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忠秦桧害死了精忠岳飞,历朝历代对岳飞的推崇,都带着功利主义

傲白评国际 2023-02-11 05:35:10

1925年1月,近代著名学者胡适,在自己的文章《南宋初年的军费》一文中称赞秦桧:他主张议和,确有不得已的苦衷。他有大功而后人唾骂他至今日,真冤枉也。这是公然洗白秦桧。如果仔细看看岳飞遇害后,秦桧名声的起起伏伏,就会发现这其中竟然还有某种规律。

【胡适,就是那个年代的大V,他掌握着话语权】

岳飞遇害后的第14年,秦桧病死。当时给他定的谥号是“忠献”,这是忠字头排名第二的美谥。整个宋朝,只有四个人得到过这个美谥。高宗甚至亲自为他题写墓碑:精忠全德。这实在是滑稽。精忠,这个岳飞专用的名词,竟然也同时赐给了秦桧。是精忠秦桧害死了精忠岳飞?

岳飞遇害后的第21年,宋孝宗继位。他为岳飞平反了,追复元官,以礼改葬。但宋孝宗并没有追究秦桧害死岳飞的责任。

岳飞遇害后的第64年,宋宁宗开禧年间,宰相韩侂胄准备北伐。为激励南宋军民抗金热情,朝廷不但追封岳飞为“鄂王”,还首次批判了秦桧。宁宗下旨夺了他的王爵,还改其谥号忠献为谬丑。

【京剧中的秦桧,有着比曹操还白的脸,确实称得上谬丑】

然而,这次批判只维持了两年。因为开禧北伐的失败,南宋再次与金人议和。当年主张议和的秦桧又成了正面典型,谥号也从谬丑恢复为忠献。这是对秦桧的第一次翻案,还是官方主导的。

这一次的翻案持续了50年。到宋理宗时,因为抗蒙的需要,秦桧再次受到批判,被树为反面典型。这一次,宋理宗觉得他连谬丑这个谥号都不够格,于是改成了更下等的谬狠。

这个恶谥一直伴随了南宋的最后20多年。元朝建立后,宰相脱脱修《宋史》,将秦桧列入奸臣传,并沿用了“谬狠”这个恶谥。这基本上算是盖棺定论了,秦桧“残害忠良、劫制君父、包藏祸心、倡和误国”的形象就这样固定下来了。

但历史并非一成不变,在此后的时间里,崇敬岳飞和给秦桧翻案两种声音一直在此消彼长,就如同跷跷板的两端一样。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不论哪种声音占上风,都带有一定的实用主义色彩。

比如北元虎视眈眈,后金崛起于关外,明朝士大夫痛恨朝廷孱弱,于是岳飞就倍受推崇。而到了朝代末朝,外敌势大,主和派占了上风,为秦桧翻案的声音就甚嚣尘上。有明一朝,既有为岳飞建庙,为秦桧铸跪像的布政使周木,也有鼓吹秦桧议和有功,是延续宋朝国祚的功臣的大文豪张岱。

到了清朝,为秦桧翻案的人就更多了。上到康熙皇帝,下到写了“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大文学家赵翼,都认为南宋能延续150余年,首功当在秦桧。这种风气贯穿了整个清朝,一直持续到了近代。

胡适洗白秦桧,总算还有一些底线,至少他没有公然抹黑岳飞。另一位大文豪吕思勉在他的《白话本国史》中,不但公然洗白秦桧,还宣称岳飞为军阀,他的战功都是莫须有,实在让人看了血压飙升。更为离谱的是,这样颠倒黑白的书,竟然是当时学校的教材。

试想一下,读了这本教材的学生,能分得清是非对错吗?能辨得了善恶忠奸吗?所幸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国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主义精神空前高涨,岳飞作为抵抗外敌入侵的精神图腾,受到了全国人民的推崇。尊秦贬岳的《白话本国史》也被批为“持论大反常理”,最终被禁。

如果不是外敌的步步紧逼,如胡适、吕思勉这样掌握着话语权的大V们很可能就将秦桧洗白成功了。这件事现在想起来还让人后怕。如果每次推崇岳飞,都是到了外敌入侵之时,那就太悲哀了。崇敬英雄,千万不能功利。

庆幸的是,抗战结束后,岳飞作为民族英雄的形象彻底固定下来了。跷跷板的这头高高翘起,而另一头的秦桧则永远跪了下去。今天我们崇敬岳飞,再也不用等到外敌入侵时,而是潜移默化的深入到我们的骨髓中。那些试图为秦桧翻案的人,也会和他一起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0 阅读:19

傲白评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