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留在村里的小学同学,如今过得怎么样?

冬萱评情感 2024-06-06 03:04:11

文:梅子

因为村里唱大戏,昨天我回了一趟娘家。很巧合地碰到了几个曾经的小学同学。

他们有的中途辍学在家务农,有的外出打工,有的在家创业,有的至今孑然一身。看着他们,往事历历在目,眼前浮现出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我不胜感慨唏嘘。

一、小时候胖不叫胖

看到丰送的那一刻,我有一瞬间的恍惚,怎么也无法把眼前这个秃顶邋遢,沧桑憔悴的中年男人,和学生时代那个白净面皮大眼长睫的男孩联系起来。

他曾经有一个非常幸福的童年。家境优越,穿着时尚,成绩优异。妈妈是乡镇医院的卫生员,生孩子过月子时,我妈去医院看望她,吃个鸡蛋都算奢侈的年月,我妈对床头桌子上放的那碗鸡蛋煎羊肉念念不忘,耿耿于怀。

多年之后,我妈还在对我感慨,人比人活不成啊,人家竟然吃鸡蛋煎羊肉,油亮亮,金灿灿,我连个鸡蛋都不舍得吃。

他父亲是采购员,天南海北地跑,和村里大多数灰扑扑脏兮兮的中年男人完全不一样,衬衫雪白,干净清爽,见多识广,谈吐不俗。在人场里高门大嗓的说外面世界的精彩,其他人都只有洗耳恭听的份。

他爷爷是乡镇退休干部,穿着灰色中山装,没事就喜欢背着手板着脸在村里走,嘴撇得跟瓢似的,架子端得十足,吐口痰都透着威严。小时候,我想,这就是官样吧。

上小学时,他是班长,和另一个清秀高挑穿着亮丽的女班长并肩走向老师的办公室,用一个烂俗的比喻就是我们简陋寒碜的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真让人生出金童玉女之感。有调皮的孩子用粉笔在厕所的墙上把他俩的名字歪歪扭扭写在一起,似乎把他俩的名字写在一起,俩人就有了隐秘的不可告人的关系。

时代浪潮滚滚向前,原先吃香的职业渐渐被社会淘汰,他父母先后丢了工作。失业后,他父亲死守着清高的面子,大事干不来,小事不愿干,游手好闲,潦倒落魄。渐渐开始在酒精中麻醉自己,整天烂醉如泥。对上了中学的儿子疏于管教,儿子像脱缰的野马一样横冲直撞,任性放纵,成绩自然一落千丈。他知道自己不是读书的料,索性辍学,娶妻生子,当然没有娶女班长。,而是一个长相普通的乡下女子。

其间,父亲几乎没有提供任何资助,他对父亲颇为怨恨,和父亲关系日渐冷淡,形同陌路。即使汹涌而至的打工潮把村里的青壮年劳力席卷一空,他也一直没有出去打工。现在他是名熟练的走村串巷的乡村泥瓦匠,妻子也和他一起在建筑工地打工。两个孩子,一男一女。都是要花钱的地方,他必须把每一个日子都打发得汗水淋漓。

老家有句俗语,小时候胖,不算胖,生活不会一直把糖单给某一个人。人生要吃的苦是守恒的,不吃学习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

依然记得我俩分别时,他说的话,你看你们容颜依旧,而我都这么老了。语气里是压抑不住的伤感和意难平。

二、“两个儿子,真愁人”

在村里,我见到了儿时的玩伴,我的小学同学艳美。

她的皮肤本来就不白 ,生完孩子后脸上长了很多的黑斑。也不怎么打扮保养,乱糟糟的头发用皮筋随意的往后一拢。

天气已经很暖和了,她还穿着一件粉色的棉睡衣。我发现村里很多人都把睡衣当成正装穿,因为睡衣耐脏,干活方便。

看着她已经是一副生活摧残的农村中年妇女模样,我的眼前不由浮现出她少女时的样子。

她的父亲曾是一名村医,家里经济条件不错。而且,她是家里排行最小的孩子,上有哥姐,颇受宠爱。

她说话总是慢慢的,柔柔的,好像从来不会发火生气。

我们一起度过了没心没肺无忧无虑的小学时光,又一起上了初中。

那时候走读,每天都要骑着笨重的二八大杠杠自行车,往返十几公里。我们总是结伴早出晚归。

她不仅说话慢,吃饭也慢。每次吃饭,她都是细嚼慢咽,至少要花费半个小时。心急的我等得心急如焚。但我从来对她不离不弃,形影不离。

初中刚上了一个学期,第二个学期,开学那天一大早我去找她,她挎着一个篮子,神色平静地对我说:我不上了,以后你不要等我了。

当时,这句话里从她嘴里说出来,我觉得无比震惊。她怎么能轻而易举做出辍学的决定?是因为学习困难学不会,还是因为家庭拿不出学费?我不知道。

反正从那个早晨开始 ,我失去了一个一起上学的好伙伴,这让我感到无比难过惆怅伤悲。

后来我去上大学,嫁入外村,生育孩子,即使回娘家走亲戚,也很少碰巧和她走到一起。

就逐渐断了联系,我们在不同的人生道路上渐行渐远。

听我妈说,她嫁到了隔壁村,离我们村特别近,简直就是鸡犬之声相闻。

婚后,她和老公就外出打工,辗转各大建筑工地,也去过流水线,自己做过卤菜,开过小饭馆。后来又生了两个儿子。在农村,有两个儿子,用她的话说:“想想就愁人”。

她依然那么爱笑,但我觉得,小时候,笑是一种心情;长大后,笑只是一种表情。

三、他永远快乐,永远三岁

又遇见了小学同学石头。

掐指一算,他比我还大两岁,小50的人了。依然像个孩子一样露出憨傻的单纯的笑容。

他永远快乐 ,永远三岁。

在那个计划生育很严苛的时代,他出生在一个已经生了四个女儿的家庭,他的出生令父母扬眉吐气,家人惊喜万分。

很不幸,在他两三岁的时候,得了大脑炎。农村的医疗条件也不够先进 ,或者没有重视耽误了治疗,就此落下了智力残疾的后遗症。

有父母姐姐疼爱护佑,他的生活过得还行。只是学习不行,仅一年级就上了三年,考了三分。还经常被同学欺负。

如今,他的父母已经去世,憨傻的他自然无法成婚。

曾经,父母在路边给他“捡”过一个流浪的没人认领的外地女人。想把他俩硬绑到一起,捏成一家人,甚至还想着能传宗接代,这样父母离世后九泉之下也能瞑目了。

无奈,他对男女之事一无所知,这个女人在家养了几天,父母觉得是个累赘,又送走了。他就继续打光棍。

四个姐姐都陆续嫁了人,就剩他自己留在父母留下的老屋里。过着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日子。

因为智商一直停留在孩童时期,他特别喜欢跟小孩玩,也很善良,一笑就露出一口大白牙,显得特别单纯。

他没有智能手机,也不会手机支付,唯一的娱乐方式就是看一台放在床头的老式电视机。

四个姐姐给他换好零钱,全是那种一元的硬币,告诉他每天拿两个硬币买四个馒头,就是一天的主食。菜,也给他买好,他自己做着吃。用我妈的话说,也不知道缺油少盐不,做熟了没有。

但可能因为吃得下,睡得香,心里没事,心宽体胖,他竟然壮得像一头牛,黑黑的脸上泛着油光。

每次见到他,和他打招呼,我问他:我和你是小学同学,你认识我不?他不好意思地笑,说不记得。

他只记得班里最漂亮的一个叫红妮的女孩子的名字。说到这个女孩子的名字,他脸上浮现出羞涩的笑容。

我问他去干啥,他一蹦一跳地说:玩去。我看着他的背影,想,他真的很快乐,没心没肺的快乐,永远停留在童年的快乐。

同学中,也有的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儿女双全,更多的是如我这般没有大富大贵,过着平淡普通的小日子。

30多年,足以长出千姿百态的人生。

时间真的残酷无情,如今我们这群小学同学都已经是快到知天命的年纪。我在他们沧桑的面容上也看到了我的青春一去不返。

有时候,我忍不住想,如果没有父母的坚定支持,如果没有自己的踏实努力,拼命考上大学走出去,现在我会在哪里?过着怎样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命运?

这漫长的人生啊,改变命运的节点其实少的可怜。太多的偶然和必然,让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

幸运并没有让我沾沾自喜 ,反而让我对那些不那么幸运的人充满了无限的理解和悲悯。

0 阅读:0

冬萱评情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