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楚图南

简介一个人 2025-02-11 19:18:41

楚图南

楚图南(1899-1994),字高寒,云南省文山县人,享年95岁。

1913年考入昆明联合中学,毕业后又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史地部。求学期间参加了进步学生组织“工学会”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在李大钊的指导下编辑出版小报《劳动文化》。

1923年毕业后回昆明云南省立第一中学任教,在进步学生中组织了“读书会”。

1926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后在东北以教师身份作掩护从事秘密工作。

1930年到山东济南执教,在济南学潮中被当局政府通缉,后在哈尔滨被捕。

1934年出狱后分别在河南开封和上海任教,参加了上海进步文化界的活动。

全国抗战时期,任云南大学文史系主任;在昆明教育界、文化界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1943年加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是民盟云南组织的负责人之一。

楚图南书法手迹

日本投降后,他领导民盟云南组织旗帜鲜明地支持昆明学生反内战、反独裁、争取民主的进步活动,并在民盟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

1946年到上海,任上海法学院教授,参与民盟总部在上海的工作。

1948年冬由上海抵达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中共中央所在地。

1949年2月任北平师范大学教授,6月作为民盟代表参加新政协筹备工作,9月出席了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兼文教部部长,中央人民政府扫盲工作委员会主任(1953),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会长(1954-)、党组书记(1966),国务院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第一副主任(1958-1967.主任张奚若)。

楚图南著作

1983年6月,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委员长彭真)。

曾当选民盟中央第一、二届常委,第三、四、五届副主席,第五届代主席、主席、名誉主席,第六、七届名誉主席。

是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二、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一、二、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

0 阅读: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