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本身没有问题,但不同的文化带来了不同的问题。
中国文化中,红色象征太阳与火焰,代表光明、温暖与生命力。古代农耕社会依赖日照,红色被赋予丰收与繁荣的寓意。在五行体系中,红色对应“火”,象征热情与活力,与“木生火”的相生逻辑关联吉祥。
历史上的周朝推崇红色为尊贵色,贵族服饰、祭祀礼器多用赤色,奠定其正统地位。近代红色成为革命旗帜(如五星红旗),强化了其积极、奋进的集体记忆。
民俗中新娘穿红嫁衣、春节贴红对联、新生儿戴红绳,红色贯穿人生重要节点,形成“逢喜必红”的习俗惯性。不负责任的讲红色被认为可驱赶“年兽”等邪祟,如本命年穿红衣辟邪的传统。
西方也是很多历史原因。西方的宗教即基督教的《圣经》中,红色常与罪恶(如“巴比伦大淫妇穿朱红色衣”)、地狱之火关联,带有负面色彩。 罗马神话里有一个很有名的人物战神玛尔斯(Mars),他代表红色,象征战争与血腥;现实里古罗马角斗士的鲜血进一步强化其危险意象。
近代,19世纪铁路系统形成,其率先用红灯表示“停止”,因其波长长、穿透力强,适合远距离警示,后被国际标准化。目前很多的危险标识都是红色为主色调,比如消防栓、警告牌等,它们也是利用其强视觉冲击力快速引起注意。
文化方面,西方对红色态度也不统一,比如红色也象征爱情(情人节红玫瑰)、权力(红地毯),但负面联想更占主导。西方地域很大,包含很多,比如西班牙斗牛中红布激怒公牛(实际牛是色盲),南非祖鲁文化中红色代表治愈。
说完了历史原因,回到红色本身的意义上。红色的波长620-750纳米,视觉刺激强烈,易引起肾上腺素上升,产生兴奋或紧张感。无论是喜庆的兴奋还是危险的紧张,红色均能高效触发情绪,只是文化赋予的情绪方向不同。
现代,人们对颜色的含义逐渐淡化,商业和政治倾向更重。比如中西方均用红色吸引消费者(如可口可乐、天猫Logo),因其醒目性符合营销需求。美国共和党(红党)与中国共产党均使用红色,体现力量与团结,显示政治话语中的策略性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