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1月,解放军部队抵达迪化(今乌鲁木齐),任务是保卫城市,保卫各族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新年刚过不久,王震司令员号召全军开展大生产运动,要求“任何人不得站在劳动生产之外”
有一天,49团团长和政委召开干部会议,动员大家拉石头修和平渠。原有的和平渠输水量太小,必须整修扩大,才能满足十七师在迪化以北开荒生产的需要。
当时没有水泥,专家建议用片石砌。共需七千立方片石。采石坊在迪化以南的三甬碑,距工地二十五公里上下。
师里没有汽车和马车,怎么办?
师党委决定用人拉。当年冬季雪大严寒,冰冻路滑,正好用爬犁拉运片石。
团政委穆博彦刚讲到这里,干部们就交头接耳议论起来了:“咱们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出生人死打江山,现在革命成功了,也该享享清福了。”
有的说:“身上穿了窟窿,是革命功臣,还要拉石头,想不通。”正在这时,师长程悦长、政委袁学凯陪着王震司令进入会场。
司令员简要听了团长、政委的汇报,笑着对大家说:“你们四十九团是鄂豫皖红军的底子,打起仗来像老虎,参加了许多著名战役。就说在保卫延安的历次战役中,也是赫赫有名的嘛。
你们参加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战役,三战三捷。沙家店、瓦子街战役你们打得很出色。解放西安,你们首先攻进城。扶郿战役和兰州战役你们打得很顽强。四十九团是一支英雄的部队。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你们的。”会场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有的同志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稍静,王震同志气宇轩昂地说:“我们打败了蒋介石,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兵团进疆,新疆和平解放,成了人民的天下,有的同志就说了:‘我们南征北战打天下,该享享清福了……’”会场一阵骚动。同志们瞪大眼睛等待答案。
“不行啊!”司令员斩钉截铁地说,“国民党给我们留下的是个烂摊子。我们解放了新疆,还要建设新疆,开展大生产运动,驻疆部队二十万人,再加旧政府工作人员四万多人,需要十万吨粮食供应。
新疆农业生产落后,农民除去地租、口粮和种子,所剩无几。要保证供应显然是不可能的。粮食问题不解决,解放军在新疆就站不住脚。
若从关内运粮,路途遥远,运价等于粮价的七倍。若从苏联进口,每吨粮食三百卢布,共需三千万卢布。
我们国家还很穷,拿不出这么多外汇。怎么办呢?还是毛主席说的办法'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走南泥湾之路。
我们部队的官兵,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出身,不仅在战场上是英雄,在生产战线上也一定会是英雄。
新疆水土资源丰富,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幸福的未来。不仅要解决二十万大军的粮食供给,而且要创办现代化的国营农场,办工厂、办商业,为各族人民造福。大家赞成不赞成呀?”
“赞成!”会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司令员诚挚地说:“办农场、办工厂是好事,但这需要钱呀!没有钱怎么办呢?向毛主席要吗?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举我们不能伸手呀,我不想当伸手派。向新疆各族人民要吗?我们不能像国民党一样,从老百姓身上刮。怎么办呢?我就从你们身上打主意。”
大家疑惑不解,我们无非就是一个背包一支枪,有什么主意可打?!
司令员以商量的口气说:“我们一年发两套单军装、两件衬衣,减一套行不行呢?破了补一补嘛。”
大家一想,行啊!鼓掌了,通过了。
司令员又说:“我们现在一年发一套棉衣。在华北的农民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我不要求你们穿九年,两年一套总是能办到的吧!”
大家笑了,在座的大多是华北人,在家哪有一年穿一套棉袄的!于是爽快地回答:“就这么办!”笑声和掌声表达了大家对首长号召的响应。
司令员风趣地说:“大家看,我们的领子是翻的,我们老祖宗的领子就不翻嘛。把这块布节省下来行不行呢?”
“行啊!”
“还有,我们的衣服上有四个口袋,哪有那么多东西可装啊!我看,节省一半,变成两个吧!”
“同意!”
司令员笑了,师团首长笑了,干部们也拍着巴掌笑了。
王震司令员的讲话迅速在全师传开。虽然这时正值塞外寒冬,滴水成冰的季节,但指战员们的热情高涨,一个气势磅礴的拉石头会战开始了。
由老红军程悦长师长、袁学凯政委带头,五千八百名解放军战土每人拉着一爬犁片石像一条巨龙,滚滚向前。
第二天,六军军长罗元发、政委张贤约也拉着爬犁来了。特别是多次负伤、体弱多病的王震司令员也拉着爬犁来了,这一举轰动了迪化全城。
饷受苦难的新疆各族人民何曾见过这样的军队,这样的“大官”还躬身拉爬犁。老百姓倾城出动,万民空巷,围观人鼓掌欢迎这支奇特的队伍,有的啧啧称赞,有的热情地送水送奶茶给司令员和战士们。不久,青年学生、机关工作人员、市民纷纷加入这一劳动大军的行列。
“拉石头会战”是解放军进疆给各族人民的见面礼,它以实践证明,解放军是人民的军队,是全心全意为各族人民服务的。
推荐阅读:
冤案与平反:张仲瀚和罗汝正的曲折命运
1977年粟裕大将视察石河子,看到简陋的防空洞, 竟然说了这样一番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