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多国水果价格飙升,日韩水果为何贵得离谱?

夜春阅览趣事 2025-02-10 00:42:57

今年,东亚地区再次传来水果价格飙升的消息,似乎又一个国家即将面临水果吃不起的困境。这已经不是首次出现这样的情况,此前,日本的水果就常常以天价示人,让众多民众望而却步。这个国家的水果市场,似乎总是充斥着各种高价水果,不时地引发市场轰动,其价格之高,令人咋舌。

日本的水果价格高昂,往往并非完全市场行为,而是商家刻意为之,追求的是一种奢华感。然而今年东亚地区另一国——韩国的水果价格飙升,却并非出于商家主观意愿。由于多种因素交织,水果价格失控,民众普遍感受到水果的昂贵。

那么,韩国的水果价格究竟飙升到了何种程度呢?以苹果为例,近期其价格飙升至5000韩元一个,折合人民币约27元,这是其最高时的价格。而相对平稳的价格也在2700多韩元一个左右,即15元左右。与去年同期相比,韩国的苹果价格涨幅达到了71%。

这就不禁让人好奇了,韩国的水果到底贵到什么程度?今天咱们就来见识一下,来自水果物价的“震撼教育”。

去年4月份,韩国每公斤苹果的售价约为6.82美元,按照当时的汇率换算,差不多是49元人民币,这个价格在全球95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居榜首。要是按个来算,一个苹果差不多得15-18元。

在韩国,咬一口苹果,感觉心都在滴血。除了苹果,韩国市场上的香蕉、橙子价格也是全球最贵的水平。韩国的西瓜单价同样高得离谱,而且西瓜个头大、分量重,随便买个大一点或者品种好一点的西瓜,就得花100-150元人民币。要是刘华强到了韩国的瓜摊,估计都得忍不住问一句:“这瓜皮子是金子做的,还是瓜粒子是金子做的?”

不仅是韩国,我们的另一个邻居日本,水果价格也同样出名的贵。在日本普通超市里,水果的价格水平和韩国不相上下。就拿西瓜来说,按个买的话,价格在1800日元到2000多日元之间,折合人民币差不多100元左右。而那些专门用来送礼的高档水果,价格更是高得离谱,直接迈入了奢侈品的行列。

日本的连锁品牌千匹屋,被网友们戏称为“水果中的劳斯莱斯”。他们家售卖的熊本县产VS西瓜,一个就要500元人民币,带礼盒包装的蜜瓜更是高达800元一个,这价格简直跟直接吃钱没什么两样。

估计有人会说:“人家物价高,但是收入也高啊。”别着急,咱们来算笔简单的账。去年韩国的人均GDP折合人民币约24万元,西瓜就算按比较便宜的100元一个来算,那么韩国人劳动一年创造的财富,也就相当于2400多个西瓜。

而老外在中国市场拍到的西瓜摊,一个西瓜只要8元。我国去年的人均GDP为8.9万元,差不多相当于11000多个西瓜,明显遥遥领先。水果消耗量的数据也能从侧面证明这一点。中国平均每人每年吃掉109公斤水果,韩国是54.6公斤,日本则只有43.8公斤。

那么问题来了,同样是水果,为什么中国的水果就这么便宜呢?大家最先想到的可能就是供求关系,产量大,所以便宜又管饱,这个猜测的方向是对的。根据联合国2022年的统计数据,中国的新鲜水果产量达到了2.6亿吨,稳居全球第一,是第二名印度的两倍,是韩国的百倍。

在某些水果品类上,中国更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王者”。西瓜就是最好的例子,中国的西瓜年产量已经连续多年保持在6000万吨以上,占全球总产量的6成以上,“世界第一”的宝座都坐得有些腻了,其他所有国家的西瓜产量加起来都比不上中国。此外,苹果、柑橘、梨子、葡萄、猕猴桃、荔枝、杨梅等水果,中国的产量也都位居世界第一。

中国之所以能产出如此大量的水果,先天条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的陆地总面积超过960万平方千米,可用于种植水果的土地资源丰富。而且中国南北、东西跨度大,各个省份的气候条件各不相同,绝大部分水果都能在中国找到适宜生长的区域。

反观日本和韩国,两国的国土面积相对狭小,可用于种植水果的土地十分有限,还要分出一部分土地用于粮食生产,这就极大地限制了日韩两国水果产量的上限。

相比先天条件,后天的发展战略可能更为重要。中国的科学家在培育新品种和研究种植技术时,注重均衡发展产量、适应性、口感和品质。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的西瓜种植面积不足百万亩,产量仅600万吨出头,而且只有夏季才有西瓜供应,即使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想吃个西瓜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为了让大家实现“西瓜自由”,无数科研工作者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吴明珠院士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她25岁就远赴边疆,从此扎根在那里,日复一日地筛选优质种苗,通过杂交培育出更优良的新品种。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她成功培育出了30多个新瓜种,其中的代表作“早佳8424”西瓜品质极佳,皮薄汁多、甘甜爽口。

更重要的是,“早佳8424”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耐湿耐寒,甚至能在盐碱地里生长,即使生长环境较差也能结果,只是甜度会稍低一些。长三角、华北、西北等广大地区都非常适合种植“早佳8424”,而且它还有一个优点就是早熟,从开花到成熟只需要28-45天,这使得我们在4月份就能吃到新鲜的西瓜,填补了夏季到来前的市场空白。

“早佳8424”只是中国众多优质瓜种中的一个。还有“抗”字辈的西瓜品种,如“正抗”“精抗”“苏抗”等,这些品种都大幅强化了对枯萎病的抗性;“京欣1号”则侧重于提高产量,亩产可达5000公斤;“京津2号”加强了瓜皮的韧性,有效减少了运输过程中的破损。

依靠这些新品种,再加上化肥、大棚、地膜等种植技术的普及,中国的西瓜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在20世纪后半叶迎来了飞速增长,一举登上了世界之巅。

如今,全国大部分省份都成为了西瓜产区,各地的西瓜交替上市,让你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鲜的西瓜。其他品种的水果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也与西瓜类似,都是通过培育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来扩大种植面积、提高产量,从而降低价格。

而日本和韩国则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他们认为自己国家土地资源有限,在产量上“内卷”没有意义,应该把重点放在提升水果的口感和品质上,将水果打造成高端食品,这样就能用最少的土地获取最高的利润。

看看日本培育的新品种水果,就会发现他们追求的是极致的口感和饱满美观的外表。比如,普通葡萄的含糖量在10%-15%之间,而日本的“晴王葡萄”含糖量超过20%,吃起来甜如蜜。西瓜也是如此,“早佳8424”的含糖量约为12%,已经很甜了,而日本的“金色罗黄”西瓜含糖量超过20%。

在种植过程中,日本果农的仪式感也拉满了。就拿静冈网纹蜜瓜来说,每一株瓜苗上只保留一个长得最好看的果子,其余的全部剪掉,而且全程在温室内种植,以保证蜜瓜的生长发育。为了让蜜瓜的花纹更加均匀,瓜农还会戴上白手套,轻轻为每个蜜瓜按摩抛光,简直就像在对待一件艺术品。

韩国的发展路子也差不多,只是口味有些“独特”。之前文在寅切西瓜的照片引发了中国网友的热议,大家纷纷表示:“这好歹是当过总统的人,怎么吃的像是生瓜蛋子啊,在中国这都拿去喂猪了。”

韩国媒体赶紧出来解释,说这不是生瓜,而是韩国专门培育的特殊品种——无等山西瓜。为了追求健康,特意降低了含糖量,还富含抗氧化物质等等。重点是,这样一个无等山西瓜,价格约合人民币955元。

走高端路线本身并没有错,我们也不能否认确实有一些消费者愿意为这种“水果仙人”的神话买单。但日本和韩国的问题在于,他们完全堵死了追求性价比的道路。

按理说,日韩两国完全可以通过进口平价水果来满足普通民众的需求,但两国都有农业协会、行业联盟等组织,这些组织影响力巨大,他们常常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向政府施压,要求对进口水果征收高额关税,强行抬高竞争对手的价格,或者设置严苛的检验检疫标准,让进口水果根本无法进入本国市场。

今年,由于异常气候的影响,韩国的苹果收成不佳,终端价格也随之大幅上涨,变得更加昂贵。在民众的一片抱怨声中,韩国政府首次开放了苹果进口。没错,是首次!结果农业协会当场就急了,连夜发表声明,呼吁农民集体抗议。

邻居家的发展路线我们也不好过多评价,大家只需要知道,实现“水果自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先天条件和后天努力缺一不可。我们习以为常的水果自由,对有些国家来说却是一种奢望。想到这里,手里的瓜是不是都感觉更香甜了呢?

文本素材来源@赛雷三分钟

0 阅读:0

夜春阅览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