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姨妈只是个“小事糊涂,大事清醒”的慈母,不是圣母,没有“兼济天下”、拯救世人的博大胸怀,不会为拯救苦命的迎春而牺牲自家的利益。
给薛蟠娶了夏金桂这个“搅家星”,完全是个意外。是啊,见惯了大观园里一众女孩子,谁能想到一个“出落得花朵儿似的”、“在家里也读书写字”、“一般是鲜花嫩柳,与众姊妹不差上下的人”,会是“盗跖的性气”、“爱自己尊若菩萨,窥他人秽如粪土;外具花柳之姿,内秉风雷之性”呢?
古代没有婚前培养感情的空间。宝黛能在贾母的纵容下耳鬓厮磨,也是因为年纪幼小。难怪《红楼梦》里年龄忽大忽小,矛盾重重,实在是宝黛到了成年、或接近成年的时候,就必须互相隔绝,否则不成体统。所以虽然是早熟的表兄妹,也必须在十五六岁之前完成他们的大部分故事。黛玉那句“十三岁了”想必是早期底稿的遗迹,后来被抹掉,把他们的初见改到黛玉六岁。虽然早熟得难以置信,也只好借绛珠神瑛的前缘来解释,而不能让他们年纪稍长,太不现实。
说远了,回到薛蟠夏金桂这里来。薛蟠与夏金桂,婚前是见过面的,但“连当铺里的老朝奉伙计们一群人,糟扰了人家三四日”,而这三四日又不可能是年轻男女独处,甚至连他俩见面的次数也很有限。再加上薛蟠“怜新弃旧”的性格,和好色不择的特点,在这短暂的相处中,也很难发现夏金桂的性格缺陷。
薛姨妈呢,远隔千里不说,连说亲也是“和这里姨太太、凤姑娘商议了,打发人去一说就成了”,哪里有能干可靠的奴仆,去打听远方人家小姐的品性?
对夏金桂缺乏了解,就听任薛蟠、相信外部条件,成就婚事,是薛家的不幸。
至于为什么不求娶迎春?唉,薛蟠虽然不堪,“薛少奶奶”这个位置也是珍贵的资源,而且是一次性的,用过就不能再用了——总不能娶回一个媳妇来,嫌不好,就休掉再娶一个吧?那样的世族大家,休妻岂是容易的?
古代重视娶妻,不是尊重女性,而是“表壮不如里壮”、“妻贤夫祸少”,认为贤惠的妻子可以避免丈夫的灾祸,甚至更进一步,能够襄助丈夫成就事业。所以当初薛蟠看中美貌的香菱,薛姨妈也是经过对其人品的考察,确定“其为人行事,却又比别的女孩儿不同,温柔安静,差不多的主子姑娘也跟他不上呢”,才给了薛蟠为妾,还“摆酒请客的费事,明堂正道的与他作了妾”。
娶贤惠的妻妾,能够扶助丈夫,但也要这丈夫对妻妾有感情、肯听话才行。如果夫妻感情淡泊,或者同床异梦,甚至终日吵闹,那妻子再好,也对丈夫毫无益处。
迎春这样的“二木头”,长得也不算特别漂亮,能吸引薛蟠吗?能让薛蟠对她产生感情吗?能挟制薛蟠、听她的话吗?笑话!她连自己的丫鬟奶妈都管不了,又怎么可能管得了“呆霸王”的丈夫?
娶了迎春而对薛蟠毫无帮助,不是白白浪费了“薛蟠少奶奶”这个位置吗?别说大观园人才济济,迎春根本吸引不到薛姨妈的眼光;即使薛姨妈即使考虑过迎春,也一定会马上否决她的。
要说加强与贾府的联盟,嘿,那更是笑话了。有王夫人与王熙凤,贾家、薛家,甚至包括王家、史家,已经是“一损皆损,一荣俱荣,扶持遮饰,皆有照应”的牢固同盟了,还需要迎春这个爹不疼、娘不爱、哥嫂不亲近的女孩子来加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