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名医,大胆预测百年后的中国,鲁迅怒斥胡说八道,如今全应验

梦里花知秋韵 2025-04-21 17:18:40

【引言】

晚清那会儿,中国社会上乱糟糟的,但也就是在那时候,出了好多厉害的人物。这些牛人啥行业都有,他们中的一些代表性大佬,放到现在,还是没人能比得上。说真的,他们真的是厉害到家了,以后估计也很难有人能赶上。

中国近代超有名的文学家鲁迅,他就是这样一个特别的人。

他是个拿笔当剑的“民族斗士”,靠着笔下尖锐的文字,大大推进了五四运动后中国社会的思想文化发展。他的名声响彻国际文坛,对整个东亚的思想文化圈子都有着特别大的影响,大家都说他是“二十世纪东亚文化版图上最耀眼的作家”。

不过,就连像鲁迅这样眼光独到、对社会弊病批判得淋漓尽致的文学大师,也有判断失误的时候。他当时看错了的人,就是晚清时期挺有名的医生陆士谔。

【一、奇人陆士谔】

聊到晚清时候的一位名医,陆士谔这个名字可能大家听着有点陌生。但要是说到他的老祖宗,那肯定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的老祖宗就是东吴的大名人陆逊,也叫陆伯言,跟刘备、关羽斗了一辈子。

陆士谔有个相当厉害的祖宗,那就是陆逊,他特别有才华,脑子转得快,计谋也多。有了这样的先辈,陆士谔的家世背景自然也不简单。他们家在江东这一带,那可是有名的文化世家,好几代人都挺有出息,像明朝那会儿,家里就有个叫陆树声的,做到了礼部尚书的大官。

在这样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里,陆士谔打小就显露出文字上的聪明才智,而且他脑子转得快,爱学习,总是力求上进。这样看来,他简直就是块当国家大才的料子。

真倒霉,他碰上的时机太不对了。那时候的陆家,在晚清一次次混乱里,特别是太平天国运动一闹腾,早就落魄得不行了。陆士谔他爸辛苦了一辈子,也就得了个秀才的名头,家里穷得都快揭不开锅了。

那么他,在那么糟糕的境况下,到底是怎么一步步成为后来的知名大夫,而且还让鲁迅先生给批评了一番呢?

这事儿经过挺复杂的,简单说吧,就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

一个风水先生如果心里不惦记着当小说作家,那他可能当不了一个好医生。

这总结是不是让人感觉云里雾里的?但要是说到晚清时期的怪人陆士谔,这事儿就完全说得通了。

陆士谔年轻时为了糊口,学了不少手艺,吹拉弹唱、算命看病,啥都尝试过,其中医术学得最长久。但他心里头最爱的是读书,最想干的是写小说。后来,他开了个小诊所,可依旧“心不在焉”,天天要么捧着志怪小说看,要么就自己瞎琢磨写些鬼怪故事。结果,这小诊所没开几个月就关门了。

有着医学背景却热爱文学,他和鲁迅先生在这方面还挺像,也难怪后来两人会有交往。

陆士谔这家伙,人生的大变样是在他结婚后开始的。

陆士谔和老婆是在他开那间小诊所时认识的,那时候他还没什么名气。老婆看上了他的写作本事,俩人一来二去就有了感情,最后就成了两口子。结婚以后,他们感情特别好,过得挺甜蜜的。

可惜幸福的日子没多久,到了1915年,陆士谔的老婆得了重病,最后还是走了。陆士谔是个医生,但他觉得自己医术不够好,没能救回心爱的人,心里特别难过。从那以后,他就一门心思钻研医术了。

经过一番刻苦钻研,陆士谔终于有了大突破,写出了医学大作《医学南针》这本书。这本书一出,他就在医学圈火了起来。后来,他又治好了很多重病号,慢慢地就成了大家公认的名医。

【二、小说《新中国》引来争议】

陆士谔虽然以晚清名医的身份最为人所知,但说实话,他成就最大的地方其实是写小说。他对此志向坚定,而且确实有超凡的写作才华。写小说才是他真正下功夫且表现最出色的领域。

不过呢,他之前的那些作品,大都是讲神话故事和历史故事的,跟那时候其他写小说的比,也没啥特别的新花样。

陆士谔最有名的作品,得说是1910年写的那本想象类的小说《新中国》。就是这本书,让鲁迅对他提出了批评,也让后来的很多人开始注意到他。

这本书里头,他讲了一个超级厉害的中国,比工业时代的西方还要牛气冲天。黄浦江上,一座超级大的铁桥横跨两岸,壮观得很。上海呢,办了个万国博览会,场面宏大,让人惊叹。再看浦东,高楼大厦遍地都是,华丽得让人眼花缭乱。还有电车,直接嗖嗖地开进了地下隧道里,方便得很……。

这些刻画,简直就是现代上海活生生的写照,连那次世界博览会都描绘得一模一样。真不敢相信,在晚清那个动荡的年代,陆士谔是怎么构思出这些画面的。以至于现在很多读者看了他的《新中国》后,都琢磨着他说不定是个“时空旅行者”。

但话说回来,在那个时候,陆士谔写的《新中国》可没捞到什么好评和认可。老一辈的文人墨客都觉得这本书简直是胡说八道,还嘲笑陆士谔太过天真,没见识。

鲁迅先生,他可不是个走传统路子的人,他压根儿就没瞧过那本书的原版,就直接说了句“这简直就是瞎扯”。他觉得那书啊,纯粹就是乱想一通,跟现实生活半点边儿都沾不上。

就连大名鼎鼎的鲁迅都率先表示不看好,那时候的文学圈对这本书普遍没啥好话,好多读者更是直接拒绝看《新中国》。

现在看来,陆士谔其实挺倒霉的。

【三、鲁迅表示:我反悔了】

陆士谔因为写了《新中国》这本书,曾引起了不少争议。但好在,这事儿没往更糟的方向发展。没过多久,鲁迅先生就发现自己之前看错了陆士谔。

说了陆士谔那本书的不好之后,鲁迅先生本来不打算瞅《新中国》一眼的,但没想到这本书最后还是到了他手里。虽然他之前放过狠话,说自己绝不会看,但大家都知道,这种话听听就算了。

说不定是缘分使然,这两个原先学医后来转行搞文学的人,真的有了点心灵相通的感觉。鲁迅终究是按捺不住好奇心,翻开了那本书,结果一看就上了瘾,捧着书看得不亦乐乎。

看完这本书,他心里头还直痒痒,立马就觉得自己之前说的话太冲动了,后悔得不行。要是别人,可能就偷偷摸摸地懊恼一阵,然后就当啥也没发生过。

但鲁迅是个例外,他虽然名气响当当,可从不摆架子,他最看重的就是知错就改这一点。所以,他读完书后,很快就写了一篇文章,不光收回了自己的批评,还劝大家多去瞅瞅《新中国》这类进步作品,别老盯着眼前这点事儿。

到现在这事儿,已经被大家传为美谈了。

我们也觉得,要是鲁迅先生和陆士谔先生能亲眼瞧瞧现在这比他们书里写的还要昌盛的新中国,心里头肯定特别高兴。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