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表达爱的方式一定是多种多样的,彼此间有很大的差异,就像人与人之间的性情本身,区别不可谓不明显。
尤其是父母对孩子抑或儿女对父母的爱,这种爱原本就极其深厚与宽广,不同人的表达方式自然不尽相同。
我们习惯抑或说喜欢的表达方式应该是温和与宽厚的,伴之于轻言细语,也可能是顺从式的,赞扬与鼓励并行。
反之,粗声重语地训斥,疾言厉色地批评与责备,不说被施予者能不能接受与认可,反正外人看了都会为之侧目,尤其是作为儿女针对年迈生病的父母,十之八九不会被理解与认同。
但我们又不能仅仅只看表象,而不去更深地关照与思索,要不然就有可能被现实的表象蒙蔽。如果你认真去细品,或是了解到事情背后不易被察觉的因由,你不定会恍然悟出点什么,看到爱可能被遮蔽与掩盖的真相,甚至感觉那有可能更对彼此的胃口与脾性,其实是最好的方式。
记得读过一篇短文,说到日本导演黑泽明与其母亲之间的轶事,让我印象深刻。大意是这样的,说有一段时间,黑泽明的母亲时不时地就会给儿子索要钱物,让黑泽明几乎到了反感的地步,但也不好多说什么,只能无奈的应付。
后来母亲过世,给儿子留下一份遗嘱,这时候儿子才从遗言中知晓,原来母亲索要的钱财并非自己需要,而是都给他留着,统统保存起来。
文章里说,因为做母亲的十分了解儿子的品性,担心他在事业顺遂时不懂节俭,轻易散尽家财,但她又明白自己的话儿子不一定会听,也无法改变儿子,只好以自己能做的方式为儿子保留一笔资产,留下一份可靠的保障。
很显然,这是一份母亲对儿子最深厚的爱,可它一开始难免不被误解,甚至让人很是看不懂。
之所以会想到这些,当然是与岳母最近因脑血栓住院有关,妻弟在身边照顾着,但他的脾气真是让人有些受不了,时不时地就会表现得凶神恶煞,对我们倒还好说,主要是针对自己的母亲,态度不端倒还好接受,言辞恶劣就让人很难苟同。
说实话,我对此是有微词的,也不好理解,觉得不该这样对待一个患病的老人,况且是在公众场合,影响不好,劝他还是要注意一点自己的形象。
可他呢,全然不顾,对于岳母的事,也不希望我们多管,与几个姐姐免不了起争执,各执己见,甚至闹得不愉快。但他是儿子,母亲的事,还是要以他的理念与方式为主。
这样也好,毕竟这些年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国外,对母亲操心不上,如今回来,也该让他多担负些责任。
作为唯一的儿子,他也不推脱,完全尽心尽力。岳母患病,他刚从国外回来一周,原本过些日子可能还要出去,如今看来是不行了,只能先向公司请假,看看母亲发展的情形,如若后期人无法自理,他说不行就只能考虑辞职了。当然谁都不希望走到这一步。
这些天基本都是他在医院照看母亲,几个姐姐想替换他一下,他也加以回绝,说是不需要。当然有气话的成分,其实我明白,是他不认同几个姐姐对待母亲的方式,她们之间照顾母亲起居饮食的差异很大。
大姐呢,总想着要不要做点好吃的送到医院。妻弟一听,极力阻止,觉得母亲的血糖控制不下来,就是乱吃东西造成的,患病又不是因为营养不够,平时清淡饮食就可以了。
妻掺着母亲去上厕所,刚走进卫生间,在马桶边站定,妻正准备给她扒裤子,她却忍不住就尿了,全撒在裤子上,让人有种前功尽弃的感觉。妻弟说,我弄就不会这样,她就是不注意,太松懈,到卫生间去,要随时给予提醒,让她憋住。
做康复训练,医务人员在指导她一步步操作,可岳母像是注意力不能集中,一会看东一会看西,像是很容易被旁边其它训练康复的病人吸引。妻弟看了就在旁边大声训斥,督促她注意力集中,别总是走神,要积极配合,甚至还会说些过激的话。
我看得出,他这样做就是希望母亲尽快好起来,别抱有其它侥幸心理,要明白最坏的结果是她无法承担的,必须想办法尽量避免与摆脱。
妻弟在医院里对待岳母的态度,应该说大多数人都受不了,动不动就高声训斥抑或责备,像是没有一点做儿子的样子。
可我细思后倒觉得,他应该是对的,岳母在自己儿子面前,反倒会变得乖顺与听话。甚至于她心知肚明,知道儿子这样的坏脾气完全是为她好。
我必须承认,他不定是几个孩子中最期望母亲尽快好起来的那一个,其对母亲的爱并不比几个姐姐相差分毫,只是表达的方式有异,只是他的做法一般得不到认可,更易遭到批评与馋毁。
显然,这就是他的性情,理性中带着放纵,完全我行我素,根本不管别人会怎么看,只做自己认为对的事,不想委屈自己,这样的性格或许正好成全了他。
在我看来,一个人对于爱的表达方式,一定是与性情切实相关的。而具体到受用者,哪一种方式对她更有用或更有利,同样与品性相关,不一定温和与轻柔就好,要看她更吃哪一套。
2024.6.6复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