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风尘女子到“护国娘娘”,一生历经4变,她的人生比小说更精彩

喵酒历史 2024-12-05 05:22:44

20 世纪初,中国有两个活宝,一个在朝,一个在野;一个卖国,一个卖身;一个可恨,一个可怜;一个是慈禧,一个是赛金花。

一个流落风尘的妓女,竟可以与权极一时的叶赫那拉齐名,在八国联军时成为百姓口中的“护国娘娘”,甚至在行将就木的晚年,还引得许多文人墨客纷纷登门拜访,为之著书立传。

赛金花的一生,到底有多传奇?

一、身世成谜,传奇初显

赛金花的身世犹如一团迷雾,笼罩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充满了诸多不确定性和争议。

她原名的说法众多,有赵彩云、郑彩云、傅彩云、傅钰莲、春菲等,还有小名灵飞、三宝等。

其籍贯也说法不一,有苏州、江苏盐城、安徽休宁、安徽歙县、安徽黟县、安徽宣城及徽州等多种说法。

出生年月同样版本众多,有1864年、1870年、1871年、1872年、1873年、1874年、1875年等不同说法。她对自己的身世表述也常常自相矛盾,这使得其身世愈发扑朔迷离。

有一种说法认为她原籍安徽黟县,原姓赵,小名三宝,又叫灵飞,生于1872年。

她的父亲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流寓苏州,娶当地女子为妻,先生一女赛金花,后生一男,即她祖籍安徽黟县,出生在苏州。还有说法称她原名郑彩云,出生在安徽黟县二都上轴村,祖父在苏州开当铺,父亲郑八哥为避战乱到苏州,她12岁时随父迁居苏州,后经熟人引见成为花船上的“青倌人”。

赛金花的命运在光绪十三年,也就是1887年发生了重大转变。

当时前科状元洪钧回乡守孝,对彩云一见倾心,遂纳为妾。不久洪钧奉旨为驻俄德奥荷四国公使,其原配畏惧华洋异俗,借诰命夫人服饰给彩云,命她陪洪钧出国。在欧洲生活的五年间,赛金花学会了英语、德语,并生下一女名德官。这段经历无疑为她的人生增添了一抹独特而神秘的色彩,使她从一个普通的妓女逐渐走向了更为广阔的历史舞台,也为她日后的传奇故事埋下了伏笔。

二、庚子风云,争议纷纭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八国联军侵华,北京陷入一片混乱。

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逃往西安,八国联军占领北京,统帅为德军统帅瓦德西。

赛金花刚从天津逃到北京,借住在定王府旧仆杜升家中,后迁至南城李铁拐斜街。

赛金花与瓦德西的关系成为了这一时期最大的争议焦点。传说中赛金花救京城百姓的事迹就发生在此时,上百年来众说纷纭。

赞扬者认为她在八国联军入京之际,挺身而出,周旋于联军统帅瓦德西及各重要首领之间,劝说瓦德西遏制了联军的暴行,保护了京城的百姓和文物,使京城百万之民得以安宁,使得她的名字被传颂,成为救助京城百姓的“护国娘娘”。

然而,讥讽者则认为这只是一种传说,甚至是对她的嘲弄。

事实上,关于赛金花与瓦德西的关系,多为无事实根据的传说。虽然赛金花在德国生活过5年,会一些德语,便于和德国人交流,她确实通过和下层德国军官的关系,帮助周围邻居,为京城部分百姓做过一些好事,但她和瓦德西并不熟识,即便见过面,也没有过肉体关系,传说中她劝说瓦德西制止联军杀戮的事情系子虚乌有。

1901年4月19日,德军驻地仪鸾殿失火,北京传出流言,说瓦德西逃出火场时挟着赛金花。

但实际上,真实的德军统帅瓦德西在光绪二十六年时已经58岁,而《孽海花》中对赛瓦关系的描述多为虚构。赛金花本人对于自己与瓦德西的关系及在庚子事件中的作用,说法也不一致,她的自述往往根据不同场合和自身利益而有所变化,这也使得这段历史公案更加扑朔迷离,成为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

三、虐妓案发,命运转折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赛金花的命运再次发生重大转折。这一年六月初三黎明时分,在北京虎坊桥八大胡同的陕西巷赛家车厂内,一名妓女服毒自杀身亡。这起看似平常的刑事案,因涉及赛金花而变得复杂起来。

关于此案,历史记载版本众多,情节各异。

有说死者叫凤铃,也有说叫蝶芬。

有的说死者是赛金花刚买不久的妓女,有的说是她的养女。

有的说死者是被赛金花虐待自杀,还有的说是殉情自杀。

赛金花被捕地点也说法不一,有的说在北京,有的说在上海租界看戏时被捕。

她在刑部大狱关押的时间也有一个月或一年的不同说法。

赛金花被递解的地方,有的说是苏州,有的说是上海,还有的说是安徽。

根据清宫档案记载,案件真相是:光绪二十九年四月,赛金花用六百两银子买了一个17岁少女凤林,迫其在租住的陕西巷赛寓下处接客,因凤林不愿意,常被赛金花训斥。

六月二日,又有客人来,凤林仍不接,赛金花先是对她进行训斥,后用掸把抽打她,凤林不甘忍受,便吞服了鸦片。赛金花令人将其抬至车厂内用药灌救,医治无效,天明时分死亡。

赛金花央请庚子年间的邻居彭濮氏冒充凤林的母亲报案,后经北城兵马司和五城察院会审,移交刑部。

刑部按“私买良家女子为娼”和“不应为而为”两罪定案,因赛金花系妇人,杖罪的决,加流各罪准收赎,流二千里的赎银为三钱七分五厘,限三日内报部,赎银入官,并递解回原籍江苏元和县,交地方官管束,彭濮氏与看管车厂的于三照折责发落。

赛金花虐待妓女致其自杀案的发生,使得她的形象受到严重损害,从一个曾经备受争议的传奇人物沦为阶下囚,人生陷入低谷。

尽管后来她的事迹被一些人宣扬,成为借“爱国女性”讽刺“卖国官吏”的象征,但这起案件始终是她人生中无法抹去的污点,也引发了人们对她复杂的情感和评价。

四、身后之名,传奇余波

赛金花的事迹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被广泛宣传,尤其在1931年“一·二八”事件后和1936年夏衍的话剧《赛金花》公演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当时的中国面临日本侵略,民族危在旦夕,人们期望通过赛金花的故事来讽刺当局政要,鼓舞民族救亡。

然而,对赛金花的评价褒贬不一。

赞扬者认为她展现了下层弱女子救中国的精神,激发了国人的爱国热情。

反对者则认为她为德军办购军粮,向瓦德西献媚,宣扬了汉奸精神。

但无论争论如何,都体现了当时人们的民族爱国之心,赛金花成为了人们抒发爱国情结的一个符号。

1936年12月4日,81年前的今天,赛金花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她的离去,如同她的一生,充满了落寞与寂寥。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她如一片飘零的落叶,在风雨中飘摇。

然而,她的传奇故事却并未随着她的离去而消散。她逝世后,许多人帮她筹备丧葬事宜,众多名人为她送葬,陶然亭的和尚捐了一块地皮为她建墓,齐白石为她题写墓碑,国画大师张大千为她作肖像画——《彩云图》。

这些举动,反映出人们对她复杂的情感。她虽已远去,但她的名字依然频繁出现在报章之上,影视舞台上也不断演绎着她的故事。

在安徽黟县通往宏村的路上,建起了名为“归园”的赛金花纪念馆。

虽然这些作品和纪念场所对她的解读和演绎各有不同,但都反映了人们对她传奇一生的浓厚兴趣。

她留下的诸多疑问却永远萦绕在我们心头。

她到底是时代的牺牲品还是历史的创造者?

她的真实形象是否永远被争议所掩盖?

我们在评判她的功过是非时,是否真正理解了那个时代的无奈与挣扎?

她的故事就像一个无尽的谜题,等待着我们去进一步探索和解答。

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能更加全面地认识赛金花,解开她身上的重重谜团。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