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弹射程不够,年轻中尉却要泄燃料,钱学森眼前一亮:你叫什么?

方圆君喜欢阅读 2024-08-01 01:31:36

1964年6月的一天,在大西北的戈壁滩上,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枚中近程导弹即将发射。由于是从零到一,所以肯定存在一些或多或少的问题。

果不其然,在试验发射时,一个非常明显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导弹的射程不够。

对此,很多人的意见都是“增加推进剂”,正如电车续航里程不够就要多加电池组一样,这个问题似乎并不复杂。可问题是,火箭的燃料箱有限,已经无法多喂燃料,这又该如何是好呢?

正当专家们绞尽脑汁想解决办法时,一个年轻的中尉军官突然站了起来,建议道:可以减轻火箭的重量,增加射程。

“减重增程”,这是很常规的办法,专家们自然也都很清楚,但火箭各个部件的配重都是经过精密计算的,已经无法在此基础上减轻火箭的重量了。

接下来,这名中尉军官的一席话,让在座的专家们大吃一惊。

中尉军官继续说道:火箭发射时推进剂的温度升高,密度就会变小,发动机的节流特性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而经过我的计算,如果从火箭肚子里泄出600公斤燃料的话,这枚火箭就能击中目标。

尽管年轻军官所言有理有据,但在场的很多专家们却依旧不愿相信,有人甚至不客气地反问道:火箭射程本来就不够,现在还要泄出燃料,这能行吗?

听到有人这样说,大家就更不会理会这名年轻中尉的这个“不合理”的建议了。

这名年轻中尉敢于利用“逆向思维”提出这样的建议,不得不佩服他的勇气,但他也很有可能因此而受到歧视、排挤,甚至是打击、弃之不用,从而影响到自己的前途和命运。无疑,提出这一“不合理”的建议,所承担的风险是巨大的。

然而,这个年轻人并没有顾虑太多,他所关心的只有火箭是否能击中目标,至于其他的问题,则不是他应该考虑的,所以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意见。

而事实证明,正确的意见总会被明智的领导所采纳。

当钱学森听到这位年轻中尉的发言后,突然眼前一亮,激动问道:你叫什么名字?这名年轻的中尉回答:我叫——“王永志”。

钱老非常开心,立马让人把火箭的总设计师请来。钱老指着王永志对总设计师说:这个年轻人的意见很对,就按他的意思办。

果然,当火箭泄出一部分燃料后,射程更远了,接连发射了三发,全部命中目标。

从此,钱老便记住了这个善于用“逆向思维”解决问题的年轻人,并有意对他着重培养。

除了善于用“逆向思维”解决问题外,王永志还特别有魄力!

众所周知,1971年9月10日,我国在酒泉基地发射了第一枚洲际运载火箭。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枚洲际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的背后,却是王永志“力排众议”、“果断坚持”的才造就的。

首先,在洲际导弹总装完成后,要进行全弹试车,但当时唯一的一个试车台已经被占用。在此情况下,负责导弹总体设计工作的王永志当即做出决定:不试全弹,只对导弹的二级进行试验。

与当年的给火箭泄燃料一样,王永志又一次受到了质疑和反对,而这次同样是钱老站出来表示支持。结果,不仅二级导弹试车成功,还把时间向前推进了整整11个月。

然而,令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就在导弹即将起运发射场时,有一位领导却坚决不同意,认为这枚导弹测试的次数已经够多了,经不住折腾了,还是不要打了。后来还是在周总理的批准下,这枚导弹才顺利运往发射场。

但就在导弹做最后一次检查时,钱老突然从北京来信,说这枚火箭质量不是很稳定,实在不行就别打了。

看到钱老的信后,王永志不由得变得难为起来,但他最后还是秉持着实事求是地精神,与专家们经过反复论证,认为火箭可以发射。于是,王永志就没有听从钱老的意见,让发射工作继续推进下去。

当时,火箭已经竖立在发射架上,并开始进行加注,不料,这时气象部门却突然预报说:一股冷空气正在袭来,在未来的三天里,发射场的上空将低云密布……

在这样的气象条件下,显然不适合发射火箭,于是指挥部当即下令停止加注。王永志思考再三后,认为可以发射。

结果,中国第一枚洲际导弹发射成功,震惊了世界。

王永志的优秀表现,令钱老非常开心,于是,在后来航天部的一次会议上,他就提出:我建议由王永志担任洲际导弹的总设计师。

于是,1978年,王永志正式出任洲际导弹的总设计师,成为中国第二代火箭的领军人物。

后来,国防科工委的领导就载人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的问题征求钱老的意见时,钱老又一次推荐了王永志。

而事实证明,钱老看人的眼光非常独道,在王永志的领导下,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几十年后,当总装领导去看望钱老时,钱老还高兴地说:我推荐王永志担任载人航天空车总设计师,没有看错人,“他年轻时就崭露头角,大胆进行逆向思维,和别人不一样。”

几十年来,王永志长期致力于中国战略导弹、运载火箭和载人航天工程的研制试验工作,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为中国的航天国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之贡献。

2024年6月11日,王永志院士与世长辞,享年92岁。斯人虽逝,但浩气长存!

0 阅读:0

方圆君喜欢阅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