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罗莱纳鹦鹉原本是北美洲特有的一种,但现在却成了全球上百只的鸟类之一。他的形像经常在印度神话和图画中被发现,所以被称为“黄脑袋”。一直到19世纪早期,在美国的东部,它都是很普遍的。然而,近百年来,鸟类的数目骤然减少,其消亡速度之快,以致有关的科研工作基本停止。1918年,美国辛辛那提一家公园中,仅存的一头卡罗莱纳鹦鹉死去。当时,连它们的巢穴是建在树枝上,还是建在树干上,都没有人知道。直到今天,关于卡罗莱纳地区的鹦鹉为什 么会突然消失的问题,仍然有很多人在争论。

尽管卡罗莱纳地区的鹦鹉种群的消亡还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但是它们的消亡却和人们的行为有很大关系。鸟类从东部沿海到西部有逐渐衰退的趋势,与那时欧洲人对美洲进行殖民开发的过程不谋而合。尤其是十八世纪六十年代的工业革命之后,人们对自然界的改造速度大大加快。在美国的东部,有一大片的原始林遭到了破坏,一些湿地与不毛之地被改造成了城镇与农场。这使得生活在湿地和森林里的卡罗莱纳鸟遭受了最大的打击。
卡罗莱纳黑嘴鸥

生境的丧失会造成很多严重的结果。一个原因是隐藏地点的减少。没有了树林的保护,卡罗莱纳鹦鹉就成了它们的死敌。这样的鸟儿,简直就是天上的交通信号灯,想不被人发现都不可能。不久后,欧洲人开始捕捉这种鸟,并将其作为装饰动物饲养,并将其羽毛用于装饰女性的帽子。从交易中获得的利益不断激励着人们去捕获这些鹦鹉。

生境丧失带来的另外一种结果就是食品的崩溃。卡罗莱纳的鹦鹉吃的是不同种类的植物。它们就象是树林里的花匠,不但对松树、橡树和山毛榉的果实情有独钟,而且对那些有毒的苍耳子也情有独钟。随着树林变成了庄稼地和果树地,成百上千的鹦鹉聚集在一起,饥饿地飞入庄稼地寻找食物。他们会吃光麦子,会啄毁谷粒,还会切开苹果,然后以其为食。农民对这种毁坏农作物的“害鸟”怨恨之极,无情地将其杀死。
卡罗莱纳地区的鹦鹉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喜欢聚集在一起,一旦一只鸟受到伤害,就会向周围三公里外的其他鸟发出警告或求助的叫声,如果其他鸟听见了,就会跑过来帮忙。不幸的是,一波的鹦鹉被同族的叫声所引来,纷纷飞入果园,想要围着那些受伤的鸟转,然而这样的行为反而激起了农夫们一次又一次的猎杀。

一些科学家相信,在那时,人们把北美洲的禽类引进到卡罗莱纳地区,并向它们传播了类似于“鸡新城疫”的疾病。异国的病毒很快就摧毁了美洲的一个种族,该种族已经独自演化了几百万年。

在19世纪后半期,卡罗莱纳地区的野鸟就变得非常稀少了。在那个时代,人们还会把它们当成自己的宠物来养。这些飞禽的平均年龄都在三十多岁,在圈养的情况下可以存活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可以繁衍后代,但那时候的人类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圈养的工作并不顺利。

随着最后一头卡罗莱纳野生鹦鹉在1904被人杀死,一度吵吵闹闹的鸟巢也消失得无影无踪。直到这时,他们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些被农民们视为祸害的鸟儿,居然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现在,很多美国人都为自己的宠物鸟感到骄傲,因为它们只生活在北美洲,然而,一切都已经晚了,一切都已经晚了。到底是因为人类的行为让卡罗莱纳的野生动物灭绝了,还是因为人们对野生动物的漠不关心?不管怎么说,卡罗莱纳地区的鹦鹉已经从地球上消失了,它给人们带来了一个来自自然界的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