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各地都面临着资源城市转型的大挑战。
曾经辉煌的工业重镇,随着资源的枯竭,往往面临着经济衰退、环境污染、产业结构单一等等一系列问题。
如何在后工业时代找到新的发展方向,实现凤凰涅槃,是摆在这些城市面前的严峻考验。
徐州,以往因煤而知名,现在却在科技革新上大放异彩,成为资源转型城市的优秀代表。
这其中又有哪些值得我们深思的经验?
徐州:从煤炭大城到资源枯竭
徐州,历史悠久。建国之后,其经济主要靠煤炭业支撑。
凭借其丰厚的煤炭储备和发达的交通网络,徐州迅速崭露头角,成为了一个关键的能源中心。
据统计,自1949年起,徐州累计产煤达10亿吨,曾长期担负着江苏省超八成的煤炭供应。
徐州靠着煤炭资源,带动了电力、冶金、机械、化工等行业兴旺起来,吸引了很多人来此打工,徐州因此打下了工业基地的底子。
可是,产业单一问题也开始慢慢出现。
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一城煤灰半城土”的景象,不仅有损城市形象,也制约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进入20世纪晚期,徐州遭遇了不少困难。
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经济下行压力,让这座城市不得不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
阵痛后的转型之路
徐州在资源型城市中,转型意识觉醒得比较早,而且行动果断。
“五省通衢”的交通枢纽地位,以及长三角经济圈的辐射作用,为徐州的转型营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京沪高铁一通,徐州跟周边地区的关系更紧密了,现在它可是南北往来的必经之地,东西交通的交汇点。
国家对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政策支持,也为徐州的转型提供了有力保障。
面对挑战和机遇,徐州制定了清晰的转型战略,并采取了一系列务实的措施。
其核心策略是“两条腿走路”:
一方面,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巩固和提升传统工业基础;另一方面,积极布局半导体产业,抢占未来科技制高点。
上世纪90年代初,徐州把发展装备制造业当成了新目标。
通过整合资源、破除壁垒,徐州创建了徐工集团。
这一举措在当时意义重大,展现了徐州的战略眼光和魄力。
徐工集团的成立,带动了徐州工程机械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为其他相关产业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在徐工集团的带动下,徐州工程机械产业发达,成长为“工程机械之都”。
徐工集团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使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获得了广泛认可,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21世纪来临,徐州看准了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动向,果断将其作为未来发展的核心领域。
与装备制造业的“老树萌新枝”不同,半导体产业对徐州来说几乎是从零开始。
为了推动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徐州投入了大量资金和政策支持,吸引了众多科创企业和人才进驻。
据报道,徐州投入了300亿资金支持半导体产业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得益于政策和资金的共同支持,徐州的半导体行业正快速兴盛起来。
一些像鑫芯半导体、徐州博康这样的企业,在行业内表现突出,成了佼佼者。
这些企业的成功,不仅为徐州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提升了徐州在全国半导体产业中的地位。
经济增长不忘环保、人才“两手抓”
徐州的转型并非只关注经济增长,也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
对于采煤沉陷区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徐州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治理和修复。
通过土地复垦、植树造林等举措,曾经疮痍满目的沉陷区逐渐焕发新的生机。
徐州采煤区整治成效显著,已有七成多得到修复,绿化覆盖率高居江苏第二。
同时,徐州还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推动能源结构转型,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产业转型离不开人才和技术的支撑。
为了吸引人才,徐州出台了各种优惠政策,包括提供住房补贴、子女入学便利、科研经费支持等。
同时,徐州还积极打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建设高水平的科研平台,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这些措施吸引了一大批高科技人才和创业团队来到徐州,为徐州的转型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结语
徐州的转型之路,是一条充满挑战、但也充满希望之路。
这条路,正带领徐州奔向好日子。
徐州的发展,为中国经济转型提供了个生动的例子。
它表明,即使是资源枯竭的城市,只要找准方向,制定正确的战略,并持之以恒地努力,就能够成功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
徐州的做法给中国其他资源城市转型提供了参考。
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的城市,像徐州一样,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取得成功,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信源
《徐州:聚势赋能启新篇,老工业区蹚出转型发展新路子》 来源:中国江苏网2024-11-04 15:38
《一年跑出三家半导体独角兽 江苏徐州如何成为半导体重镇?》
来源:科创板日报2023-04-27 13:31
《徐州要做“带头大哥”?》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2024-06-08 20:54
编辑|Gr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