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钛“双线”匹配看钛产业域内域外的发展逻辑

钛爻文 2024-03-23 04:42:41
大潘说钛事——这里有不一样的钛思维,这里有不一样的钛视界。

一个产业的起源与发展,一定是有脉络跳动规律的,钛产业也是一样。1958年国家着手建设抚顺钛厂,1966年建设遵义钛厂、宝钛集团,当时都是出于对军品的需要。1979年中美建交之后,源于军品的钛工业逐步向民品领域发展。80年代初还成立了全国钛推广应用领导小组办公室,1986年还拍摄了科教片《崛起的第三金属钛》,助力民品有了小小的推进。但是钛对于人们依然陌生。1991年苏联解体,苏联走私钛冲击国内,随后又是亚洲金融危机,钛市场风云变幻,国家收储了遵义钛厂500吨海绵钛。1958-2000年42年间,中国钛工业发展严重滞后,远远落后于日本、美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克兰等。这40年,遵义钛厂、抚顺钛厂生产的海绵钛总量仅3万吨。上世纪70年代时期,我国小海绵钛厂也有七、八家,因市场不饱和,相继倒下,只剩遵钛、抚钛。这是上世纪钛工业发展的简单脉络。

“双线”走势,有跨越发展的共升共赢辉煌期(疯狂期),但时间很短。更多的时间是升降迷惑的彷徨期(调整期)。

什么是“双线”走势?市场对钛及钛材这条需求线刚需大幅增长,卖方市场下价格这条线也大幅向上,这是双升双赢“双线”走势。本世纪过去的23年中2005——2008年期间,市场刚需与价格两条线是疯狂中的双升双赢;2018——2021年期间两条线是平稳运行中的双升双赢。这区间价格也有波动,但钛及钛材市场刚需增长与价格起伏中企业整体效益偏好,几乎都有钱可赚。这23年中除了2005-2008年、2018-2021年的区间以外,钛及钛材市场刚需依然总体呈向上趋势,但有的企业已经面临生存危机,那种只要有产品生产出来就有钱赚的“双升双赢”时代结束了。这里有两个问题提出来探讨:一是为什么一面刚需继续保持正向增长,市场价格却出现负向走势;二是价格出现负向走势时,市场对钛及钛材的刚需为什么依然在增长吗?继续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当下的发展,用当下的眼光回望历史前行的路径,下面的数据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2001年—2005年,我国海绵钛产量超过2万吨,其中,2005年海绵钛产量9511吨,占全球海绵钛产量的9.4%,当年钛材产量占全球12.4%。钛材产量的占比透露海绵钛已经成为卖方市场,资本因利而往,南方北方新建海绵钛厂春潮涌动。

2006年—2010年。海绵钛累计生产21万吨左右,2006年开始,中国海绵钛产量首次突破万吨达到18037吨,这5年海绵钛价格从2004年的4万多元/吨上涨到30万元/吨,连废钛价格都突破10万元/吨,废钛价格是2023年0级钛价格的两倍左右。这期间,海绵钛厂由两家增至10多家,产能迅速增加到15万吨以上。2006年—2010年,海绵钛价格坐上了“过山车”——4万多元/吨起步,跃上30万元/吨,又回落到15万元/吨、12万元/吨;

2011年—2015年。海绵钛产量累计生产36万吨左右。2012年、2013年连续两年产量站上8.1万吨之上,但市场形成了“反常”的现象:一是海绵钛产量增加,二是市场刚需增长,三是价格大幅跌落,四是钛及钛加工材企业艰难。这区间价格已经跌破10万回到4万元左右一吨。应验了“哪里来的回到哪里去”这句话。也有几家海绵钛企业相继关门,我国第一家海绵钛厂抚顺钛厂告别了钛的舞台。市场有山峰之美,也有低谷之难,

2016年—2020年。海绵钛产量累计生产41万吨,量价同升,价格从最低时的4万元/吨升到8万元/吨。2016年春节前后海绵钛价格砸到4万元/吨左右之后,海绵钛市场开始逐步回暖,当时我写了篇分析《海绵钛量价“微爬”成常态》——分析的依据是2015年我国生产海绵钛62035吨,同比减少8.5%。海绵钛产能降至8.8万吨,同比大幅降低41.3%。生产钛锭59736吨,同比增长4.7%。钛锭产能升至13.5万吨,同比增长8.9%。量、价齐升的条件已经形成。

2021年—2023年。3年累计生产海绵钛53万吨左右。按照当下海绵钛产业的全球分布,2023年中国海绵钛产量预计全球占比在70%左右,真正进入了中国钛工业发展的又一个量级时代。市场刚需增长,市场价格下跌的“双线”走势再度重演,企业销量增长的同时,利润被稀释而相应减少,有的企业出现亏损,现金流萎缩。

2万吨、21万吨、36万吨、41万吨、53万吨,23年共计生产153万吨,是1958年-2000年的50多倍。2001-2020年20年生产100万吨,2021-2025年预计可生产100万吨左右。所以,我国钛工业市场正向向上是大势所趋。

本世纪这23年来钛及钛材市场刚需一路增长,价格反而下降,是因为产能、产量增长速度远大于市场刚需增长,这就回答了市场正向与价格负向的问题,也回答了价格负向刚需依然增长的问题。

另外,为什么这23年我国对钛及钛材的刚需一路上升,这里面既有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助推,也有国际大环境的动因驱使。2021年1月我写了《我国钛工业强劲发展的国际背景》(同花顺等许多证券网站都转载了这篇文字)

这也是我的个人观点,尽管当下钛及钛材开始调整,但不影响未来钛市场的发展。但有一点,钛的价格已经很难再走高了,相当长的时间会围绕5万元的价格轴心上下波动前行,除非应用领域打开,应用场景拓宽。不然,改变不了“双线”反向的走势,哪怕刚需依然增长,价格依然会在5万元轴心上下稳中起伏。

近几年,海绵钛价格从4万元涨到8万元刺激了资本的进入,产能扩容迅速,这或许也是内卷后由量变引起质变的又一次阵痛。这一轮调整与2010年—2016年的调整有相同的几个点:一是海绵钛产量增加,二是市场刚需依然稳中有增,三是价格大幅跌落,一轮“自食其果”的产能过剩内卷又上演了。

这一轮调整是域内域外融合的“综合症”——域内企业不断扩张,从海绵钛到钛材都在扩张,海绵钛产量连续突破10万吨、15万吨,2023年突破20万吨。走访龙佰集团董事长和奔流、五江集团董事会主席肖安江时,他们内心的布局早有确定。未来,第一梯队的龙佰集团、新疆哈蜜、攀钢海绵钛3家产能就将突破30万吨。据悉,其它一些企业也有海绵钛扩能增产计划。而下游应用领域并没有打开,这也是海绵钛价格从8万元跌到4万多5万元后一直徘徊在5万元上下的原因。不是刚需减少了,而是实际产量大大超过了刚需。

此轮调整还有一个假象,就是伴随海绵钛产能扩大后,熔炼、锻造产能也跟着扩大。据悉,仅宝鸡的熔炼产能就在20万吨左右,2000吨以上的快锻机就有30台左右。海绵钛库存转化成了钛锭、钛材等,实际上下游应用领域没有真正打开,只是库存的转移为“化整为零”。看似风险少了市场有了,倘若钛锭、钛材下游订单没有打开,“化整为零”的钛锭、钛材库存会变成“零存整取”。这是钛圈内的一个假象,如果下游市场没有真正打开,继续扩能,假象会转化为价格为什么下跌的“真象”。

另外,域外就是其他领域的企业进入钛领域,正在改变钛领域的生产现状尤其是科技现状。2023年山东一家钢铁企业为钛企业轧钛卷3.6万吨。比如之前做钢铁的刘文举带领的山东国鑫箔材团队进入钛领域研发钛箔,生产出了0.018毫米宽幅650毫米的钛箔;江苏汉能机械彭胜利团队进入钛领域,为钛企业研发生产拉丝机、抛光机;陕西华陆金钛唐兆华创立了国内唯一一家热轧钛型材企业,成本远远优于钛领域现有的拉拔、挤压工艺;做通信工程的武高攀团队把研发设想告知大学科研院所,让他们研究,钛的新产品出来了......等等

域外域内理念的融合发展,改变着中国钛工业的生产力现状,时髦的话说,这是“新质生产力”的融入。或许域外行业进入钛领域会促进中国钛工业的大发展,也会促进中国钛工业优化整合的优胜劣汰。因为,每一次调整都是为了更好的前进。

存在即是合理,阵痛也是必然,这是规律更是市场无形之手的修复,市场不相信眼泪,价格又回到了20年前。这就是当下的调整,其它领域的企业进入钛领域或许是为这次调整注入新的活力。

1月4日,我撰写分析了《2023年中国钛工业——量级走向质级的“阵痛”》,与近日提出的“新质生产力”不谋而合。2023年,我走访了多家企业,走高端高质量发展的企业依然效益良好。未来钛工业发展需求尽管持续向上,但市场博弈已经开始,未来三年必定是强者恒强。针对2023年延续至今的调整,我在分析中提出了一个“刺刀论”的观点,仅供大家参考——

2023是磨刺刀

2024是上刺刀

2025是拼刺刀

2026是拔刺刀

如果2026年拔出刺刀,你企业的刺刀依旧锋利,恭喜你,你战胜了调整,获得了调整后的发展机遇。

2022年底开始悄悄出现的调整是量级迈向质级的调整,这次调整会让走高端、走特色的企业活得更好,走得更稳。咱们拭目以待!

海绵钛“双线”匹配看钛产业域内域外的发展逻辑。“双线”本身就是钛产业发展的生命逻辑线,当失衡严重时,市场会对“双线”进行整合修复,直到“双线”相对匹配。而域外企业的融入既是给钛工业发展输入新鲜血液,带来新的理念,也是让旧的“机体”焕发新的生命力,让中国钛工业发展更加健康。

0 阅读:0

钛爻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