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日本青年访华四十周年系列报道(二)|小野寺喜一郎:播撒友谊之种的3000人访华

亚太说 2024-09-26 15:40:53

实施3000人访华的1984年是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缔结后的第六个年头,这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履行条约精神、建立稳固日中关系的非凡决心。

1954年,日本青年团协议会(以下简称“日青协”)副会长铃木重郎成为第一位访问北京的日本青年代表。1956年,应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总会主席廖承志的邀请,日青协派遣代表团访华,为两国青年交流开辟了道路。可以说在70年前两国还没有建立外交关系、交流大门紧锁之时,前辈们就为我们开辟了青年交流之路。此后,我在青年团运动中也继承了前辈们事业,接待中国青年来访,并派遣日本青年访华。

3000人访华期间,小野寺喜一郎(右)参访位于武汉的寺庙

1983 年,我就任日青协会长。当时,胡耀邦总书记即将作为国宾访问日本,他向中曾根康弘首相表示,希望与日本青年交流,以巩固 21 世纪的中日关系。随后,时任内阁官房长官,同时也是日青协前辈的藤波孝雄先生联系到我,称首相想见我,我便因此来到了首相官邸。中曾根首相告知了我胡总书记的想法,并委托我处理相关事宜。我迅速召集各青少年团体,组织了3000人在NHK大厅欢迎胡总书记。

胡总书记在演讲中引用了日本流行歌曲《年轻人们》中的歌词——“你前行之路,遥遥不见尽头”“当太阳再次升起的时候,年轻人还会再次启程”。在演讲最后,他宣布将在中国最美丽的金秋时节邀请3000名日本青年访华一周,这一消息引起了全场的轰动。如此史无前例的大规模访华,让我感受到了中国领导人对两国青年开创中日友好未来的期待。

为了组织好3000人访华,日中青年友好交流组委会于1984年4月成立,事务所设在日青协,并由我担任组委会日方总代表。中方负责人则是时任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主席的胡锦涛先生。胡主席为人温和、思维敏锐,在一系列交流中,我们的友谊也不断加深。2007年,应胡主席邀请,我和儿子访问了中国。2008年胡主席访日期间,尽管行程非常紧张,他还是抽出时间与我和家人共叙友情。

3000人访华期间,胡锦涛(后排右二)等到访日青协代表团驻地,宴请小野寺喜一郎(后排右一)等团员

组委会虽然成立了,但事务所人手不足,经费和筹备时间也极为紧张,因此我们可以说是不眠不休地投入到工作之中。终于,时间来到9月,覆盖日本 47 个都道府县的青年组织、具有历史性意义的3000人访华终于拉开了序幕。在成团壮行会上,中曾根首相激励我们说:“各位日本青年要以双倍的力量紧握中国青年的手,要以双倍的礼物回赠给中国青年。”随后,我们便启程飞往北京。

抵达北京机场刚走下飞机,我们就受到了热烈迎接,孩子们敲锣打鼓,热闹非常。9月30日,约2万人聚集在首都体育馆,欢迎大会隆重举行。胡总书记强调:“本次交流是人类进步的伟大事业”。胡总书记的讲话慷慨激昂,让我深受震撼。我作为日方代表,在两万人面前紧张地发表了日中青年不再战誓言,并表示将推动日中青年交流中心建设,以两国青年交流的历史性成果为动力,始终站在日中交流最前线。演讲结束后,会场中雷鸣般的掌声让我至今难忘。

我们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欢迎宴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5 周年庆祝活动,并在中国各地受到了热烈欢迎。临近回国时,3000 名日本青年与中国青年相拥告别,依依不舍的场面让我印象深刻。在交往交流中产生的感激与感动,化为泪水洒遍两国土地,成为永不枯竭的友谊之泉。3000人访华成为了改变两国青年青春与人生的重要事件。

访华团成员们回国后,在日本各地播撒下友谊的种子,也让中国的美好形象在日本广为人知。此后,日中青年交流在各个领域不断扩展,日中交流迅速成为时代的潮流。

归国后,小野寺喜一郎(右)向中曾根康弘(中)汇报访华成果

1985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青年年,日本的青年团体为了向中国青年回礼,归国后立刻开始筹备接待中国青年访日团的工作。3月,胡锦涛先生率领中国青年100人访日。10月,以刘延东女士为团长的“中日友好之船”访日代表团约500人来访,在博多、酒田、仙台、东京、名古屋、大阪等地的港口停靠,进行了为期17天的交流。以3000人访华为契机广泛播撒的友谊之种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两国不断生根发芽,现在仍在茁壮成长。

岁月流转,我回到了家乡山形县遊佐町,先后担任了町议会议员和町长,期间我多次组织代表团访问中国,让更多家乡人民看到了真实的中国。此外我还一直接待中国留学生长期寄宿,持续至今。

青年交流中最重要的,就是以心相交、建立友谊。回顾3000人访华时萌发的深厚友谊,我衷心希望现在的年轻人能够继承“积极外向”这一日中青年交流的优秀传统,为两国关系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讲述:日本青年团协议会第24代会长 小野寺喜一郎

采访、翻译:李一凡

图片提供:小野寺喜一郎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