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35岁心梗,有人100岁也没事,这是为何?医生:1个关键因素别忽视

王献勇说养护 2024-03-19 07:44:38

“你们是不是误诊了?我都没有听过这么年轻,就能得心梗的?”

35岁的李先生在与朋友喝酒小聚回到家后,出现明显的胸闷、喘不上气的情况,在妻子的陪伴下,赶忙来到医院检查,没想到竟被确诊为心梗。

听到医生的话,李先生以及家人都难以接受,不明白这么年轻怎么会得这种严重得病;甚至李先生的妻子还怀疑医院误诊了。

心梗是临床心血管科室常见的疾病之一,出现心梗后可能会因为冠状动脉堵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等,进而引起一系列问题,严重情况下甚至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较大的威胁。在很多人印象中,“心梗”一直是中老年人的“专属”;

但根据近些年《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数据显示,如今临床中的心梗年龄越发趋于年轻化,有人35岁心梗,有人100岁也不心梗,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此现象的出现呢?

心梗现在不分年龄了?不想心梗?1个关键因素,不要忽视!

心血管问题一直是威胁我们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心梗,更是被称为“健康头号杀手”。近些年,心梗的发病率每年升高,且年轻化趋势明显,其中血管健康问题被认为是诱发心梗的关键因素之一。

1、血管狭窄与堵塞

我们知道,血管的主要作用就是维持身体的正常血液循环,确保各组织、器官得到充分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正常情况下,血管就像我们生活中见到的“自来水管道”一样,血液在的流动是非常畅通的。但是,受到一些不良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熬夜、酗酒…)的影响,原本光滑的血管内壁受损。

此时,局部的血小板和纤维蛋白会就会逐渐在沉积在受损的血管壁上,导致管腔协狭窄或堵塞。

当其堵塞到一定的程度,自然就会严重影响血液的流动,心肌细胞会因为没有得到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而可能出现心肌梗死。

2、血栓形成与脱落

很多人肯可能不知道,血管内皮的凝血平衡是阻止血栓形成的关键。

特别是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来说,这些慢性疾病可能会导致血液粘稠度增高,逐渐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流入冠状动脉,就可能导致其堵塞,进而引起心梗。

3、血管痉挛

我们生活中可能经常听到肌肉痉挛,却很少听到“血管痉挛”。其实,所谓的血管痉挛就是指血管的平滑肌突然性收缩,造成血管腔直径缩小,血流受阻。

如果冠状动脉出现痉挛,可能会造成血流在短时间内急剧降低,导致心肌细胞到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和营养,出现心肌细胞受损或死亡,引发心梗。

通过以上我们已经了解了血管对生命安全的重要性,其一旦出现问题可能会引起整个身体的正常“运行”。因此,维护血管健康就像是保护我们身体的“守护神”。

血管健康是身体的“守护神”,那么如何才能保持血管健康呢?

根据《中国中青年心脑血管健康白皮书》调查报告显示:

我国心脑血管问题逐步年轻化,在20-29岁的年轻人中,心血管病高风险人群竟然已高达15.3%,这也就意味着,每6个年轻人中就有1个可能面临心血管疾病的威胁。

那么,如果想要最大化避免心血管问题的发生,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1、关注血压水平

血压并不难理解,它是指心脏泵血进入血管时对周围内壁所产生的侧压力。人体处于健康状态时,血管压力会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

如果血压再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后,可能会出现持续升高的情况,也就形成了高血压(慢性心血管疾病)。虽然高血压本身并不致命,但如果长期存在会大大加速血管的老化,造成血管内壁增厚、弹性变差以及血管腔狭窄等,严重影响血液流动。

这一变化可能会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心力衰竭以及心肌梗死的情况。

2、血糖稳不稳也要留意

高血糖是诱发心血管疾病出现的高危因素之一,长期高血糖状态会严重损害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是维护血管健康的关键),造成动脉中有大量脂质物质沉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出现。

并且,血糖处于较高的状态还可能会造成血液中糖代谢产物增多,而这些产物又会进一步促进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心血管疾病的发展。

3、避免过度肥胖亦是助力

《美国心脏病学会》曾发布数据称:肥胖者有效减肥是预防高血压以及心血管病的关键因素。

《细胞》杂志上也曾刊登了一项长达十年的观察性研究。

研究人员对20-79岁等不同年龄段的人,进行了10年的数据观察记录,同样发现肥胖群体出现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远高于体重正常的人群。

这主要是因为肥胖群体体内脂肪过多可能会引起代谢紊乱,其中就包括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并且肥胖还可能会引发系统性的炎症,而这些炎症标志物的增多进一步提高了心血管疾病出现的风险。

虽然通过以上我们已经了解了心梗出现的主要原因,以及如何关注心血管健康问题,但是对于部分已经出现高血糖、高血脂以及高血压的慢性疾病患者来说,在平时的体检中可以通过哪些检查判断心血管健康呢?

心血管疾病常用的4种检查方法,你了解几种?

检查方式1:血管内皮功能检查

上文中我们已经大致提到过,血管内皮细胞在血液流动、参与炎症反应、维护血管张力,以及防止血栓形成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而血管内皮功能检查就是临床中常见且关键的检测手段,其可以反应出内皮细胞的数量、功能等,进而帮助评估内皮功能的状态,从而采取预防措施或调整患者的治疗方案。

检查方式2:心电图

心电图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来观测心肌细胞的兴奋到复极的过程,简单、无痛的检查。

医生可以通过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心脏过快、过慢霍不规则等节律跳动和其他问题,帮助医生进一步评估心脏问题。

检查方式3:超声心动图

这是一种利用高频声波来生成心脏结构和运动的图像检查,与心电图检查相比,它可以更好地评估心脏瓣膜开闭、心肌的收缩和舒展、心腔的大小等情况。

对于评估心脏瓣膜疾病以及心脏内异常结构(血栓)有较好的作用。

检查方式4:冠状动脉CT检查

冠状动脉CT检查可以让医生更加详细的了解到检查者的冠状动脉结构,其中就包括了直径、弯曲长度、是否出现斑块等。

医生可以较好的评估其动脉狭窄程度以及狭窄位置,以及帮助进行接入手术等。

总结:

心梗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疾病,其出现可能与环境、遗传、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但是归根结底,我们还是要在生活中注意血管健康这个基础性问题,积极做好体检工作,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第一时间就医。

文献来源:

[1]《急性心梗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赵冬;杨丽霞;赵绮旎,2022-09-15

[2]《冠心病心梗患者心电图检查及其价值分析》,孙凌云,2019-12-25

4 阅读:1545

王献勇说养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