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坐在养老院的床边,房间很小,家具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全部是那种最便宜的样式。
窗帘是白色的,阳光斜射进来,照在床头的柜子上,柜子上摆着一张泛黄的老照片,照片里是我和老伴年轻时的模样。
外面的走廊传来其他老人们的低语声,偶尔还有轮椅滑动的声音。
房间很安静,除了墙上的挂钟发出规律的“滴答”声。我低头看着手中的一张纸,那是儿子刚给我签的入住协议。
我的心里五味杂陈,脑海中不自觉地回到了那天——我被送到这里的场景。
“爸,这里挺好的,您就安心住下吧。”儿子推着我的行李箱进门,脸上带着勉强的笑容。他没敢看我的眼睛,匆匆放下行李后就说自己有事先走了。
我知道他在逃避。他怕我问他为什么要把我送来,怕面对我的失望和责备。可我没有问出口。我看着他离开的背影,心里涌上来一阵难以言说的苦涩。
“我把一切都给了你们,怎么落得这个下场?”我喃喃自语,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
老伴的声音仿佛又在耳边响起:“国庆,你别太信这个‘养儿防老’的说法,儿子儿媳有他们自己的生活,你别把所有希望都压在他们身上。”
可那时的我不以为然,总觉得老伴是杞人忧天。我一辈子辛辛苦苦地工作,供儿子读书,帮他买房,帮他带孩子,怎么可能到了我老了,他不管我呢?
可现实狠狠地打了我一巴掌。儿媳提议让我搬走的那天,我还清晰地记得她的语气和表情。
“爸,我妈病了,我们得照顾她,您看……”她说得很客气,但话里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
我愣住了,心里充满了震惊和不甘。那是我的家,我把房子过户给了儿子,存款也交给了儿媳,怎么现在轮到我了,他们却要把我送走?
我试图联系女儿,可自从她搬走后,已经五年没联系过了。电话拨过去的那一瞬间,我心里还燃着一丝希望,或许她能帮我,或许她还在乎我。
可电话那头传来的机械女声无情地打破了我的幻想:“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
我握紧手机,眼眶不自觉地湿润了。女儿为什么不肯联系我?我哪里做错了?我不知道,也无从得知。她似乎从我的生活中消失了,像从未存在过一样。
回到现实,我低声喃喃:“老伴,你说得对,我真的错了……”
1952年,我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家里兄弟姐妹多,生活很艰难。
父母重男轻女的观念深深影响了我,男孩被看作家里的顶梁柱,而女孩则是“赔钱货”。这种观念一直伴随着我成长,根深蒂固。
高中毕业后,我进了工厂工作,虽然工厂的环境不太好,但能稳定地拿到工资,对我们这种出身贫寒的家庭来说,已经算是不错的出路了。
在工厂里,我认识了我的老伴,她是同事的妹妹,性格温柔,勤俭持家。我们很快结婚,婚后日子虽然不富裕,但也算安稳。
1972年,儿子出生了,那是我最开心的一天。全家人都围着他转,连父母也对他格外疼爱。
两年后,我们的女儿出生了,可我对她的态度明显冷淡了许多。那时的我一心想着为儿子打拼,将来让他有出息,女儿嘛,反正迟早是要嫁出去的。
我一直忙于工作,工厂的生活并不轻松,每天都要加班加点。老伴则在家里照顾孩子,打理一切家务。
她对两个孩子一视同仁,但我却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了儿子身上。儿子上学后,我尽全力供他读书,甚至为他找了最好的学校。而女儿,虽然也读书,但我对她的关注少之又少。
随着时间的推移,儿子成了家,我把积蓄几乎都用在了他的婚礼和房子上。那时,我觉得这是我作为父亲应尽的责任,再苦再累也得让儿子有个好生活。
至于女儿,她结婚时,我只给了她一点象征性的嫁妆,甚至连婚礼都是草草了事。
我那时的想法很简单,女儿嫁出去就是别人家的人了,没必要再花太多心思。
老伴对此一直有些不满,她多次劝我:“国庆,女儿也是咱的孩子,你不能这么偏心。”
可我总是觉得她小题大做,认为男人的责任在于为儿子撑起一片天。
2019年,老伴生病了,那段时间是我人生中最黑暗的日子。她在病床上躺了半年,每天都需要我照顾。
我开始感受到生活的沉重和无力,曾经那个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撑我的女人,突然离开了我的世界。
临终前,她拉着我的手,虚弱地说:“国庆,儿子儿媳有他们的日子,别太依赖他们……也别忘了女儿。”
我当时心里很不以为然,觉得她是多虑了。儿子对我一直很好,儿媳也很孝顺,他们怎么可能不管我?至于女儿,她已经远嫁了,这么多年都没怎么联系,难道还指望她来照顾我?
老伴去世后,我做了一个决定:把房子过户给儿子,把存款交给儿媳,自己搬到他们家养老。
我觉得这是最好的安排,既不用再为生活操心,也能和儿子一家团聚。起初,日子过得还算平静,儿媳对我也算客气,儿子偶尔会陪我聊聊天。但随着时间推移,我感觉到自己在这个家里越来越像个外人。
儿媳的父母生病后,矛盾终于爆发了。她提出把她父母接过来一起住,但房子不够住。
她的意思很明显:我得搬出去。儿子也没有反对他老婆的提议,只是劝我去养老院住一段时间,等亲家母的病好了再接我回去。
我知道,这不过是个借口。一旦进了养老院,几乎没有再回去的可能。我心里明白,可又能说什么呢?房子已经是他们的,存款也在他们手里,我没有了任何话语权。
我想过找女儿,可她已经消失了五年。自从她搬家后,我从未主动联系过她,心里总觉得她不会管我。
可现在回想起来,我才意识到,是我一直没有给她关心和机会,她才会如此决绝地远离我。
养老院的生活并不好过。每天的日子单调乏味,除了吃饭,就是睡觉。偶尔和其他老人聊聊天,但大多数人的心思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每当夜深人静时,我会想起老伴的那句忠告,心里充满了后悔。
我尝试再次联系女儿,可电话依旧关机。我也给儿子打过两次电话,但他总是匆匆挂断,仿佛我成了他的负担。
每当夜晚来临,我会坐在床边,望着窗外的星空,仿佛能看到老伴的身影。我轻声对她说:“你说得对,我真的错了。我不该这么偏心,不该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现在,我才明白,家人之间的爱是互相的,不是单方面的给予。”
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在这儿待多久,也不知道未来的日子该怎么过。我的身体越来越差,儿子那边也没有再来接我的意思。
我只能希望,有一天,女儿能原谅我,或许她还能给我一点温暖,让我在晚年不至于孤单终老。
“养儿防老”这句话,如今听来是那么讽刺。我曾经以为,只要给了儿子一切,他就会在我老了的时候照顾我。
可现在我才明白,家庭关系不是简单的交易,而是需要用心去维系的。我忽略了女儿的感受,也忽略了老伴的忠告,最终落得如此下场。
未来的路很迷茫,但我只能期待,或许还有机会修复这些破碎的关系。在这寂静的养老院里,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