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一建立,土地改革就热火朝天地搞起来了。共产党领着穷苦的农民兄弟站起来当家做主,对那些平时欺压老百姓的土豪恶霸进行了狠狠的打击。
1959年,在四川大邑县,有个大庄园,原本是刘文彩拿农民辛苦钱盖的豪华住宅,后来被改成了展览馆,对外开放让大家参观。这样一来,封建地主干的那些坏事就被摆在明面上让大家批判了,同时也表明了农民运动取得的成果。
镇上的居民聚在这栋超级气派的大宅子前,看着里面那些华丽到不行的装潢,一个个都瞪大了眼睛,惊叹不已。
真不清楚刘文彩平时是怎么从老百姓那里搜刮来这么多钱财的,才能攒下这么多宝贝。他这收藏的东西,随便拿出一件,都足够让一个三口之家过上滋润日子了。
刘文彩早已离世,他哪知道自己留下的财产最后都变成了公家的,一切都随风而去,他死后的事情,也轮不到他再费心了。
但他活着的时候干了不少坏事,把一个人给坑惨了,还害得那个人事业都受到了影响。
这个人是刘文彩的亲生弟弟,名叫刘文辉。
那时候,刘文辉在四川省里担任政协副主席,位子可不低。但他有个亲哥以前是大地主这事儿,就像块洗不掉的污渍,粘在他身上。老百姓们对此意见大了去了,这样一来,刘文辉想在官场上继续往上爬,那真是难上加难。
正当他感到毫无办法,打算提交辞职信那会儿,周总理从北京传来了紧急通知,让刘文辉立刻动身去北京,接手一个新的岗位。
这道调岗通知对他来说,简直就是绝处逢生的好消息,把他从困境里拉了出来。
刘文辉到底咋样给革命帮了大忙,才能让人不计较他跟地主那层关系,稳稳当当在中央当个重要人物呢?
【戎马生涯,退居西康】
刘文辉家几代人都是种地的,没啥了不起的背景,他算是自己打拼出来的第一代创业者。1895年,他出生在一个小村子里,家里有六个兄弟,他年纪最小,是家里的小弟弟。
刘文辉因为年纪最小,脑子转得快,特别受老爸刘公赞的疼爱。刘公赞一心盼着他能有大出息,所以花了不少钱,让他去刘家祠堂上学。刘文辉自己也挺争气的,在学校里成绩特别好,脑回路清奇,总能讲出一些独到的想法,老师们都很喜欢他。
刘文辉13岁那年,刚好撞上成都陆军小学招新生的机会,家里人一致觉得这是个好事,都劝他去试试。可问题是,想进这军校得满16岁,刘文辉年龄不够。于是,他脑筋一转,就把自己年龄多说了三岁,这才得以踏进考场的大门。
考试时,他给出的答案虽然没对上题目,但内容却相当吸引人,一个劲儿地说国家要强就得先让军队强大,国家要富裕就得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校长知道了这事儿,觉得他是个挺有潜力的学生,于是破例让他入学了。
他因为学习成绩出色,在学校表现优秀,所以被直接推荐去了西安陆军中学,后来又转到了北京陆军第一中学,最终一路读到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顺利完成了学业。
从那以后,刘文辉踏上了他轰轰烈烈的军旅之路。
刘文辉完成学业后,他哥刘文渊就陪着他一路奔成都。他们要去见一个人,就是他们年少时就已声名鹊起的侄子刘湘,那时候刘湘已经是川军里的一名将领了。
刘湘虽然按家族辈分来算,是刘文辉的晚辈,但实际上他比刘文辉大了整整七岁。早些时候,他就离开家乡出去闯荡,后来加入了国民革命军。他经历过不少战斗,像护国战争、北伐战争这些大战役,他都参与过,立下了不少战功,可以说是个战功显赫的人。
那时候,刘湘已经坐上了四川军队旅长的位子,在军营里头说话挺有分量,对刘文辉也是没少给机会,帮了他不少忙。
刘文辉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刘湘可是帮了大忙。有了他这位侄子的强大后盾,刘文辉在升官的路上那是一帆风顺。
经过一番筹划,刘文辉成功地从陈洪范师旅那里脱离出来,不再只是个普通旅长,而是自立为混成旅的领头人。这样一来,刘文辉就掌握了自主权,可以自由壮大自己的军队力量了。
之后,刘文辉带兵驻扎在宜宾,靠着自个儿的过硬本事,一把抓起了当地的军事和政治大权,稳稳地站住了脚跟,给刘湘想要统一四川的计划添上了不小的助力。
叔侄俩合作无间,没多久就在四川闯出了大片天地,刘氏家族的势力膨胀到了极点。
1928年,杨森带着他的“八部兄弟”联手,决定拼一把,不想被人吞并掉。于是,他们一起对刘湘发动了攻击。
琢磨了一番后,刘湘决定放手一搏,把资中、内江这些关键地方的管理权都交给了刘文辉。他让刘文辉去缠住李家钰,自己则带着部队直接冲进去,先后击败了杨森和罗泽洲。
到这个时候,川东这一片地方就已经被刘氏家族掌控了。四川的局面变成了四家平分秋色,也就是刘湘、刘文辉、邓锡侯还有田颂尧这四股势力。
第二年,李、罗、杨三人在川东之战吃了败仗后,对刘文辉心生怨气,一合计就拉起了一支联军,分成三股力量直捣刘文辉的老巢。这时候的刘文辉已大不如前,但他还是拼尽全力应战。两边你来我往打了整整五天五夜,最后刘文辉成功守住了阵地,赢得了这场战斗。
刘文辉的能力越来越强,让他的野心也跟着水涨船高。他哥哥刘文彩曾开玩笑说,刘文辉当个四川督军那简直是屈才了。但说实话,刘文辉心里装的可不仅仅是四川这块小地盘,他盯上的是四川以外那大片大片的土地,想要的更多更远。
刘文辉心里头装满了对权力和野心的渴望,他琢磨着怎么跟堂侄刘湘说说,想一块儿从四川往外闯,多占点地盘,别老是窝在四川当个小军阀。
刘湘心里确实有点小九九,但跟刘文辉比起来,那可就差远了。他就图个安稳,守着四川头一号军阀的宝座不动摇,别的乱子他不想掺和。出兵打仗?他没那心思,也不乐意看刘文辉一个人出去闯江湖。这么一来二去,叔侄俩的意见就彻底对不上了,最后还差点动起手来,眼看着就要刀兵相向了。
不久之后,历史上那场有名的二刘争夺四川的战斗就打响了。
刘湘瞅见刘文辉暗地里不跟蒋介石一条心,老是两面三刀,他就直接去找了蒋介石,想拉他做靠山。刘湘动作快,先把蒋介石拉到了自己这边,这样一来,在政治上就占了上风。
刘文辉没有选择被动挨打,而是主动出击,采取了多种反击策略,并且还找上了汪精卫和冯玉祥,联手对抗蒋介石的势力。这对叔侄俩都拼尽全力,想尽各种办法斗智斗勇,目的就是要争抢四川的领导大权。
1932年的时候,刘湘第一个跳出来挑事,热战就这么轰轰烈烈地打响了。两边打了二十多天,最后刘文辉被打败了。打那以后,一年里头又断断续续打了好几仗,刘文辉的地盘一点点被占掉,说到底,他还是比刘湘差那么一点。
最终,刘文辉向刘湘低头认输,说自己已经服了,打算帮刘湘坐上四川的头把交椅。刘湘考虑到以前的交情,就让刘文辉带着一部分兵马去了西康。这样一来,刘文辉就在西康当上了他的“西康老大”。
尽管到了西康这偏远之地,刘文辉心里还是琢磨着要把这儿管好。
西康这地儿挺穷的,要让它发展起来,可得费不少劲。刘文辉觉得,啥都比不上教育重要,他特别看重当地孩子们上学这事儿。所以你看,西康的学校都是又大又亮堂,反观那些政府办公的地方,就显得寒碜多了,破破烂烂的。
这促使西康形成了出色的学习氛围,为培养并输送人才起到了关键作用。
【联共自保,将功抵过】
刘文辉起初是四川一个手握重兵、自行其是的地方军阀,那么他后来咋就能在新中国里谋到个重要的官职呢?
早些年,刘文辉有幸碰到了董必武、林伯渠这些共产党员。跟他们一聊,他被他们的共产主义思想给深深打动了,心里头从此种下了一个念头。
他一开始就不怎么瞧得上蒋介石,之前对蒋那套周旋应对,实属形势所迫,没办法的办法。跟侄子刘湘闹翻之后,他算是彻底跟蒋决裂了,直接站到了反蒋的队伍里。
自从抗战打响,刘文辉和共产党人的关系就变得特别铁,他也明确亮出了自己死磕日本鬼子、坚守民族大义的立场。
1937年,战火一触即发那会儿,刘文辉慷慨解囊,拿出了50万大洋去救济受灾的老百姓,用实际行动表明了他对抗战的坚定立场。不仅如此,他还牵头搞了个“川滇康联盟”,号召四面八方的力量,大伙儿一块儿抗日。
1938年的时候,刘湘拼了命地打鬼子,结果在汉口牺牲了。蒋介石一看这机会来了,就想着把四川也给掌控了,开始对四川动手,四川的那些军阀头子一个个都慌了神。为了保住四川的地盘,刘湘的手下张斯,他去找了刘文辉,两个人坐下来商量对策,看怎么对付蒋介石。
蒋介石对四川使出了又哄又逼的招数,大部分地方都被他管得死死的,可偏偏刘文辉手里的西康像块硬骨头,怎么啃都啃不下来,还是稳稳地攥在刘文辉自个儿手里。
为了防备蒋介石把手伸向西康,刘文辉打定主意,要跟共产党联手来保护自己。
1941年那会儿,刘文辉跟共产党人正式搭上了线,关系紧密了起来。在雅安,他和共产党的代表聊了聊,对社会主义的那一套有了更深的认识,心里头对共产党也越发亲近了。
那一年,他自己搞了个叫“唯民社”的组织,为的是能跟共产党人和那些民主人士多打交道。
第二年,刘文辉跟周恩来见了面,两人聊了起来。周总理直接表明了立场,他很支持刘文辉反对蒋介石。为了让联系更紧密,没过多久,刘文辉在西康那边,就跟共产党的根据地搭上了线,建了个电台,能直接通话。
1948年的时候,刘文辉的娃刘元彦,没跟老爹说一声,就悄悄加入了共产党的秘密组织。他心里还琢磨着怎么跟老爹提这事儿呢,结果一聊才知道,老爹跟共产党竟然已经秘密交往了快十年了。
渡江战斗结束后,蒋介石逃到了西南,可他心里那点子不服输的劲儿还没消。他琢磨着,要是能抓住刘邓,用他们来控制西南的兵马,还能再跟中国较较劲。
刘文辉瞅出了蒋介石的鬼点子,半路上扔下车就跑了,这才让蒋介石的算计落了空。
过了两天,刘文辉跟邓、潘两人联手,在彭县公开反叛。等四川的起义风波平息后,刘文辉做了个大决定,他把麾下的十万大军一股脑儿地交给了共产党,让他们来领导和整编。这举动,就是他真心归顺的最大证明。
刘文辉在那紧要关头,把以前的恩怨都抛到了脑后,挑了一条对的路走。他跟解放军联手,一下子就把西南地区给解放了,让那儿的老百姓躲开了战火,不用再过提心吊胆的日子。这在解放战争里头,可是立了大功一件。也因为这样,他之前犯的错也就算是将功补过了。
【分道扬镳,做出选择】
站在人生分岔道上,挑哪条路走,说不定就把下半辈子给定下来了。
刘文辉有个亲哥哥叫刘文彩,他一开始是全力站在刘文辉这边的。在刘文辉一步步往上爬的时候,刘文彩帮了他不少忙,让他的势力越来越大。
在刘文辉和刘湘还没闹僵那会儿,刘文彩已经在四川当上了督军,而且他还忙着给刘文辉搜刮钱财,好让他在经济上不用发愁。
然而,刘文彩在聚敛钱财上毫无节制,所用方法着实不怎么体面。
从收税到经营商铺银行,再到放高利贷、霸占田地,他们不停地欺压老百姓,搜刮民财,成了当地有名的恶霸地主。刘文彩更是霸道,硬是让所有农民种鸦片,好让他赚大钱。
刘经邦这位共产党员,亲眼目睹了那些残暴的行径,心里头火冒三丈。他立马行动起来,号召大伙儿一块儿反对那些不合理的苛捐杂税。这事儿让刘文彩给知道了,他立刻派人出手,残忍地把刘经邦给害了。
根据一些不完全统计的数据,刘文彩手下残忍地干掉了上百名共产党人。
手里攥着枪,在老百姓眼里,那就是铁打的江山,四川的老百姓心里头对刘文彩那叫一个恨啊,可恨归恨,他们没有武器,根本斗不过他,只能含着泪,过着苦哈哈的日子。
二刘争夺四川的地盘告一段落后,刘文辉就躲到了西康那边,而刘文彩呢,没了最大的后台,也只能慢慢收敛自己的行为,不再那么张扬了。
西康那地方太偏远贫穷,没法让刘文彩继续经商,所以刘文彩没跟刘文辉去西康,而是拉着满载金银财宝的车子回了老家。他琢磨着盖栋气派的大房子,留在老家看好刘家的家产。
刘氏大院造得特别气派,它分为南北两块地方,总共加起来有7万多平米大。这大院里头,宝贝古董多得数不清,到处都是显示着富贵和华丽。
刘文彩把庄园建好后,就直接住那儿了,跟刘文辉的联系慢慢就少了。俩兄弟最后走了两条不一样的路,距离也越来越远了。
到了1949年,刘文彩因病去世,他家的地主大院就没人用了,而那时候,刘文辉在四川人民政协里已经是个重要人物了。
以前的大地主家被查了,刘文彩花大力气盖的那座豪华庄子,眼看就要变成展览的地方,留给后人警示,让他遗臭万年。另一边,刘文辉迷途知返,投了党,站到了人民这边,结果就收到了周总理的直接命令,让他去北京林业部当部长去了。
刘文辉后半辈子可真是拼尽全力,想尽办法来弥补自己军阀时代犯的错误。他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为中国林业的发展出了大力气,贡献特别突出。
在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会会议上,刘文辉站到了所有代表面前,他上台讲了一番心里话,明确表示自己心里装着国家和人民,绝对忠诚。
他老实交代,说自己在改革之前是个大地主,不过现在,他打算一分不留,把自己手里的地都拿出来,全力配合土地改革,分给大伙儿。身为以前的“大老爷”,他觉得这么做才是对的。
看看刘文辉这辈子,年轻时他就在战场上打拼,努力治理,靠着枪杆子打拼天下;到了晚年,他一心向党,勤奋工作,为新中国的建设出了不少力,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