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早些时候,北约出了件让不少成员国挺不爽的事:北约防长斯托尔滕贝格在最新的公报里说俄乌局势时,没用西方常用的“俄罗斯入侵”这个词,而是改成“乌克兰冲突”。这事儿一传出来,立刻引起轰动。因为北约里大多数欧洲国家还是支持乌克兰,坚持用“入侵”这个词;而美国虽然在跟俄罗斯谈,但也不用“入侵”这个词。结果现在北约好像是代表所有国家,都不用“入侵”这个词了,这就让其他国家很不满,觉得这样做不太合适。
北约很大程度上依赖美国,这一点大家都知道。但奇怪的是,欧洲国家还在嚷嚷着要“独立”。本月18号和19号,法国总统马克龙组织了两次紧急会议。第一次是跟英国、德国、意大利这些大欧洲国家,第二次则是与芬兰、爱沙尼亚这些较小的欧洲国家。19号那天,马克龙提出了一个独立于美国的“欧洲方案”,主要内容是要和俄罗斯谈判时必须实现长期停火、保护乌克兰的利益和参与权,同时也要保障欧洲的安全利益。欧洲和美国这次居然提出了两个完全不同的方案,这也显示了他们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
20号那天,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又爆料了一件事:有情报显示,美国在另一个G7国家里也在帮俄罗斯说话,逼着其他国家在最后的联合声明里不要用“侵略者”这个词来形容俄罗斯。如果他们不这么做,美国就不签这个和平声明。就在两天前,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帖,把挑起战争的责任推到泽连斯基头上,说泽连斯基的做法导致很多乌克兰人丧生,造成了巨大灾难。他还说,泽连斯基不接受选举结果是因为他的支持率太低了。所以,特朗普不用“入侵”这个词,也就不足为奇了。
分析人士说,特朗普在北约里可以说一不二,直接拒绝用“入侵”这个词,这没问题。但在G7里就不一样了,法国、德国和加拿大不一定听他的。之前拜登当总统时,这些国家还硬气地让俄罗斯撤军还地呢。如果现在他们突然都改口不用“侵略”这种词,那在国际上肯定会被笑话。所以最后G7的声明可能会变成美国没参与,其他几个国家一起发表联合声明。
需要注意的是,俄罗斯媒体说,如果其他国家都不愿意妥协的话,那西方其他国家会在24号提出自己的方案。这就意味着,从特别军事行动开始以来,带头提出反俄乌克兰决议的国家里,第一次没有了美国的身影。现在欧盟得决定是“团结”还是“孤立美国”,因为特朗普的态度很坚决。但根据目前的情况看,欧盟还不想离开美国,单独去支持乌克兰。还有一个潜在的风险是,特朗普可能会威胁从欧洲撤军,这样会让那些国家觉得自己“受到侵略”的风险大大增加。所以现在各国对于是否要和特朗普保持团结,还在犹豫不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