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名少年偷手机89部还发视频炫耀,店主:贼抓了又放,手机向谁要

哇哇哇哇弟弟 2025-04-17 19:47:34

近日,辽宁锦州一起未成年人团伙盗窃案引发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犯罪治理体系的深度思考。4名未满16周岁的少年通过破坏性手段盗取手机店89部手机,案值达17.8万元,其作案手法之熟练、事后态度之嚣张令人震惊。一、案件凸显制度短板

法律保护失衡现象,现行法律对未成年加害人的保护机制相对完善,但对受害人权益保障明显不足。本案中,店主虽通过监控掌握确凿证据,却因嫌疑人年龄问题难以获得有效救济。

惩戒教育脱节困境,涉案少年被抓获后仅受口头教育,既未受到应有惩戒,也未获得有效矫治。这种处理方式难以起到震慑和矫正作用。

家庭监护失位问题,"家长说管不了"的回应,暴露出部分家庭在未成年人教育管理上的严重缺位,这种监护缺失成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重要诱因。二、制度完善路径探讨

构建分级处理体系,建议根据未成年人年龄、违法情节、悔过态度等建立阶梯式处理机制,实现精准施策。

强化监护连带责任,建立监护责任追究制度,对屡次涉案的未成年人家长采取强制家庭教育指导等措施。

完善社会矫治网络,建设专业化的未成年人矫治教育机构,形成"惩戒-教育-帮扶"的完整闭环。

健全受害人救济机制,探索建立未成年人犯罪受害人补偿基金,完善民事赔偿快速通道。

三、社会治理协同创新

​建立校园-社区预警机制,通过日常行为观察,及时发现和干预问题少年。完善跨区域联防体系

针对流窜作案特点,建立信息共享和协同处置机制。创新法治教育形式,采用情景模拟、案例教学等方式提升法治教育实效性。

这起案件犹如一面镜子,照见当前未成年人犯罪治理中的薄弱环节。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亟需构建更加科学、有效的未成年人罪错行为防治体系,实现保护未成年人权益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有机统一。这需要立法、司法、行政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通过制度创新破解治理难题。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