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结局最好通房丫头饭桌前站24年,因儿子中举,以正室礼出殡

方圆的近代史合辑 2025-02-05 02:47:28

前言

谭延闿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出名的大人物,是“湖湘三公子”之一,更是国民党的元老,这样多的身份加持在当时的那个乱世他也理应是有一个很好的出身的,值得一说的是,他的父亲虽说是清朝官员,但他的母亲仅仅是一个通房丫头。

众所周知在封建王朝中,通房丫鬟的身份是很低的,他的母亲李氏在谭家也是饱受蹉跎,直到谭延闿考中进士,终于让李氏母凭子贵,能够坐下吃饭能够以正室礼出殡。

一、机缘巧合

谭钟麟母亲房中有一个姓李的丫头,她一直都是在老夫人身边伺候的,但因为家中子嗣单薄,于是老夫人就将这个丫头给了儿子当通房,这一位李氏也没有什么过人之处,是以她在李家也很低调,谭钟麟也很少注意到她。

但一个偶然的机会,谭钟麟在李氏的房中歇下了,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很快李氏就身怀有孕了。因为地位实在低,李家的主母也不是一个好相处的,让李氏即使是身怀有孕依旧要干脏活累活,她只能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肚子里的孩子身上。

1880年一月底,李氏生下了一个男孩,可能是上天听到了她的祈祷,让她在谭家终于有了一个可以傍身的孩子。但因为她的出身原因,谭家的夫人处处刁难她,一出月子她就重新开始了自己的仆役生活。

虽说给老爷生了一个儿子,但她府上的生活并没有得到什么好的改善,当前她只能将所有的希望都寄予在儿子的身上。儿子的出生让李氏的生活出现了希望,尤其是老爷对于儿子的看重。

在李氏生产的那一天,谭钟麟做梦梦到了晚清名臣何文安,但两人还没有说话,谭钟麟就被吵醒了,原来是李氏生下了一个儿子,谭钟麟深信自己的这儿子是文曲星转世,于是就给他取名为“谭延闿”。

二、年少聪慧

众所周知在封建王朝中人们都是很迷信的,所以无论是谭钟麟还是李氏都对这个孩子给予了厚望。尤其是李氏,她迫切地希望这个孩子的到来能够改变她在府上的生活和之后的人生。当然这个孩子也没有辜负李氏,他确实是聪慧。

一岁的时候就已经启蒙了,在他三岁的时就已经被送到私塾学习了。在他六岁之际就已经能明显看出与众不同之处了。六岁时候的谭延闿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神童的,有这样的一个儿子也让谭钟麟很有面子,是以对这个儿子也给予了不一样的看重。

在家中也对谭延闿多了几分重视,甚至会在家中夸赞谭延闿。谭延闿渐渐长大,在他长大后并没有像方仲永一样反而是学识越加地渊博,但在当时的那个社会中他的才能并不能改变他的出身。

长大后的谭延闿在家中也受到了不少冷眼,谭家上下叫他都是“小三”但对他的哥哥却都是毕恭毕敬的叫他们“少爷”就是因为他母亲的地位很低,小小年纪的他就已经看出母亲在这个家生活得并不开心,在父亲和夫人还有姨娘吃饭的时候他的母亲就要站在一旁服侍。

还要等他们都吃完饭他的母亲才能够吃饭,这些都给小小的谭延闿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母亲可能是因为天天都吃冷饭,所以经常会晚上胃疼。

一次谭延闿在去找母亲的时候,竟然看到一个老妈子在训斥母亲,谭延闿的心中很是不忍,但他此时也明白了因为母亲出身的问题,让她在整个家中就只是一个仆役。

李氏向来是能忍的,毕竟她都已经忍了这么多年了,但为母则刚她自己怎样都无所谓,但她却不想看着自己的儿子也和自己一样在家中备受欺凌。在当前社会下,只有一个办法能够改变当前母子两人的现状——读书。

于是李氏在当天晚上就将谭延闿叫到房间中,谭延闿在这样的家中长大,也比一般的孩子早熟,李氏告诉谭延闿:要是想改变当前的生活状况,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你能够考取功名,只有你成为大人物了我们母子两人的生活才能够改变,母亲才能够坐下吃饭。

在那之后谭延闿更是刻苦地学习,改变自己和母亲命运就是他读书的动力,他本就聪慧,再加上刻苦,他的成绩也是能够想象到的,在他十三岁的那一年就考中了秀才,并且还是第一名的好成绩。

在他二十四岁那一年他参加了大清最后一场科举考试,拿到了会元好成绩。在殿试中他是二甲地三十五名,成为了进士。其实谭延闿本是能够有更高的成绩,但慈禧在钦点的时候难免会加入个人情绪。

谭延闿姓谭和戊戌变法中的谭嗣同是一个姓就算了,这两人还都是湖南人,让慈禧怎么能不多想,别看只是一个二甲,但终究也是一个进士了。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谭家,得知这个好消息的谭钟麟也是喜形于色。

当天中午用饭的时候谭延闿还没有回来,李氏也是像往常一样站在桌子旁边,服侍老爷和姨太太们用饭。高兴的谭钟麟转身就看到了站在一旁的李氏,他少见地注意到了李氏,并且对着李氏温和地说道:“你坐下吃吧!你以后都坐着吃饭!”

说着谭钟麟一挥手让下人们替李氏搬一个凳子,随后谭钟麟看了桌上姨太太们一眼说道:“延闿他为谭家光宗耀祖了,李氏以后都坐着吃饭,并且你们谁都不允许再使唤她!”

三、出殡

李氏坐在桌子泪水在眼眶中打转,二十多年的蹉跎,她终于能够在谭家坐着吃饭了。并且有了谭钟麟在饭桌上这一句话后,她之后在谭家的生活也会是舒舒服服的。

她再也不用干那些杂活累活了,并且在整个谭家都不会有人看不起她了,因为她的儿子已经是进士了。回去后激动地李氏在房间中痛哭了一顿,好像是想将前半生的不愉快都哭完。

等谭延闿回到家后看到母亲能和父亲一起坐在桌子上吃饭他心中无比地高兴。并且他也发现整个谭家上下对他和母亲都客气和尊重了不少。

在这一刻谭延闿也明白了身份的转变给他们母子两人生活所带来的影响。后谭延闿的成就也是不小的,他曾两度出任湖北都督一职。谭延闿深知母亲这些年的不易,是以他无论是官职多大,他对母亲的尊重都是一样的。

可能是因为前半生都饱受蹉跎,李氏的寿命也不长,不到六十李氏就逝世了,母亲早逝也让谭延闿悲痛不已,在他看来要是母亲没有受到前半生的磨难肯定是能够多活几年的。作为一位孝子他肯定是想要大办母亲葬礼的,但这件事却十分的艰难。

虽说当时已经进入了民国,但很多人的思想依旧是停留在旧社会的,李氏作为一个妾室即使是出殡也不能从正门走。谭延闿本就对母亲的早逝愤恨不已,当前被阻止了心中更是怒不可遏,直言现在已经是新社会了,讲究人人平等不能用旧社会的思想来执行。

族长对着他破口大骂直言他“大逆不道”甚至说他不讲究祖宗留下的规矩是要遭报应的。眼看这这些族人拦在门前,不让母亲出殡。谭延闿竟然躺在了母亲的棺材上大喊道:“今谭延闿已死,出殡!”

谭延闿作为替谭家光宗耀祖的后代,他要是逝世了肯定是得走正门的。他这惊世骇俗的举动也震惊了所有人,棺材得从正门出去。谭延闿的声望在那里,即使是族人还有意见也只能是心不甘情不愿的让开。

结语

也正是因为有了谭延闿的这一个惊世骇俗的举动才得以让李氏从正门出殡让后世提到她的时候都会唤她一声“李夫人”在当时那个年代李氏即使培养出这样的儿子,她能够留下的却也只有一个姓氏。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