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这小子真让人刮目相看,一上任就像开了个玩笑,政策改变得像风一样,打击力度也够猛。他可从来不是那种细致入微的人,结果就是这随心所欲的做法,倒也让人感到有些震撼。这25%的关税对加拿大、墨西哥一实施就暂停,估计是深思熟虑后的策略。总感觉他已经下定决心要加这关税。加拿大和墨西哥在处理非法移民和芬太尼问题上,做得都不够到位。没多久,他可能就会再拿这个说事,指责他们还是拖后腿,逼着加税。如果加拿大和墨西哥不愿意满足更多要求,或者对现在的措施稍微放松,他说不好就会找借口,以“态度不佳、罪加一等”为理由,重新加25%的关税。
他就是想占便宜,要把制造业从加拿大拉回美国。你看,加拿大的制造业和美国几乎是一模一样,替代起来门槛低得很。他还想让墨西哥来承受关税的压力,而不是让美国消费者受苦。因为墨西哥的制造业大部分都是可以替代的,如果不从他们那进货,还可以从其他地方搞到,等他准备好再对那些国家加税。再说了,墨西哥80%以上的出口都是贡献给美国,没啥别的路可走,要不就得憋死,最后只能忍了,自己咽下这关税,才能维持出口的竞争力。说实在的,这个策略也许真能奏效。不过,这还算不上太复杂。可小额邮包就麻烦了,真是让人头疼。USPS突然拒绝了中国和香港的小额邮包,结果又迅速改口。这一方面是因为美国海关还没准备好实施新规,另一方面则是小额免税的取消,受影响最大的就是以前支持特朗普的那些铁杆粉丝。华尔街的老牌富豪和硅谷的新兴富翁并不在意从Shein和Temu购物,而真正受到冲击的,还是低收入群体和伪中产阶级。
特朗普上任后,给TikTok来了个75天的缓冲期,让它在这段时间里“非美国化”。一会儿又说美国的股权得超过50%,一会儿又冒出马斯克要买的说法。他打算搞个美国主权基金,可能作为收购TikTok的资金来源,但这需要国会的批准还不说,资金来源也还是悬而未决。用财政拨款可行性不大,毕竟一个萝卜就要填两个坑,再多一个可真是“臣妾做不到啊”。有人提到用新收的关税来填这个坑,这倒是有可能,不过时间上可来不及。而且关税属于财政收入,总统没什么支配权,最后还得经过国会的审批。马斯克直接表态了,他是不打算买TikTok的。这就说明,特朗普又在那自说自话了,憧憬反倒是白花了。他这人真是一厢情愿。对中国加了10%的关税,之前信誓旦旦说要在4小时内跟中国领导层通话,结果不到24小时就变口风了,说“不急着通话”。他还想在上任的前100天去中国,要是没有部长级的提前安排和商量好访问细节,那可真是没戏,王部长还在教训鲁比奥“好自为之”呢。
这可真是特朗普的风格。他那心里有种强烈的皇帝意识,想要啥就希望马上能实现,照着自己的想法来,万一不如他意,那可就火了,真是让人捉摸不透。这其实都是些战术上的混乱,特朗普2.0面临的真正麻烦可全靠战略来解决。特朗普当选那会儿,是靠着“MAGA”的号召力。深入一想,这背后其实是蓝领老百姓对华尔街那些精英的不满和反击。特朗普的支持者多是蓝领阶层,他这次挑选万斯当副手,万斯作为后自由主义的代表,绝对不是随便选的。不过在竞选期间,特朗普却得到了以马斯克为首的硅谷新贵们的全力支持。马斯克为了这事儿,不怕法律的边界,自个儿花了2.77亿美元(这大部分可不是直接捐款,而是采取了“擦边球买票”的方式)来助力特朗普胜选。背后还有彼得·蒂尔、扎克伯克、奥尔特曼、贝佐斯、库克和拉里·埃里森等人纷纷表态支持。马斯克的角色真是太关键了。他不仅是硅谷的代言人,还算得上美国新型制造业的先锋。特斯拉和SpaceX可都是美国制造业少有的亮点,像英伟达这样没工厂的公司,充其量只能算是无晶圆厂生产,根本谈不上传统意义上的制造业。
特朗普的“MAGA”口号,核心就是要重振美国的制造业。如今的制造业,要么思想太老套,要么技术落后,才会出现这种情况。“千军万马打螺丝”可不是MAGA能走的路。马斯克则是真正引领美国新型制造业的代表,而且他可是近年来唯一在美国政府中真正参与过大型工业项目的人。如果能把他拉到身边,听听他的建议,绝对对特朗普来说是个重大利好。进一步说,硅谷就是美国制造业中最有活力的部分,要把那些硅谷的新兴企业团结到MAGA这个大旗下,确实相当重要。可这事儿也就意味着跟蓝领和普通人主题的根本矛盾。这个矛盾在“H1B事件”中早就露出了马脚。MAGA1.0的目标是追求尽可能多的就业机会,从而提升更广泛的可持续生活水平。想法是高福利、低门槛、广泛的就业,要是能打造一个宽敞舒适的环境,大家就可以“喝着小酒、唱着小曲、晒着太阳”,这就像一支千军万马在安静地打螺丝,实际上这是一种回顾过去、内省的做法。然而,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这样的梦可就没法实现了。那不如逆全球化,拉回产业。失去的美元霸权只有依靠关税来绑架,里面的逻辑悖论可不是特朗普能看得透的。
关税无疑是特朗普主义在国际政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说来,特朗普是想“惩罚整个世界,给美国捞钱”,但也不能忽视他可能会用某种“关税优惠”来拉拢伙伴。未来的美国总统更有可能借助“关税优惠”作为重新建立盟友关系的起点。不过,这算是题外话了。新质制造业可谓是MAGA2.0,它追求的是行业里的顶尖竞争力,得具备学习和创新的能力,还得不断冲出自己的舒适区。这里面得有勤奋的精神、谦虚的态度,得能忍受逆流而上的艰辛。这从根本上就是一种向前看、向外看的理念。然而,现实很残酷,很多蓝领草根其实适应不了这么激烈的竞争环境,这正是他们抵制H1B的原因所在。华尔街的老钱和深层政府也是整件事的绊脚石。华尔街的这些既得利益集团可不乐意看到新质制造业的崛起,因为这意味着行业的转型升级。他们可以接受像硅谷那样的大赌一把、快速获利的模式,但却对特斯拉、SpaceX那种需要长期投入和循序渐进盈利的方式嗤之以鼻。深层政府之所以反对,实际上是因为特朗普2.0对自由主义政治传统和建制派利益的冲击。在自由主义的框架下,经济是为了政治发展而存在的,既要服务国内政治,还得考虑国际政治。特朗普打的贸易战,实际上是想平衡贸易,把制造业拉回美国;而拜登的贸易战,主要是想压制中国,完全不顾对美国制造业的负面影响。后自由主义对自由主义提出了三大质疑,简单来说就是:个人权利和集体责任的对立,国家应该保持中立(不干预道德、文化和经济事务)还是应该主动引导的发展,普世的价值观(如自由、民主、人权)与社区主义(强调独特的文化、道德和宗教)的碰撞。在这个基础上,自然就引出了主权优先和普世公共秩序、以及反精英主义等议题。在经济上,保护主义强调了集体责任和国家引导的重要性。文化保守主义和政治领域的行政权力扩展,实际上也是国家引导的延伸。而白人身份的焦虑,则是一种将白人视为美国主导群体的表现。后自由主义其实并不是对自由主义的全盘否定,比如减税这事儿,就完全符合那种“小政府、低税收”的自由主义思路。但MAGA2.0挺身而出,背后拉拢了硅谷的新贵,浑身带着浓浓的全球主义气息。你瞧,马斯克自己就是移民,扎克伯格作为犹太人,绝对是欧美最“国际化”的群体之一;库克、贝佐斯也都是对海外经济利益非常看重的,他们无疑是国际化的坚定拥护者。在MAGA2.0的背景下,高就业其实是高竞争力的表现,而不是说高就业导致了竞争力的提升。马斯克参政,这事儿可真不是小事,不光是想创造MAGA2.0的机会,还想借着特朗普这把刀,来搞定华尔街那些老家伙和深层政府的障碍。至于DOGE嘛,这家伙就像是他的一把干粮,索性亲自上阵,因为他觉得,周围可没什么人值得依靠啊。特朗普和马斯克,一个是同盟,一个却没这么简单。他们在MAGA这块儿里,目标是统一的,但走的路可就不一样了。特朗普宁愿牺牲华尔街的利益,真心想成就那些打工族;而马斯克呢,动脑筋想着咋在华尔街的基础上,造出个面向全球的新制造业。至于共同刷掉那些深层政府的负担,两人可是站得一起,手法也是辣得很,干脆就放火烧荒。可在差别上,特朗普可能乐得坐享其成,失败了就让马斯克去背黑锅;而马斯克信心满满,觉得可以借着特朗普的东风,搭上便车,火到他那儿时,特朗普也别想跑。
这样的冲突让特朗普2.0在根儿上变得有些混乱。特朗普1.0的核心就是政治上的“破”,而特朗普2.0则是想要开启一个“立”的新局面。不过,作为特朗普主义的核心议题,MAGA现在还在MAGA1.0和MAGA2.0之间挣扎。在政治层面上,特朗普得把根扎在MAGA1.0上;从经济角度看,MAGA2.0才是个出路。特朗普1.0在对抗华尔街老钱和深层政府这方面,基本上是“薅羊毛”,没啥特别的招数。而到了特朗普2.0,似乎有了点旨意了。老钱和深层政府必须凉,这是个必须解决的问题,没得选。不过,面对硅谷的新贵和蓝领的草根,究竟要针对谁,依靠谁,MAGA的未来到底是往前看,还是往回看,这真是个考验啊。特朗普2.0的局势依然会是一团糟,没啥太大变化。各种派系、利益纠缠不清,混乱局面还得继续维持下去。这种局势下,真心让人捉摸不透,看他如何在这波动荡中找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