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在公司猝死,猿辅导回应:当天没安排加班!相关人士:死者的工作态度和绩效评估表现都不错,警方已介入

哇哇哇哇弟弟 2025-04-25 18:53:26
教育科技企业的暗面:绩效算法下的生命透支

武汉光谷的夜幕降临时,猿辅导办公楼层的智能照明系统仍保持着800勒克斯的冷白光——这是维持屏幕专注度的最佳亮度参数。

4月23日,这套精密运转的数字化管理体系记录下残酷数据:教师岗员工李某某的生命体征曲线在21时34分戛然而止,而其钉钉账号的"有效通话时长"仍在持续累积。

算法牢笼中的困兽

内部流出的OKR管理系统显示,李某所在团队本季度需完成387%的续费增长率目标。

为实现这个数字神话,智能排班系统将每日有效沟通时长基准值设定为420分钟,超出行业均值56%。

前员工透露,未达标者需通过"成长计划"补足差额,这种变相加班机制使凌晨时段的办公室常驻率达43%。

更致命的压力来自动态薪酬模型:基础薪资仅覆盖35%的生存成本,剩余65%收入与续费转化率强关联。这种设计迫使员工自愿签署《弹性工作制同意书》,使劳动监察部门难以界定强制加班事实。

转型阵痛期的制度性失血

在猿辅导最新推出的AI学习机产品说明会上,CTO自豪展示着能监测学生瞳孔变化的视觉算法。

这套与员工绩效系统同源的技术,正在制造双重异化:既将教育商品化为数据流,也将教师降格为算法指令的执行终端。

武汉市人社局数据显示,教培行业劳动仲裁案件中,"隐形加班"举证成功率不足12%。当李某的家属试图调取云端会议记录作为证据时,被告知"涉及商业机密需三级审批"。

这种技术壁垒与法律盲区的叠加,使得《劳动法》第四十一条在数字经济时代形同虚设。

数字泰勒主义的代价

李某的工牌至今仍悬挂在"奋斗者荣誉墙"上,其钉钉运动步数记录定格在19876步——这是他在续费期穿梭于各会议室的路程见证。

在猿辅导引以为傲的智慧教育白皮书中,"个性化学习"与"员工赋能"被反复强调,但李某的遭遇揭示出残酷真相:当教育科技企业的估值游戏遭遇血肉之躯的生理极限,算法优化终将触碰人性底线。

在光谷的玻璃幕墙大厦里,每个深夜亮着的屏幕都在诉说这个时代的悖论——我们创造了智能系统,却正在被系统吞噬。

1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