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家庭教育指导师果妈~
虽然老师说过好几次,让家长不要太注重分数,但是果妈发现,在孩子考完试之后,家长们还是不可避免地在比较成绩。
前些时候期中考试了,在家长群内,有一位家长谈到自家孩子的成绩,大致意思是一年级还考不到90分,这以后,不妥妥的学渣吗?
然后,家长们开始讨论了起来,其中这几句,果妈真的是印象深刻:
“我们家考了好几次100了,所以我啥都不管,只管做好后勤,给他收拾收拾书包,打扫一下桌面啥的。”
“我们家成绩不稳定,一会儿九十多,一会儿只有七十多,我和他爸都说,以后低于90分,都不给签字!”
“我们家成绩也不好,都是7、80分,每天加练,还哭着说不想做作业,就这成绩,还有脸哭,还有脸不多做作业?”
……
分数,有那么重要吗?
有,毕竟以后考高中、大学,都是要看分数的。
但是,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分数,相对而言,真没那么重要。
这些习惯,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才是重点。
01 分析试卷的习惯
其实考多少分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是否重视了考试,是否分析了自己错在哪里,是否知道了自己后面努力的方向。
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因为超前学习+内容简单+试卷简单的缘故,孩子们的分数都是接近的。
有一次开心果班上的语文考试特别简单,班上有20多个100分。
也有一次数学考试很难,班上只有2个100分,90分以上的也只有十来个人。
所以,看分数,没意义。
有意义的是,分析。
比如开心果语文考试,无论是98,还是88,发现前面基础题都没什么问题,问题都在后面的阅读理解题。
她甚至有时候不太明白,一道小题,需要去哪里找答案,还在自己凭空想象一个合理的答案。
所以,为了提升阅读理解能力,我们开始了阅读理解的专项练习,说实话,效果也很明显。
对于孩子来说,自我分析试卷的能力和习惯,一定要有,有了这个习惯,孩子才能不断自我总结,自我提升,到了高年级,也不需要家长多操心分数了,因为孩子会自己操心了。
02 学习的各方面习惯
学习层面的习惯,更多了:写字、读书、学习态度、时间规划、是否拖拉等等。
学习习惯培养好了,孩子自己的后劲儿,才会足:
写字的时候,字要端正,一笔一画不能图快;
写错了,要用橡皮擦干净,保证卷面的清爽整洁;
学会安排自己做作业的时间,并尽量在计划时间内,完成所有的任务;
每天或每周安排好阅读的时间,养成阅读好习惯……
学习各方面的好习惯,其实也是孩子对学习的一种态度,态度好了,孩子差不到哪里去,态度不好,孩子现在在可控范围内,家长还管得住,以后进入青春期,家长便很难管了。
这个学习习惯方面,也包括了时间管理能力、自律性等,家长应该着重培养。
03 自理能力的习惯
一个只会学习,却没有自理能力的孩子,未来会如何,不知道。
但至少,现在,家长每天会催着孩子起床、穿衣,催着写作业,每天嫌弃孩子丢三落四,隔三岔五要往学校送东西……
每天,都很嫌弃。
其实,孩子的自理能力真的很重要,因为,自理能力,也是自律的开始。
家长要做的,其实很简单:舍得,然后带着孩子一起做。
舍得:舍得孩子自己去做自己的事情。
带着孩子一起做:孩子不会收纳整理,那么家长就教一教,引导一下。
比如,睡前将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拿好,和孩子说好,第二天早上闹铃响了,就自己起床穿衣服,再去刷牙洗脸。
如果孩子磨蹭,别催,让他迟到。
只要家长舍得让孩子迟到一次,那么,孩子便知道为何要早起。
比如,做完作业书桌要收拾好,第二天的课本要整理好,这些,都让孩子自己做。
如果孩子忘记带课本、文具等,那可以提醒1、2次。
经常忘记,不长心,那就停止提醒,让老师去教育吧!总会长记性的!
比如,晚饭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事情,而是一家人打配合,可以爸爸盛饭端菜,让孩子拿筷子。
只有参与家庭、参与家务,孩子才能有责任感,才会有家的意识,才会和父母的关系更亲近。
总之,自理能力很重要,别把孩子当“傻子”,相信他们可以做得很好。
写在文末
这些习惯养好了,你会发现,孩子在学校上课也认真了,做作业也不需要催了,家长也不用再每天嫌弃孩子磨蹭了。
就这样,孩子的成绩,还能不好吗?
所以,一、二年级的家长,真的别再只盯着孩子的成绩了,多注重孩子的这些习惯,成绩,真的就只是顺其自然的事情。
否则,只会亲子生怨,孩子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