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的儿子,入伍30年只做副团级发牢骚,许世友:你很了不起?

林格说历史文化 2024-11-29 20:16:51

标题:许世友的儿子,入伍30年只做副团级发牢骚,许世友:你很了不起?

引言:

世人皆知许世友是新中国的开国上将,但鲜有人知他还有个儿子叫许光。1929年,许光出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19岁才第一次见到自己的父亲,父子相见却互不相识。令人费解的是,作为将门之后的许光,参军30年却只做到副团级,而同期的战友早已是他的上级。有人说是许世友不疼爱儿子,有人说是许光能力不够,但事情的真相真的这么简单吗?当许光向父亲发出牢骚时,许世友为何会勃然大怒?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一、战火中的童年(1929-1948)

1929年深秋,许光出生在河南新县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里。那时的许世友正带领部队在鄂豫皖地区与敌人周旋,根本无暇顾及刚出生的儿子。谁能想到,这个初生的婴儿,竟要整整等到19岁才能第一次见到自己的父亲。

1930年春天,国民党对鄂豫皖苏区发动了第一次"围剿"。许光的母亲带着襁褓中的他,辗转在新县与商城之间的深山老林中躲藏。那时的许光连自己的小名都没有,村里人都叫他"小黑子",因为他总是被烟熏得黑黑的。

1934年,许光刚满五岁。一天夜里,敌人突然包围了他们藏身的小村庄。许光的母亲来不及收拾任何行李,只能抱着他跳进院后的玉米地。那个夜晚,许光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死里逃生"。母子俩在玉米地里一动不动地躺了整整一夜,头顶上不时传来敌人的脚步声和吆喝声。

1937年冬天发生的事情,成了许光童年最深的噩梦。那天,他和母亲躲在大山深处的一个山洞里。突然,一队日军从山下经过。八岁的许光蜷缩在山洞最里面,饿了就嚼几片干树叶,渴了就舔石壁上的水珠。这一躲,就是整整三天三夜。等到终于爬出山洞的时候,小小的许光已经虚脱得连路都走不动了。

乞讨的日子里,许光和母亲经常一天只能吃上一顿饭。有时候,他们不得不装扮成讨饭的母子,挨家挨户地化缘。1940年的一个寒冬,他们在商城县的一户农家门口讨饭,那家的老太太看他们可怜,不但给了他们一碗热粥,还送了许光一件破棉袄。这是许光收到的第一件御寒的衣服,他穿了整整三年。

1943年,14岁的许光终于有机会上学读书了。可是好景不长,敌人的扫荡又来了。学堂被烧,先生被抓,许光好不容易认识的几个字,又都还给了老天爷。那时的许光常常望着天上的星星发呆,他知道父亲就在某个地方带兵打仗,可是在他的记忆里,父亲的样子却是一片模糊。

1945年抗战胜利后,许光以为苦难的日子终于要结束了,可是内战又开始了。母子俩继续在根据地和国统区之间辗转。直到1948年,组织上派人找到了许光母子,他们才算真正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这一年,许光已经长成了一个19岁的大小伙子,正准备迎来人生中第一次与父亲的相见。

二、父子相逢(1948-1950)

1948年深秋的一个傍晚,组织上的同志带着许光来到了山东军区司令部。许光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旧军装,站在司令部办公室门口。屋里坐着一位中等身材的将军,正在批阅文件。这位就是许光阔别19年的父亲许世友,可是父子二人谁都没有认出对方。

当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是许世友的儿子时,办公室里一时陷入了沉默。许世友放下手中的钢笔,仔细端详着眼前这个陌生又熟悉的年轻人。许光瘦瘦高高,脸色黝黑,浑身上下透着一股农家子弟的朴实。这一刻,许世友才真正意识到自己亏欠了这个儿子太多。

初次见面的场景远没有想象中的温情脉脉。许世友问了许光几个简单的问题,比如这些年过得怎么样,有没有上过学。当许光说自己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好时,许世友的眉头紧锁。作为一个军人,他深知文化知识的重要性。

1949年初,许世友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送许光去第五航空兵学校学习。这所学校是新中国第一批培养航空人才的摇篮。然而,许光的学习之路并不轻松。开学第一天,许光就遇到了难题:其他同学都在讨论物理公式,而他连最基础的加减乘除都算不明白。

为了补习功课,许光每天比别人早起两个小时,晚睡三个小时。他在床头挂了一个煤油灯,常常学到深夜。有一次,值班的教员看到许光宿舍还亮着灯,进来一看,发现他正在一遍遍地抄写拼音字母表。

1949年夏天,许世友来学校看望许光。看到儿子的课本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笔记,许世友没说什么,只是拿出一个旧皮包,里面装着几本破旧的《新华字典》和算术课本,这是他托人从各个部队收集来的。

转眼到了1950年初,许光在航校的表现让教员们刮目相看。他不仅掌握了基础文化知识,还在军事理论课上展现出过人的悟性。这时,许世友又给儿子安排了一个新去处:海军舰艇学院。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许光由此开启了他的海军生涯。

许光从陆地走向海洋的过程中,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战友。他们中间有的是工人出身,有的是农民子弟,大家都在为建设新中国的海军事业而努力。许光的一位同学回忆说,那时的许光从不提自己是许世友的儿子,每天除了学习就是参加体能训练,任何艰苦的工作都争先恐后。

就这样,许光在父亲的特殊安排下,开启了他的军旅生涯。这段时期的经历,为他后来的人生道路奠定了重要基础。他不仅学会了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严谨的作风和踏实的品格。而这些特质,正是他父亲许世友最为看重的。

三、从军之路(1950-1980)

1950年夏天,许光正式成为海军舰艇学院的一名学员。初到学院时,他被分配到一艘旧式训练舰上实习。那是一艘从国民党手中缴获的老旧舰艇,舰上设备简陋,连基本的通讯设备都不齐全。但正是在这艘破旧的军舰上,许光开始了他的航海生涯。

第一次出海训练时,许光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那天海上风浪很大,训练舰在巨浪中颠簸,舰上的许多新学员都晕船呕吐。许光虽然也难受,但仍坚持完成了六个小时的值班任务。这次经历让他明白,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海军军官,首先要克服自然环境带来的挑战。

1952年,许光从海军舰艇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东海舰队。他主动申请到最艰苦的岗位——鱼雷艇。那时的鱼雷艇又小又简陋,常常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颠簸,艇员们经常被海水浸湿全身。许光和战友们就住在狭小的舱室里,靠着咸菜和馒头度日。

1955年的一次海上演习中,许光所在的鱼雷艇突遇12级台风。巨浪打在艇身上,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通讯设备已经失灵,艇上的指南针也因剧烈摇晃而失效。在这种危急时刻,许光凭借着平日积累的经验,带领全艇官兵成功驶出了危险海域。

1960年,许光被提拔为某鱼雷艇支队的副团职干部。这个职务他一干就是将近二十年。在这期间,不少比他年轻的战友都已经升任团长、师长,甚至更高的职务。但许光始终保持着踏实肯干的作风,从未因为自己是许世友的儿子而有任何特殊要求。

1965年春天,东海舰队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实弹演习。许光所在的支队担任重要任务。演习当天,海况恶劣,能见度极低。许光带领艇员们在恶劣天气下坚持了48小时,成功完成了所有演习科目。这次演习获得了上级的高度评价,但许光仍然保持着一贯的低调作风。

1970年代初,海军开始装备新型舰艇。许光主动请缨,带领一批年轻军官钻研新装备。他们白天在舰上实践操作,晚上研究技术资料。很多复杂的技术问题,都是由许光带头攻克的。但每当有立功受奖的机会,他总是把荣誉让给年轻的战友。

1975年,许光遇到了他军旅生涯中最大的挑战。一次海上巡逻中,他发现了一艘可疑船只正在进行非法活动。按照规定,他可以直接采取强制措施。但许光考虑到可能造成的外交影响,采取了迂回战术,最终既完成了任务,又避免了不必要的冲突。

到了1980年,许光已经在副团职位置上工作了整整二十年。这一年,有人在他面前提起职务晋升的事情,许光只是笑着说:"干得好不好,不在职务高低。"这句话,或许就是他三十年从军生涯的真实写照。

四、父子对话(1980)

1980年深秋,许世友回到南京老家休养。这一天,许光专程从东海舰队请假回来看望父亲。多年的海上生活让许光的皮肤变得黝黑发亮,身上还带着一股咸涩的海风味道。

父子俩在许世友的书房里相对而坐。许光向父亲汇报了这些年在部队的情况,说到自己在副团职位置上已经待了二十年,而同期入伍的战友们有的已经是师长,有的甚至更高。言语间,许光流露出些许牢骚。

许世友放下手中的茶杯,对着儿子说起了一件往事。1947年,许世友在山东指挥作战时,有个参谋长的儿子也在部队服役。那位参谋长多次暗示许世友,希望能提拔自己的儿子。但许世友不仅没有提拔他,反而将他调到了最艰苦的侦察连。后来,这名战士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成为远近闻名的战斗英雄。

接着,许世友又讲述了1952年的一件事。当时,有个将军的儿子在他手下当排长,屡次犯错却仗着父亲的威望我行我素。许世友二话不说,直接给这个排长记了大过处分。那位将军专程来找许世友理论,许世友却说:"我们是在培养接班人,不是在培养特权思想。"

说到这里,许世友的声音提高了几分。他指着书架上一本《人民军队建军史》说:"你知道咱们人民军队为什么能打胜仗吗?就是因为讲究公平公正,能者上庸者下。我许世友打了一辈子仗,还从来没有靠关系提拔过一个人!"

许世友站起身来,在书房里来回踱步。他说起了许光在部队的表现:三十年如一日,从未利用父亲的影响力谋取私利,这一点他很欣慰。但是,现在发起牢骚,说明还是存在着特殊思想。

"你以为你是谁的儿子,就应该有特殊待遇吗?"许世友的声音越来越大,"我告诉你,在部队里,你首先是一名军人,然后才是许世友的儿子!你在副团职干了二十年,这有什么了不起的?要是没有真本事,就是给你个上将,你也干不好!"

许世友拿出一份《解放军报》,上面报道了一个普通士兵白手起家,研制成功某重要装备的事迹。许世友指着这篇报道说:"你看看人家,从一名普通士兵干起,靠的是真本事,不是靠爹!"

这场谈话持续了整整一个下午。临走时,许世友对许光说了最后一句话:"回去好好干,什么时候真有本事了,自然会有人提拔你。我许世友的儿子,靠本事吃饭,不靠关系走后门!"

这次谈话后,许光再也没有就职务升迁的事情向任何人提起过。他继续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工作,始终保持着一名普通军人的本色。这番对话,成为了许光军旅生涯中最深刻的一课。

五、父亲离世(1985)

1985年初,许世友的身体状况急剧恶化。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老将军,如今只能躺在南京军区总医院的病房里。许光放下手中的工作,从东海舰队请假赶到南京,在病房里守护父亲。

一天深夜,医院的走廊异常安静。许世友突然示意许光靠近,从枕头底下摸出一个布包。许光打开一看,是一沓发黄的信件和几本日记本。这是许世友这些年来保存的重要文件。在昏暗的台灯下,许世友指着这些东西,断断续续地说起了往事。

原来,这些信件大多是战争年代的通信,记录了许世友与战友们的交往。其中有一封是1947年写给许光母亲的信,信中提到要把年幼的许光送到老家抚养的决定。许世友说,这个决定他考虑了很久,为的是让儿子能平安长大。

日记本里记载了许多重要事件。1950年,许世友在日记中写道:"今日见光儿,已长大成人,但不识字,实为憾事。"另一页写着:"决定送光儿去航校,望他能成才报国。"许世友一直在关注着儿子的成长,只是军务繁忙,难得相聚。

病房里,许世友又谈起了许光在部队的表现。他说,这些年来,不少人来找他,说要提携许光,但都被他回绝了。在许世友看来,军人的位置必须靠真本事坐稳,否则就会贻害军队。他拿出一份1982年的报告,上面详细记录了许光在某次演习中的表现,这份报告是他专门让人去调查的。

许世友还谈到了自己的从军经历。他说,自己打了一辈子仗,最看重的就是实打实的本事。在战场上,子弹不长眼,不会因为你是谁的儿子就绕着你走。正因如此,他对许光要求特别严格,就是希望他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军人。

1985年2月,许世友的病情进一步恶化。他将一个旧皮箱交给许光,说这是他多年收藏的军事笔记和重要文献。许世友特别叮嘱,这些资料不是给许光一个人的,而是属于整个军队的宝贵财富。

2月19日,医院的气氛格外沉重。许世友握着许光的手,说出了最后一句话:"做人要正直,做事要踏实。"这是他一生的座右铭,也是留给儿子的最后教诲。当天下午,这位为国家和军队奉献一生的老将军,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许世友的追悼会上,前来送别的人群中,有许多是他曾经的部下和战友。一位老战士对许光说,你父亲一生为人刚正不阿,从不以权谋私,这是他留给后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人们收拾许世友的遗物时,在他的床头发现了一张泛黄的照片。那是许光刚到航校时的照片,照片背面写着一行字:"望儿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军人。"这张照片,见证了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期望,也见证了一段军人家庭的特殊情缘。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