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恐i人住酒店,被华住的“10秒入住”治愈了

酒管财经 2025-02-20 09:37:24

凌晨一点,某高铁站旁的酒店走进一位浑身被雨淋湿的出差白领。

在自助入住机前,刷身份证、核验身份、取房卡10秒一气呵成,还没等他放下背包,服务员已经端着姜茶走来说道:“先生需要帮您烘干吗?”

与此同时,服务员的手持Pad弹出提示:“客人近3次入住均选择高层无烟房,当前房间已提前开启空气净化器。”

这并不是据我们遥远的科幻场景,而是不久后华住旗下酒店“新前台模式”下的日常。

经过长途差旅、马拉松式会议,估计每个拖着行李箱的差旅人士都想享受这样不用说话的快捷入住的服务。

这样住酒店,社恐i人真的心动了。

当入住办理时长被缩短至10秒,当服务人员走出大理石前台与客人并肩而行,这场看似简单的前台入住效率革命,实则将成为中国酒店业数智化转型的里程碑。

当传统的酒店前台物理空间被解构,酒店服务的本质业将回归人与需求的精准对接。

近日,华住集团凭借其首创的“新前台模式”,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创新姿态,在行业内掀起了一场入住效率的革命,更是用“10 秒入住”刷新了行业标准,引发了关于酒店前台是否会消失的热议。

01华住的传统前台“消失术”

从到店确认到办理入住,是什么影响了旅客的第一体验,使得酒店的服务效率大打折扣?

答案是前台,酒店曾经不可或缺的角色。

如今,传统前台模式却面临着诸多挑战。

繁琐的入住流程、长时间的等待、人工操作的失误率……这些 “客户服务难题”虽然看似微小,但是却成为影响酒店口碑、收益的“第一道门槛”。

特别是在旅游旺季或商务活动高峰期,前台的忙碌往往导致服务质量的下滑,甚至引发顾客的抱怨与不满。

入住办理正是旅客情绪波谷的痛点,而解决“痛点”是优化与客户接触的关键时刻。

设身处地站在客人的立场想,很多最极致的服务,有时候往往来自于最难熬时刻的诉求。

不用在酒店前台排队,正是其中之一。

此外,酒店行业有个黄金10分钟定律:客人对酒店的第一印象形成于入住前10分钟。

传统酒店入住模式下,这10分钟往往充斥着证件核验、押金支付、房型沟通等机械流程。

曾有酒店集团调研发现,旺季高峰时段单店日均办理时长累计超8小时,相当于每个服务员每天要重复“请出示身份证”217次。

这种时间损耗带来的不仅是运营成本,更是酒店服务温度的消磨。

为此,华住选择让前台“消失”,通过智能自助入住机“华掌柜”与手持Pad的酒店服务人员组成“黄金搭档”,让酒店效率和服务温度翻倍。

目前市面上多数酒店办理入住,从客人进店到进房,一般需要3分钟左右的时间。

当行业还在讨论前台是否需要消失时,华住用一组数据宣告了这个时代的终结:

10秒 vs 180秒:新前台模式将平均办理时长压缩至传统模式的1/18。

毕竟,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效率与便捷性成为人们选择酒店的重要考量因素。

更为重要的是,华住的新前台模式并未忽视人性化的服务。

尽管智能入住机提升了效率,但华住深知,酒店服务的核心在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

自1845年波士顿特里蒙特酒店设立首个接待柜台以来,“面对面登记入住”就像酒店业的基因编码般不可动摇。

如今,华住的新前台模式也颠覆了传统的前台服务模式:

服务员从传统的与客人“面对面”,变成了“肩并肩”。

前厅服务人员随时待命,为顾客提供个性化、贴心的服务,让顾客在享受高效入住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酒店的温暖与关怀。

如果将华住的“10秒入住”简单等同于效率提升,则是对其最大的误读。

经济学家塞勒曾提出过“助推理论”,即科技创造的效率势能,正将人性化服务推向新高度。

当传统酒店还在用大理石台面丈量服务等级时,华住已经用“0排队、0打扰、0卡顿、0焦虑”精准命中酒店入住四大痛点,重构“服务颗粒度”。

华住就是要用新前台模式证明,酒店业真正的数智化转型,不是用硬件重塑酒店,而是用高效和有温度的服务重构旅客对美好生活的感知。

02人机共舞,华住科技与服务共同进化20年

“提升人效,降本增效”是2025年很多企业管理层关注的一个话题,酒店行业亦然。

在酒店行业中,人效是一个重要的管理指标,它可以帮助酒店管理者评估员工的工作效率、服务质量以及酒店的盈利能力。

事实上,通过极致压缩员工数量来追求高人效比,一直是行业中存在的一个常见认知误区。

为压缩成本,部分酒店掉砍前台、取消夜床服务,结果2024年各大OTA平台酒店投诉量激增35%,差评关键词从“设施旧”变成“没人味”。

浩华早在2023年就提出,酒店想要提质增效,与其盲目追求低人房比,不如聚焦于提高人效比。

理想情况下,一支成熟且稳定的前台团队就足以扛起酒店用户体验的第一面大旗。

但实际情况是,传统前台需要处理接待、联络中转、办理入住退房、收银开票、处理顾客问询等多项工作,在高强度的工作要求下,前台服务人员成为了酒店流动率最高的群体。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酒店行业员工平均流动率可达到35%,有些甚至高达45%,这一现象的背后,是以招聘培训、管理成本增加、前台服务质量下降、效率及口碑下跌为代价。

前台电话不断,顾客排队等候,服务无人响应,前台效率低,客户体验差……这些看似简单却影响深远的“前台人效难题”几乎困扰了整个酒店行业。

服务业内一直有个公式,服务价值=(基础效率×科技系数)+(情感体验×人文系数)。

华住集团创始人季琦曾说过:“技术能够改变很多事情。酒店原来最繁琐的部分,就是前台登记入住。查身份证、签字等等,大部分其实不需要人介入……人做什么呢?做机器和数据做不了的、更加体现人的特质的事。”

作为酒店行业的头部力量,华住从2005年开的第一家汉庭昆山火车站店起,就始终坚定地服务于最广大的国民酒店市场。

早在2010年,华住就把汉庭酒店平均入住时间缩短为1分30秒,相比同行业节约了一半的时间。

之后更是提出“0秒退房”的概念,通过数智化管理,真正实现了客人“30秒入住,0秒退房”。

如今,更是实现了“最快10秒入住”。

业内人士指出,华住掀起的这场入住效率革命的颠覆性在于其没有停留在“机器替代人力”的浅层叙事,而是将传统前台扩展为“智能终端+云系统+移动服务员”的综合服务场。

据悉,在华住全新设计的入住酒店服务动线中,酒店服务人员可以解放双手,通过移动式服务,更精准地满足住客的需求,让酒店经营实现更高人效比。

不仅如此,过去需要三个月培训出熟练的前厅服务人员如今华住只需要60分钟,再次刷新了行业效率。

“华住一直以科技创新引领行业,过去 20 年,华住围绕着酒店运营效率做了很多变革。早在十多年前,就首创0秒退房,而今天新前台模式的发布,让传统酒店核对身份、填单等长达十几分的繁冗入住办理流程不复存在。我们前厅的服务人员也变得更简单和专注,有更多时间去关注我们的住客,带来更好的人文体验。”

发布会上,华住集团CEO金辉这样感慨华住20年来科技与服务的共同进化。

20年过去了,华住用数智化撕开传统酒店服务的口子,实现了“快”与“慢”的握手言和。

这里的“快”,是指用数智化赋能一切可标准化的环节;

这里的“慢”:是将服务的价值锚定在不可量化的温情瞬间。

当机器处理好所有该“快”的事,人才能专注做好该“慢”的事。

正如金辉所言,华住的卓越服务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简单的人力叠加,一定是以效率为基础的提供恰到好处的关键服务,而前台正是华住打造卓越服务的关键。

真正的服务创新,不在于追逐极致的硬件技术堆叠,而在于重新发现服务的温度,那些消失的酒店前台背后,正生长出更温暖人心的服务。

其实,该消失的不是前台,而是横亘在服务者与被服务者之间的“物理与心理双重屏障”。

当数智化消解了酒店业的服务障碍,留下的将是更纯粹的人性连接。

在华住10秒入住的极致效率背后,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冰冷的未来蓝图,而是一场关于酒店服务本质的认知觉醒。

END.

统筹 | 劳殿 编辑 | 阿渲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酒管财经原创内容,未经授权,禁止任何转载;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