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伊尔的纸币“扎伊尔”

清溪纸币收藏 2025-03-25 16:06:05

“扎伊尔共和国”位于非洲中部,首都为金沙萨。这里曾是非洲刚果王国的一部分,于19世纪末被比利时实际控制。1960年6月30日独立,定名:“刚果共和国”,1964年改名为“刚果民主共和国”,简称刚果(金)。1971年改名扎伊尔共和国。1997年恢复国名为“刚果民主共和国”至今。

刚果民主共和国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其独立前后使用的货币为“刚果法郎”,与比利时法郎等值。

1977年5扎伊尔纸币

1967年6月23日,刚果民主共和国(此时尚未改国名为扎伊尔)宣布发行新货币“扎伊尔”,以1扎伊尔兑换1000刚果法郎的比率取代旧币。

1993年50马库塔纸币

辅币为“马库塔”(Makuta)和“森吉”(Sengi),采用三级进位制:1扎伊尔=100马库塔=10000森吉。纸币面额有:1、5、10、50、100、500、1000、5000、10000扎伊尔,以及10、20、50马库塔的纸币。

发行新币旨在摆脱殖民货币体系,但随后政府政策频繁变动(如与比利时法郎挂钩后又脱钩、改钉美元等)导致“扎伊尔”汇率波动剧烈。

1980年代后,因政府滥发货币,扎伊尔共和国陷入恶性通胀。1990年至1993年,其通胀率从4130%飙升至200万%,货币彻底沦为废纸。1990年代恶性通胀期间,扎伊尔纸币最大面额飙升至50万扎伊尔(1992年发行),成为经济失控的标志。此类高面额纸币因流通时间短、保存困难,现已成为收藏市场的稀缺品。

1995年10000新扎伊尔纸币

1993年,扎伊尔政府试图发行货币“新扎伊尔”(1新币=300万旧币),但新币因继续超发迅速失效。讽刺的是,停发旧币后,“旧扎伊尔”却因稀缺性反而在部分地区重新流通,成为“无政府背书却自发流通”的货币现象,这一现象印证了货币价值的本质源于市场信任,而非政府强制力。

蒙博托

纸币“扎伊尔”是独裁者蒙博托执政时期(1965-1997)的产物,蒙博托头像被广泛印制于纸币上,成为其政治权力的象征。1997年扎伊尔国内反对派武装夺取政权,蒙博托流亡国外,死于摩洛哥。

挖脸纸币20000扎伊尔

蒙博托政权倒台后,新政府为应急,将库存的2万扎伊尔纸币上的蒙博托头像挖空后直接流通,成为世界货币史上典型的“去政治化”操作。

扎伊尔纸币常作为经济史案例出现在学术研究中,其设计变迁、通胀痕迹和政治符号为货币理论提供了现实参照。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