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出国打工还划算吗?】
河南老刘为例,有人认为月薪20000且能出国旅游,生活颇为值得。
有人认为,在中国工地月薪一两万轻而易举,无需远赴国外谋求发展。
老刘未选择网友提及的月薪过万工作,而前往新西兰。至于他是否后悔,尚不清楚。
30年前,农村盛行出国务工,热门目的地为美国和日本。福建地区尤为突出,常出现整个村集体共同前往国外打工的现象。
中国房价物价上涨,导致出国打工性价比降低。如今,国内工人日薪可达数百元,因此愿意离家远行务工的人数减少。
老刘在新西兰务工,收入并未达到预期那般丰厚。
老刘目前月收入税后20000人民币,他不加班也不极端节俭,在确保生活品质的同时,每月开销接近收入的一半。
他每月租房费用为3000元,仅得一单间,而客厅与厨房均需与他人共用。
老刘日常开销包括买菜做饭、饮酒,工地上喝饮料、食水果,以及为汽车加油,这些支出每月总计在2000至4000元之间。
老刘每月扣除开销后,存款约为一万三至一万五,年收入因此仅达十几万,并不算高。
若年收入仅十余万,是否有必要赴海外务工?需综合考虑出国收益与成本,权衡个人发展、生活品质等因素后决定。
老刘觉得,身为无技术底层人员,出国打工是最佳出路。相比国内,尽管月薪同为两万,但国外工作更轻松,且生活质量更优。
河南多数农民工外出务工,意味着放弃全部生活,食宿均在工地,为攒钱几乎不消费。
他们建起了大城市的高楼,却不愿消费其中物品。加之当前形势严峻,工作机会减少,更加剧了这种节俭倾向。
在中国,有时接到大任务,日赚600至700元轻而易举,技术工甚至可达千元。但此类工作并不常见,收入不稳定,且薪资追讨困难。
老刘缺乏技术,仅能从事基础劳力工作,在新西兰日薪800元。他自知不及国内技术工人,但仍满足于工作稳定,无需过多烦忧。
老刘出国旨在寻求更轻松的生活,于新西兰购得二手车一辆,每日自驾往返小屋与工地,中午则在工地休憩。
西方人工作节奏平缓,日工作十小时而压力不大。老刘得以在上班同时拍摄视频,记录日常生活。
外国建筑多采木质结构,少用水泥钢筋,施工相对轻松。老刘对公司每周按时结算工资感到满意,从无拖欠。
下班后,他与合租工友一同买菜做饭并饮酒,时而烹饪中餐,时而随外国室友享用西餐。
在新西兰,他身份普通,非“农民工”,享有城市居民同等权益,可自由使用城市各项设施。
老刘新迷上了钓鱼,周末常驾车至海边垂钓。身为农民的他,雅思四级已过,敢于以河南口音的英语与外国友人交流。
老刘在新西兰能简单交流,结交了外国友人,这是他享受国外生活、减少孤独感的重要原因。
老刘时常与河南老乡相聚于中国餐馆,共进餐食。聚餐时,他们谈及当前外出务工的门槛日益提升。
新西兰不接收不会英语的外籍劳工,要求英语达雅思4级,且年龄通常不超过45岁。老刘此次赴新西兰历经艰辛。
他在日本打工三年,回国后发现难以适应国内工作结构。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他确认自己已无法融入国内的职场环境。
国内高薪工作往往劳动强度大或时长长,轻松职位收入低。老刘感到自己除赚钱养家外,别无他能。
渴望月薪过万又向往生活,这样的美差怎会轮到农民工老刘?因此,他不愿再等待,计划趁未过盛年,出国务工数年。
老刘年岁已高,仍坚持学英语,并成功通过专业考试。这让他感到人生仍在前进,未被生活压力所困。
他拒绝了非洲及不发达国家的职位,无论薪资多优厚。他选择新西兰,因其风景秀丽且为未曾踏足之地。
外国务工要求日增,老赵虽通过英语考核,但仍需中介排队三月,方获一工作机会。
老刘现已在新西兰居住两年,合同期满后,他可能会考虑探访其他国家。
部分年轻人语言能力出众,选择打短工环游世界。小江便是一例,他工作数月后旅行数月,同伴皆是20多岁的青年。
老刘正以他的方式探索这个世界,通过独特的视角和方法,细致地参观并体验着周遭的一切。
你认为赴海外务工的经历是否有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