地区的重要军事防御作用。同时,沈阳中卫也是明朝时期东北地区的重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
6. 盛京
• 历史背景:清朝时期,沈阳作为清朝的发祥地之一,得到了极大的发展。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迁都于此,并在此修建了皇宫(今沈阳故宫)。1634年,皇太极尊沈阳为“天眷盛京”,故称“盛京”。
• 文献记载:《清史稿》等历史文献中详细记载了盛京的历史沿革和文化特色。这些记载为我们了解沈阳在清朝时期的重要地位和文化底蕴提供了重要依据。
• 文化意义:盛京作为清朝的发祥地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它不仅见证了清朝的崛起和繁荣,也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民俗风情。
7. 奉天
• 历史背景:1657年,清朝在沈阳设奉天府,沈阳因此又名“奉天”。直到北洋时期,沈阳一直都被称之为“奉天”。
• 文献记载:在清朝时期的官方文献和地图中,沈阳均被标注为“奉天”。这些记载为我们了解沈阳在清朝时期的行政归属和名称变迁提供了重要依据。
• 文化意义:奉天作为清朝时期沈阳的重要名称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它不仅反映了清朝时期中央政府对沈阳的重视,也体现了沈阳在东北地区的重要地位和文化特色。
8. 沈阳市
• 历史背景:1929年,张学良在“东北易帜”后,改奉天市为沈阳市。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 文献记载:在《沈阳市志》等地方志中,详细记载了沈阳市的名称变迁和历史沿革。这些记载为我们了解沈阳市的现代化发展历程提供了重要依据。
• 文化意义:沈阳市作为辽宁省的省会城市,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地位。沈阳市的名称不仅体现了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反映了它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沈阳市下辖县区的古称及其历史信息
1. 和平区
• 古称:在日伪时期,和平区区域内曾被称为大和区、朝日区、敷岛区等。抗战胜利后,这些名称被更改为和平区、南市区、北市区等。新中国成立后,这些区域最终统一命名为和平区。
• 历史背景:和平区的名称变迁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和沈阳城市发展的历程。从日伪时期的屈辱名称到抗战胜利后的更名,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统一命名,和平区的名称变迁见证了沈阳城市的解放和新生。
• 文化意义:和平区的名称寓意着世界和平和人民安宁。这一名称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和平的渴望和追求,也反映了沈阳城市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和平稳定环境。
2. 沈河区
• 古称:沈河区在抗战胜利后由沈阳区、浑河区、小西区、大西区等多个区域合并而成。1948年11月20日,沈阳区与浑河区合并,各取一字改名沈河区。
• 历史背景:沈河区的名称变迁反映了沈阳城市在抗战胜利后的重组和发展历程。通过合并多个区域并重新命名,沈河区成为了沈阳市的一个重要行政区划。
• 文化意义:沈河区的名称寓意着沈阳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这一名称不仅体现了沈阳城市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文化传承和发展,也反映了沈河区在沈阳市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 皇姑区
• 古称:皇姑区的名称来源于“皇姑屯”的传说。相传清朝初期,努尔哈赤打猎至此并收村女黄桂为干女儿,死后葬于此地便叫黄桂屯。后来京奉铁路通至此处并设立皇姑屯车站,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区域。1938年伪奉天市公署划定区域时成立皇姑区。
• 历史背景:皇姑区的名称变迁反映了沈阳城市在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和地域文化特色。皇姑屯作为沈阳城市的一个重要历史地标和文化符号,其名称被赋予了皇姑区这一重要行政区划。
• 文化意义:皇姑区的名称寓意着沈阳城市的历史和文化传承。这一名称不仅体现了沈阳城市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域文化特色,也反映了皇姑区在沈阳市中的重要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4. 大东区
• 古称:大东区的名称源于清康熙十九年环绕盛京城外筑土城时所设的八个边门之一——抚近(大东)关。因其地处古城之东且位于东边门外,故得名“大东”。
• 历史背景:大东区的名称变迁反映了沈阳城市在清朝时期的历史沿革和地域文化特色。作为盛京城外的一个重要区域,大东区在清朝时期就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氛围。
• 文化意义:大东区的名称寓意着沈阳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这一名称不仅体现了沈阳城市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文化传承和发展,也反映了大东区在沈阳市中的重要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5. 铁西区
• 古称:铁西区因位于长大铁路(现京哈铁路)西侧而得名。虽然铁西区没有明确的古称记载,但其名称的由来与沈阳城市在近现代史上的工业发展紧密相连。
• 历史背景:铁西区是沈阳城市工业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领沈阳并将铁路以西的区域划为工业区。新中国成立后,铁西区逐渐发展成为沈阳城市的重要工业基地。
• 文化意义:铁西区的名称寓意着沈阳城市的工业发展和现代化进程。这一名称不仅体现了沈阳城市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工业特色,也反映了铁西区在沈阳市中的重要经济地位和作用。
6. 苏家屯区
• 古称:苏家屯区在抗战胜利后由苏家屯镇发展而来。虽然苏家屯区没有明确的古称记载,但其名称的由来与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紧密相连。
• 历史背景:苏家屯区是沈阳城市南部的重要区域之一。在抗战胜利后,沈阳市民主联合政府在苏家屯城镇建置了分区民主政府,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行政区划。
• 文化意义:苏家屯区的名称寓意着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