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编辑 玉箫苒的笔记
“蒿县?嵩县?”
2020年,全国人民的目光都聚焦在了《新闻联播》主持人宝晓峰身上,不是因为她的端庄优雅,也不是因为她沉稳大气的播报风格,而是一个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读音错误。
一时间,网络上炸开了锅,质疑声、嘲讽声此起彼伏,这个在央视工作了二十多年的“老兵”,第一次感受到了来自公众舆论的巨大压力。
有人说,央视主持人,代表着国家形象,怎么能犯这种低级错误?
有人说,宝晓峰是不是业务能力不行,全靠关系上位?更有人翻出她过往的视频,试图找出更多“纰漏”,以证明自己的“火眼金睛”。
但真相真的如此吗?
一个读音错误的背后,其实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经过调查,央视官方很快做出了回应:并非宝晓峰读错,而是提词器上的文字出现了错误。
原来,在新闻直播这样分秒必争的战场上,主持人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几乎没有时间去仔细核对每一个字,只能依靠提词器上的内容进行播报。
而这次的错误,恰恰出现在了提词器上。
真相大白,舆论的风向开始转变,人们纷纷为宝晓峰鸣不平,指责工作人员的疏忽大意。
而宝晓峰本人,却始终保持着沉默,没有为自己辩解,也没有责怪任何人,只是默默地接受着这一切,继续以更加严谨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
“一字之差”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公众对新闻工作者的高要求,以及对新闻真实性的极致追求。而宝晓峰的冷静沉着,则体现出了一位优秀主持人应有的职业素养和心理素质。
这件事,最终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收尾。
由于宝晓峰的“误读”,意外地让“嵩县”这个名字进入了大众视野。许多人因为好奇,开始搜索这个地方,了解它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结果,嵩县的美景美食,淳朴的民风,深深地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一时间,嵩县的旅游业迅速升温,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一字之差”,却意外地盘活了一个县城的经济,这或许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而宝晓峰,也因为这件事,被网友戏称为“最美错误制造者”。
“一字之差”,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宝晓峰之所以能够成为央视的“台柱子”,能够在风波过后依然屹立不倒,靠的绝不仅仅是运气,更是她多年来对自身专业素养的不断打磨,以及对新闻工作始终如一的敬畏之心。
从“小白”到“台柱子”宝晓峰的成功,绝非偶然。
1978年,宝晓峰出生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一个普通的干部家庭。父亲是机关干部,母亲是中学教师,从小就接受着良好的教育。
在那个物质条件相对匮乏的年代,宝晓峰的童年生活却充满了欢声笑语。父亲骑着自行车接送她上下学,一路上,父女俩谈天说地,感受着生活的酸甜苦辣。
这些看似平凡的点滴,却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宝晓峰乐观开朗的性格,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宝晓峰从小就多才多艺,能歌善舞,学习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高中毕业后,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播音主持人。
大学期间,宝晓峰刻苦学习,每天早出晚归,不是在教室里埋头苦读,就是在播音室里反复练习。她深知,要想在竞争激烈的传媒行业站稳脚跟,就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在宝晓峰身上得到了最好的印证。
1997年,宝晓峰大学毕业,凭借着优异的成绩和出色的专业能力,她如愿以偿地进入了央视工作。
但现实和理想之间,总是有着不小的差距。
初入央视,宝晓峰并没有立马就站上光芒万丈的舞台,而是从最基础的配音工作开始做起。
没有一句台词,没有一个镜头,宝晓峰默默地坚守在幕后,用声音传递着信息,用汗水浇灌着梦想。
“即使是配音工作,我也要做到最好。”宝晓峰始终坚信,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只有把基础打牢,才能在机会来临时牢牢抓住。
凭借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宝晓峰的配音工作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认可。很快,她就从幕后走到了台前,开始担任一些节目的主持人。
从《新闻30分》到《朝闻天下》,再到《新闻联播》,宝晓峰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用自己的实力和努力,赢得了观众的认可,也赢得了同行的尊重。
宝晓峰深知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语言表达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她苦练普通话,学习英语,甚至还学习了手语。
“我想用更多的方式,去传递信息,去帮助更多的人。”宝晓峰说。
宝晓峰的努力没有白费,她不仅能够用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播报新闻,还能用英语进行采访,甚至可以用手语与聋哑人士交流。
“宝晓峰,你真是太厉害了!”同事们纷纷对她竖起了大拇指。
宝晓峰的优秀,不仅仅体现在她的专业能力上,更体现在她对工作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态度上。
“新闻工作,需要我们时刻保持一颗敬畏之心。”宝晓峰说,“我们要对得起观众的信任,对得起自己的职业操守。”
在工作中,宝晓峰一丝不苟,力求完美。而在生活中,她却是一个简单快乐的人,喜欢和朋友家人在一起,享受生活的美好。
2020年,宝晓峰正式成为《新闻联播》的主持人,站在了央视主播的最高舞台上。
但就在她事业达到巅峰的时候,“一字之差”的事件却给她泼了一盆冷水,让她陷入了舆论的漩涡。
面对质疑,宝晓峰没有退缩,没有逃避,她选择了用实力证明自己,用行动回击质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宝晓峰始终坚信,只要坚持梦想,不断努力,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宝晓峰的“突围”与“蜕变”“一字之差”事件,对于宝晓峰来说,既是一次考验,也是一次成长。
事件发生后,宝晓峰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网络上的质疑声、嘲讽声不绝于耳,甚至有人对她进行人身攻击。
面对这一切,宝晓峰没有被打倒,更没有选择逃避。她深知,作为一名公众人物,一言一行都备受关注,更应该时刻保持理性,用行动来证明自己。
她没有公开为自己辩解,也没有去指责任何人,而是选择默默承受,并以更加严谨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宝晓峰相信,时间会证明一切,事实会还原真相,事实也的确如此。
“一字之差”事件,并没有击垮宝晓峰,反而让她变得更加强大。她更加珍惜自己的工作,更加注重细节,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每一次的挫折,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宝晓峰说,“我会吸取教训,不断提升自己,不辜负观众的期待。”
“一字之差”事件过后,宝晓峰的事业并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更上一层楼。她依然是央视的“台柱子”,依然是观众心目中那个端庄优雅、沉稳大气的新闻主播。
除了工作,宝晓峰还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用自己的影响力去帮助更多的人。
作为一名蒙古族人,宝晓峰对自己的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她经常在社交平台上宣传内蒙古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内蒙古,爱上内蒙古。
“我为我的家乡感到自豪!”宝晓峰说,“我希望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更多的人了解内蒙古,爱上内蒙古。”
宝晓峰还积极关注弱势群体,经常参加公益活动,为他们送去温暖和关爱。
“每个人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尽自己所能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宝晓峰说。
在一次公益活动中,宝晓峰遇到了一群聋哑儿童。为了能够和他们更好地交流,宝晓峰特地学习了手语。
“看到他们脸上灿烂的笑容,我感到无比欣慰。”宝晓峰说,“我希望能够用自己的行动,为他们带去更多快乐和希望。”
结语如今,46岁的宝晓峰,依然活跃在央视的舞台上。她用自己的声音,传递着党和国家的声音,传递着时代的脉搏,也传递着人间的温暖。
从“一字之差”到人生高光,宝晓峰的经历,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女性的坚韧与勇敢。
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深刻内涵,也为新时代的新闻工作者树立了榜样。
宝晓峰,一个时代的“见证者”和“记录者”,她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