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结束后,不少德国飞机设计师辗转前往阿根廷,并在这里获得新工作继续研制飞机,这部分人员曾一度让阿根廷的航空事业飞速发展,该国在当时出现了众多航空项目,I.Ae.38就是其中一款。
I.Ae.38是一个商用运输飞机项目,当时阿根廷的铁路、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不利于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I.Ae.38的设计目的是将柑橘类水果从阿根廷西部直接空运到布宜诺斯艾利斯,因此它对飞行速度没多高的要求,但要求运载能力不能太差。
著名的霍尔顿兄弟负责设计运输机,这哥俩在二战期间为德国效命,曾参与了一些航空项目,此次就是直接将二战时期的飞翼设计“借鉴”过来了,不过因为该国政局动荡等原因,研发工作进展并不快。
原型机在1960年12月9日首飞,它采用飞翼布局,全金属结构,空重8500千克,机体内有30m的货舱容量,预计可以运输6吨货物,起落架为前三点式,前起落架可以向后收入机体内,主起落架为固定不可收缩式。机翼上除了副翼等设计,还在靠近末端的上方安装了垂尾,并有小型的控制舵面,机翼上还配有类似于翼刀的结构。
运输机的驾驶室在机头上方,为全封闭式,可以容纳2名机组成员,但这个驾驶室可能不是加压的,因为设计飞行高度、速度都很低。
运输机在两侧机翼上融合发动机舱,设计师最初打算安装750马力的星型发动机,向后驱动螺旋桨为飞行提供动力,可由于当时阿根廷的航空工业底子太差,这款发动机没能交付使用,只好选择动力差很多的450马力I.Ae. 16 9缸风冷发动机。
I.Ae.38在试飞中发现了很多问题,它很难控制,发动机力量太弱导致飞行速度很慢,最大速度只有大约250千米/小时,最大升限4500米,最大航程约1250千米,并且发动机很容易过热。不过飞翼布局也有好处,运输机的体格相比之下不算很大,但有6吨的运载能力,舱尾的大舱门也很适合货物装卸,还具备空投能力。
这架原型机是一个军用飞机工厂制造,不排除阿根廷官方可能考虑过将它发展成军用运输机的可能,如果能更换更好的发动机,或许性能能得到很大提升。遗憾的是这个项目在1962年终止,原型机只进行了3次飞行,此后这架飞机被转移到航空学校做静态展示,一场大火烧对飞机造成了一些破坏,残骸被报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