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陈枚《耕织图》
在这世上
最美好的东西皆由人的双手创造
劳动是大地上最动魄、感人的事情!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诗人也应关注现实,体察百姓疾苦
五一劳动节,一起来读10首经典劳动诗!
01
《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劳动诗里,最脍炙人口的要数这首。全诗生动地描写了古代农人们扛着锄头在烈日下辛苦劳作,种出了我们每天三餐的粒粒米饭,其意义在于警示世人,一粥一饭得来不易,千万不要浪费粮食,尊重劳动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02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描写了夏日农村的劳动场景 :男人们白天下田除草,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
那些孩子们从小耳濡目染,也喜爱劳动,学着长辈的样子,在茂密的桑树下种瓜,虽然辛苦,却也其乐陶陶。一个“学”字,透出儿童的天真活泼,极富生活情趣,读来意趣横生,给人以极美的艺术享受。
03
《归园田居》(其三)
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首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朴素如随口而出,不见丝毫修饰。这自然平淡的诗句融入全诗醇美的意境之中,则使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口语的平淡和诗意的醇美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陶诗平淡醇美的艺术特色。
04
《秋浦歌》(其十四)
唐·李白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在这首诗里,诗人饱含激情,唱出了一曲劳动者的颂歌。将冶炼工匠的生活与形象刻画得维妙维肖,动人心弦,诗人对冶炼工人的敬爱与颂扬之情也得到自然的流露。
05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世人都知鲈鱼鲜美,却忘了捕鱼者的艰辛,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出没在大江里,只为了给自己养家糊口。两副鲜明画面的对比,反映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深同情。
06
《诗经·豳风·七月》(节选)
先秦·佚名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豳风·七月》是中国古代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属于《国风·豳风》。这首诗以一个农夫的口吻,描述了一年四季的劳作和生活,展现了古代农民勤劳、朴实的生活风貌。
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古代农民的生活状况,也揭示了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他们面对艰辛的劳动,始终保持乐观的态度,对生活充满希望。这种精神,对于我们今天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07
《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当诗人王建来到田园山村时,看到农忙时节的农村生活,记下了这闲雅的一幕。想象一下,庭院中的栀子花静静开放,很是闲雅,可无人欣赏,却又显得有些孤独。劳动就是这样,选择播种,就要放弃花开,当收获时节来临,就会知道,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
08
《悯农》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蜂与蝶在诗人词客笔下,成为风韵的象征。然而小蜜蜂毕竟与花蝴蝶不同,它是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积累甚多而享受甚少。诗人罗隐着眼于这一点,写出这样一则语短情长、寄慨遥深的诗的“动物故事”。仅其命意就令人耳目一新。
09
《过山农家》
唐·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拜访山间农家的小诗,从山行途中、到达农舍、参观焙茶和晒谷的四个镜头,层次清晰地再现了江南山乡焙茶晒谷的劳动场景,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山农的感情是质朴的,他给客人泡茶,为烟熏而感到歉意,反映了劳动人民爽直的性格和好客的本色。而这种“俯拾即是”的生活小事,却让人有清新扑面的艺术享受。
10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茅檐、小溪、青草,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鸡笼,小儿卧剥莲蓬。这是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给人一种诗情画意,清新悦目的感觉。
◎本文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