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刷朋友圈时,看到亲家母发的视频:小旭旭穿着幼儿园园服,在秋游时奶声奶气地唱着"我爱北京天安门"。那张圆圆的小脸,还是记忆中的模样,只是我已经半年多没能亲自捏一捏那软乎乎的小脸蛋了。
手机屏幕前,我摩挲着那张小脸,眼泪不知不觉就模糊了视线。
六个月前的那个夜晚,我和老伴商量了很久,才给儿子打了那通电话。"小明啊,爸妈以后可能帮不上你们还房贷了。"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儿子冷冷地说:"知道了,您和爸保重身体吧。"
这句"保重身体",却成了我们最后一次真正的对话。从那以后,儿子的微信再也没亮起过,儿媳妇的朋友圈也把我屏蔽了。若不是亲家母不知情,还时常分享小旭旭的近况,我怕是连孙子的成长都要错过了。
每个月六千的房贷,对我们这样的退休老人来说确实是不小的负担。老伴的关节炎需要定期治疗,我的血压药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棺材本越掏越少,我们不得不做出这个艰难的决定。
记得儿子买房时,首付我们咬牙掏了一半,还答应每月帮还一部分房贷。当时儿媳妇特别高兴,拉着我的手说:"妈,等宝宝出生了,我一定好好照顾您。"可现在,一切承诺都随着房贷的事烟消云散。
或许在年轻人眼中,父母的付出是理所应当的,但他们不知道,我和老伴的退休金加起来才一万出头。每月匀出六千,意味着我们要过着省吃俭用的日子。去年老伴过生日,我们只买了个六寸的小蛋糕,看着蜡烛发呆。
小区门口有家老年棋牌室,我经常去那里消磨时间。王大姐的儿子在国外,一年才回来一次,但每周都会视频。刘阿姨的女儿虽然工作忙,但每个周末都会带孩子回来吃饭。而我,只能透过亲家母的朋友圈,默默地看着外孙在别人的镜头里长大。
上周是小旭旭的四岁生日,我特意去玩具店挑了一个变形金刚,想托亲家母带给他。但站在店门口,我却迟迟按不下发送键。怕这份礼物显得太刻意,怕儿子觉得我在示弱,更怕小旭旭问:"奶奶为什么不自己来送?"
有时我也会想,当初是不是太心软,应该让儿子自己承担房贷,学会独立。但转念一想,哪个做母亲的,看到孩子过得苦,能真的无动于衷?
昨天老伴说:"要不,我们还是每月给他们两千?"我摇摇头,再苦再难,孩子也要学会理解父母,学会感恩。房子可以慢慢供,但亲情却经不起太多伤痕。
夜深人静时,我常常想,等我们老得走不动了,儿子会不会想起今天的这些事?会不会后悔?可能等他真正理解父母心的时候,我们已经不在了吧。
窗外的梧桐叶子又黄了一片,不知道等它们重新发芽时,这道横亘在我们之间的沟壑,是否也能有愈合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