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大学,为什么未进入双一流大学名单,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凡尔赛百态 2025-01-22 22:57:11

当孩子无法进入 211 工程高校时,中国民航大学应作为首选。

若您的孩子未被 211 大学录取,那么中国民航大学是极具性价比的选择。

我国拥有众多 985 和 211 大学,而中国民航大学是中国民航系统内涉及航空大飞机、机场以及民航公司的第一所院校,隶属于国家交通运输部和国家民航局。

家长们为孩子选学校时往往会考虑未来就业,中国民航大学的毕业生受到中国国际航空、东方航空和南方航空等大型央企的青睐,这些公司每年都会来校校园招聘,而其他 211 和 985 大学的毕业生虽希望加入却缺乏相应条件和背景支持。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该校肩负培养民航系统专业人才的重任,是该领域的先驱者,最初设立于天津,标志着我国民航教育的开端。

首代大型客机 C919 已完成设计与总装的初步阶段并将进入大规模量产期,未来订单需求大、人才需求量也很大。

这所学校与职业发展非常匹配,其定位决定了它不是学术氛围浓厚的学校,最好的专业是交通运输(签派)。

中国民航大学的现状揭示了一个事实:尽管学校依托民航局和航空业的虚假繁荣,但其实力与声望并不相称。

学术环境与学生质量不匹配,许多学生的不满源自录取分数线异常高,而中航大在大多数省市仅是一本院校。

获取保研及博士点资格需要激烈竞争名额,这取决于研究生院的建立时间和一级学科数量等硬性条件。

名额分配对中航大极为不利,因为交通部已拥有大连海事大学这样的强势对手,而天津市的名额分配也未将中航大纳入共建范畴。

近年来中航大积极寻求共建机会,以免被边缘化。

中国民航大学的本科生教育质量相当出色。

他们的能力与高考成绩均表现出色。

学校存在一些问题,学校的定位并不明确。

一方面试图建立特色,另一方面又想在多个领域取得成功,结果是四不像。

许多学校领导认为,民航大学的实力非常强,无法获得某些荣誉是因为评价体系存在问题,但他们很少审视学校自身的问题。

学校的高就业率成了它们唯一的遮羞布。

然而,这一优势也成为了学校在科研领域发展的障碍,因为学生们都忙于寻找工作,无暇顾及考研。

双一流大学评选的是综合实力。

许多学校的高就业率导致其招生录取分数线居高不下,特别是那些行业领先的大学,如民航类学院、铁路专科学校和海关高等专科学校等等。

这些学校虽然名声在外,但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培养研究生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尤其是在达到双一流标准所需的科研实力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专业类大学中,大学排名并非决定性因素,关键在于专业的排名。

以天津中医药大学为例,尽管该校未被列为985或211高校,但在中药学领域,其专业排名稳居全国前十。

众多“大学”的设立并非以科研和发表学术论文为宗旨。

回溯二三十年前,这些所谓的“大学”实际上是专科院校,它们的主要目标是培养专业技术人员,而非致力于基础科学研究且能获得本科学位的学者。

出于提升学校形象的考虑,天津地方政府促使这些学院“升格”为大学。

然而,这些“大学”与那些专注于科研的学府在实质上并无相似之处,除了名称上的一致外。

以并入天津职业技术大学的前北方曲艺学校为例,其英文教学水平仅相当于初中,艺术类学生则日复一日地练习大鼓和快板。

试问这样的学校怎能与南开大学等知名学府相提并论?

在当前的大学排名体系中,评估标准包括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量、引用次数、获得的NSF基金和企业基金数额、留学生比例以及本科生的平均起薪等。

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下,中国民航大学又能排在什么位置呢?恐怕只是自找难堪罢了。

各位对此有何看法?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