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显龙为何建议新加坡人多了解中华文化

朝不慵 2024-10-19 17:31:40

新加坡前总理李显龙,在“慧眼中国环球论坛“上,提到新加坡人学中文的问题,他认为新加坡人不但要学中文,更要了解中华文化,中华传统,可以多读一读像四大名著等这一些中国的经典著作。因为阅读这些著作,可以帮助他们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知与理解。

新加坡人为什么要学中文?因为新加坡人大多数是华人。但事情并没有这样简单而理所当然,新加坡的语言选择,历史上并不是一成不变。而这些微妙的变化,正体现着这个城市国家极致的务实。新加坡的人口中,华人比例高达75%,但1965年建国的时候,许多华人出于天然的感情与习惯,希望独立之后,可以在语言、文化方方面面,自在地将新加坡建立成一个华人国度,但李光耀极力反对。他反对以中文作为唯一官方语言,事实上当时新加坡的语言选择,是倾向于英语的。很简单的事实是,说英语有助于新加坡融入先是英国,后是美国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新加坡最大的资源是马六甲海峡这个黄金位置,作为一个没有腹地、面积狭小的城邦国家,他们不可能自给自足,必须融入世界,作为世界经济体系的一个环节存在,必须是外向型的。客观来说,熟悉和精通英语,在上世纪下半叶,给新加坡带来更多的便利,更多合作的机会,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李光耀顶着华人的反对,在新加坡推行英文教育,正是出于这方面考虑。当年新加坡有一所南洋大学,是由陈六使、李光前这些华商,以及无数普通华人,从三轮车夫,到工人、小贩共同集资兴建的,寄托着华人深厚的感情与期望。南洋大学拒绝英文教育,李光耀关闭了它,将它并入新加坡大学,并采用英文教育。他相信采用英文教育,才是对毕业生负责任的行为,他们将来找工作,才能减少一些障碍。李光耀提倡英文优先,但也主张华语教育也要并重发展,李显龙小时候上的是就是华校。只不过他所力推的华文是普通话,而不是广东话、潮州话、客家话与福建话,尽管新加坡的华人,尤其是老一辈,事实上讲的是上述各种各样的方言,以方言为傲。李光耀再次反对他们,强推普通话。因为语言的本质是沟通工具,普通话的使用范围,毫无疑问远远大于各种方言,学习价值更大。李光耀不放弃中文的原因,首先是文化传承。他发现那些读英校只说英语的孩子,往往“冷漠、自私,缺乏自信”。作为对比,华校的学生“富有朝气活力,守纪律,具有献身社会的精神”。

因为中西文化始终有不小的区别,前者缺少儒家传统文化的教育,而又不可能完全变成西方人,他们变成了四不像;而后者对传统文化却有比较好的传承。这一点,大概也正是李显龙提倡不但要学中文,还要多了解中华文化的原因。因为光有语言不够,还要有灵魂。因此在英语优先的实际背景下,对中文也相当重新。今天多数的新加坡人,中英两种语言都能够熟悉地使用,虽然多多少少有一点口音,但基本可以无障碍沟通。当然当地的马来人、印度人也会说自己的方言。不放弃中文的策略,在中国改开,经济快速发展之后,事实上又给新加坡带来了新的机会,新加坡人与中国合作时,有着天然的便利。中文在新加坡重要程度,与中国经济在世界的影响力,与中新合作的程度深度关连。这些年来无疑是在提升的,未来大概还会继续提升。同一个论坛上,李显龙也提到中国经济,他认为中国经济“并未见顶”,还有许多潜力,许多领域刚刚进入世界领先的位置。不过,我们也不应该把学中文,了解中华文化与国籍认同混淆。大家都是华人,在文化上有许多共同点,但属于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立场、利益与考虑。推行实用主义策略的新加坡,一直在尽量跟强者合作,不论这个强者是英国、美国还是逐渐崛起的中国。只合作不绑定,谁有价值就尽量跟谁合作,对谁都一样。只要符合双方利益,不损害他人,这没什么不好的,这样的策略,几十年来是相当成功的。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