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预防自杀协会将每年的9月10日设立为“世界预防自杀日”。以帮助公众了解诱发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增强人们对不良生活事件的应对能力,预防自杀行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自杀。而在15-29岁的年轻人中,自杀已成为第二大死亡原因。
为什么会发生自杀行为?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就是生存,但是为什么会发生自杀行为呢?
一般而言,自杀行为分为冲动性和非冲动性的。
1、冲动性自杀者,可能是在遭遇一些负面事件后,出现悲观、压抑、愤怒等负性情绪;失控后无法自制,最后采取极端的自杀行为来发泄和解脱。比如,夫妻吵架后吃安眠药,失恋后割脉,炒股失败后跳楼等。
2、非冲动性自杀者,可能因为身心原因和社会因素而厌世,经过周密计划后采取自杀行动,不易被人发现。
分析自杀原因,有精神障碍所致和非精神障碍所致的自杀。
有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在幻觉和妄想支配下自杀。抑郁障碍患者,因为情绪低落、没有兴趣、缺乏快感、精力体力下降;睡眠障碍、周身不明原因的疼痛,自我评价降低;最严重时悲观绝望、自责自罪,感觉生不如死,产生自杀意念等,继而导致自杀行为。还有的抑郁障碍患者,已经开始服用抗抑郁药,却在用药初期还没有达到临床疗效时,自杀死亡。
自杀者并非都是精神障碍患者,有的可能因为社会文化因素而导致自杀,比如遭受重大创伤事件。
哪些人群是预防自杀的重要人群呢?
大多专家认为,至少3种人群是我国现阶段自杀预防的重要人群。
一是老年人。老年人自杀在中国自杀人群中居前4位,步入老年后,往往贫困疾病、留守孤独、丧偶空巢接踵而至,再加上老年人脑部的变化,易产生轻生念头。
二是青少年。调查表明,自杀已经成为中国青少年人群的首位死因。在青春期后期和假成人期,心理素质不好,受情绪起伏下有可能诱发自杀。
三是经济条件、社会角色急剧下降的阶层。一些"白领"和高级"蓝领"的自杀意向和自杀企图在升高,很值得社会关注。
我们该如何帮助有自杀征兆的人呢?
1、要冷静、耐心的倾听,让他们倾诉自己的感受。
2、要认可他们表露出的情感,不评判,也不要试图说服他们改变感受。
3、要询问他们是否想到过自杀:在你痛苦、绝望的时候想到要结束生命吗?与某人谈论自杀并不会诱发或触发产生自杀的想法或行为,关注并倾听他人能够减少痛苦,预防自杀。
4、要让他们相信可以获得所需要的帮助,并鼓励他们寻求帮助。
5、要找到其相关人员共同承担帮助他们的责任。
6、对自杀危险性很高的人,一定要去除自杀危险物品,不要让其独处,要立即陪他们到精神心理专科医院接受评估和治疗。
7、刚刚出现自杀行为(服毒、割腕等)的人要立即送到最近的急诊室进行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