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近代史上,出现了一大批非常优秀的科学家们,他们为我国的发展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这其中比较知名的科学家有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杨振宁、“导弹之父”钱学森、“原子弹之父”钱三强等,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大师。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位大师,他一生之中为国家培养出的科学院士就多达79名,包括刚刚提到的那几位知名的科学家,都是这位大师的学生;在23位“两弹一星”的功臣中,他就学生就占到了13位,因此,他也被成为是中国物理界的“一代宗师”。那么他到底是谁呢?在他的身上又发生了怎样传奇的故事呢?“一代宗师”的成长历程他叫叶企孙,1898年7月16日,出生在上海,原名叶鸿眷。叶家在当地是书香门第,家境比较富有。他的父亲名叫叶景澐,是上海滩著名的教育学家,在父亲的严格教养之下,天资聪慧的叶鸿眷进步速度非常快,小小年纪便已经修得了一身的儒雅气质。同样叶鸿眷也得益于父亲的开明思想影响,在少年时期攻读传统经书的同时,也开始接触到了一些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应用——“既重格致,又重修身,以西方科学来谋求利国利民才能治国平天下”。
1911年,年仅13岁的叶鸿眷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学堂,成为清华第一批学子。可惜的是,叶鸿眷刚上清华学堂没有多长时间,辛亥革命就爆发了,学校也因此不得不暂时停课了。在民国成立之后,清华学堂改名为清华学校,重新开课,仍用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办学,学生在毕业之后全部留学美国。1913年夏,叶鸿眷再次报考清华学校,但是在体检时被发现心律不齐,不符合报考资格,因此落榜了。但是叶鸿眷心有不甘,他发现体检表上补贴照片,于是便将名字改为“叶企孙”,重新报考,并请同学代验身体,终于顺利过关了,再次考入了清华。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叶鸿眷改名叫叶企孙了。
1918年夏,叶企孙以优异的成绩从清华学校毕业,前往了美国的芝加哥大学留学,插班进入了物理系三年级。在校期间,叶企孙刻苦努力,认真学习,在两年之后,又再次以优异的成绩从芝加哥大学毕业了。之后,叶企孙又去了哈佛大学,跟随导师——著名的物理学家,后来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布里奇曼教授,进行了压力对磁铁物质磁导率的影响的研究,成为了当时我国现代磁学研究的第一人。1921年,叶企孙与导师合著了论文《用射线方法重新测定普朗克常数》,其测定的 h值被认定为是当时最精确的h值,使得六年内无人再敢问津了。这震惊了国际科学界,使得叶企孙成为了第一个在西方为国争光的中国学者。
1923年,叶企孙荣获博士学位,告别美国,取道欧洲,拜访了各国在物理学界的同行们,并与次年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中。学有所成,为国家教育增添光彩在回国之后,叶企孙的重大贡献还是在于科学教育和科学的组织管理方面,在他的极力促成之下,建立了清华大学物理系和理学院,他任理学院院长兼物理系主任。叶企孙还将在国际上学到的有用的物理学最前沿的知识给带回了国内,并且还是中国国内第一个研究磁学的人,建设了北京大学物理系磁学研究室,打破了我国在磁学这个专业上的空白。
叶企孙毕生都在从事教学研究工作,虽然有关于他在教育方面的著作非常少,但是他却把自己的教育理念落实到了实处。叶企孙非常善于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而且它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得当的教育方法也获得了很多学生的喜爱。1931年春天,叶企孙看过华罗庚三篇论文之后,便将这位只有初中学历的金坛县中学勤杂工请到了清华,聘为算学系教员。华罗庚深有残疾,左手持拐才能行走,有人对此提出了异议,叶企孙说:以我个人判断,不假时日,华罗庚会成为我国数学界的一颗闪亮的星辰。几年后,又送华罗庚到英国留学,最终成为了世界上一流的数学家。华罗庚在晚年时曾回忆说:道及叶企老,不觉泪盈眶,他对我的爱护是说不尽的,而他的千古奇冤我竟没有办法去寻根究底,恕难为人。
在叶企孙长达二十多年的清华任教生涯里,有着无数的莘莘学子都上过他讲的课,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的科学家们。在抗战前毕业的五十多名学生当中,就涌现出了很多在日后享誉世界的物理学杰出学者,这其中就有王竹溪、胡宁、钱三强等等;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致力于我国“两弹一星”研究工作的23名功臣中,就有半数都是叶企孙的学生,因此。也有人称他为“大师中的大师”。这样的大师如果说是享受最高的国家待遇也是无可厚非的,可是事实上却是,叶企孙将自己全部的时间精力都贡献到了我国的物理学事业当中,终身未曾娶妻。在特殊时期的时候,叶企孙还曾因一位优秀的学子而受到牵连,遭受到了残忍的迫害,被关押到监狱进行劳改。含冤离世在叶企孙所教的众多优秀学子中,最让他牵挂的却是不为人知的一个年轻人,他名叫熊大缜,出身名门,是民国初年国会议员熊正琦之子。1939年春,由于国共关系的急剧恶化,八路军各地的根据地都掀起了一股清洗汉奸特务的锄奸运动热潮。冀中军区的锄奸部怀疑在军区内部有特务组织,并将目标锁定在了熊大缜等从平津来的全部学生和技术人员,之后,学生和技术人员共计有百余人均被捕了。被捕者全部都是手铐脚镣,遭到了刑讯逼供。在年底的时候,叶企孙才得知了熊大缜被捕的消息,如同晴天霹雳一般,急忙通过关系请人向当时身在重庆八路军办事处的周总理反映情况,希望可以帮助营救。但是当党组织高层派人前往冀中调查,认为锄奸有扩大化趋势,将抓捕的学生与技术人员释放时,熊大缜却已被锄奸人员处决了,未能等到这一天。
在1967年那个特殊的时期里,叶企孙也正是因为熊大缜案的缘故,使得这个时期成为了他人生中最阴暗的时期。叶企孙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却遭受到了来自于他的学生的伤害。后来更是被一些子虚乌有的理由给关押了起来,完全失去了自由,这对他的打击是非常沉重的。1969年的时候,已经受了一年多的牢狱之灾的叶企孙,因缺乏切实的证据,被释放回到了北大。但是在“敌我矛盾,人民内部处理”的原则之下,特务嫌疑犯这种莫须有的罪名依旧还背负在他的身上,他仍然遭到了严密的监视和严重的打击。叶企孙被送回北大之后,学校继续对他的“特务问题”进行审查,工资停发,只是每月会发少量的生活费用。叶企孙的家也在他入狱之前被抄了,而且住房也已经易主了,所以,他被安排到了一间学生宿舍里。叶企孙除了在生活方面饱受物质的困苦之外,最为难堪的还是要属精神上的折磨了,无休止地“交待”、“悔过”,使得叶企孙的人性遭到了空前毁灭。但就是在如此境况之下,叶企孙仍然以他坚韧的毅力,顽强地支撑着,他从不因委屈而向任何人倾诉,而是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这种“儒”味,这种“达观”,曾让不少人百感交集,心酸难禁。1977年新年伊始,中华大地已经绽出了几丝春的暖意,但在叶企孙的生命历程中,却是最寒冷的冬日,由于疾病一误再误,他的生命活力最终还是被耗尽了。1月9日的时候,有人发现叶企孙已经开始说话有些混乱了。在11日的时候,叶企孙完全昏迷了,12日才被送到了北大校医院,但因为情况危急,马上就又转送至北医三院,但却不准住院,不得已之下只好走后门才得以让叶企孙住院,但是为时已晚了。叶企孙在弥留之际,偶尔会醒来片刻,口中总是喃喃道:回清华…1977年1月13日21时30分,叶企孙在医院因抢救无效,含冤辞世了,享年79岁。在他的追悼会上,悼词中并没有提及到他在科学事业上所做出的贡献,以及他所受到的不白冤屈也没有能够在逝世前“洗白”。
在叶企孙辞世之后,他的亲友学生仍四处奔走,呼吁为他鸣冤昭雪。1986年8月,中共河北省委正式为熊大缜平安,称熊大缜案“纯属冤案”;并特别指出:叶企孙系爱国的进步学者,抗战期间对冀中抗战做出了贡献。……叶企孙根本不是CC特务。1987年,在叶企孙逝世十周年之际,他终于彻底得平反了。叶企孙一生未娶妻,没有子女,可是他却为我国培养了万千英才;叶企孙没有遗产,可是他却为中华民族树立了永恒的典范。向叶企孙大师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