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中央找到贺龙骨灰后,决定实行“三不”,周总理:提升规格

历史小书生短视频 2023-12-19 10:20:34

您可以点击关注,并在本文下方留下您宝贵的评论和意见。您的每一份支持都会激励我更加努力地创作出更好的文章,希望您能够给我这个机会,同时也是对我文章的一种认可。

“我家前前后后有109位烈士。贺家人就是这样为祖国奉献的。”

开国元帅贺龙的女儿贺晓明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了这样一句话。这话一点儿也没有夸张的成分,贺氏家族中,在北伐战争到新中国成立期间,壮烈牺牲的烈士有多达2050人。

作为烈士的后代,贺晓明曾说:“我们对共和国英烈的感情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

作为贺龙元帅的女儿,贺家的子女从小便要遵守各种规矩。比如:吃饭的时候不能浪费一粒米,绝不能在学校或工作中以贺龙元帅的名义为自己谋取私利……

无论是在生死难料的战争年代,还是新中国成立后为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亦或是和平年代中遭受冲击的时候,贺龙元帅从来没有因为外界环境的改变,而对家里人的要求有所改变。他本人更是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巨大的人格力量不仅影响了子女,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1896年3月22日,贺龙出生在湖南桑植的一个农民家庭,从小经历生活的坎坷和苦难,让贺龙心中萌生了同恶势力抗争的想法。

辛亥革命爆发后,深受影响的贺龙为反抗压迫,“拿起两把菜刀闹革命”,并拉起了一支武装力量。在这之后,以此为起点,贺龙率领的队伍越来越大,不仅战斗力得到了增强,而且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到北伐战争时,贺龙已经开始指挥一个师的兵力了,而且很有名气。

北伐战争期间,贺龙曾先后多次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但均未被批准。虽然没有成功入党,但并不影响贺龙想要继续入党的想法。

1927年,南京和武汉方面先后背叛革命,北伐军中的许多共产党将领遭到了“清理”。在这一形势下,贺龙却坚决支持共产党,并表示“我部队中的所有共产党员都可以继续放心工作”。

其实,这个时候的贺龙有很多选择,作为一名有着累累战功的战将,是当时各方拉拢的重要对象。汪精卫、蒋介石也都曾找过他。

面对这些威逼利诱,贺龙始终坚持要加入中国共产党。于是,他率部来到了南昌,参加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后起义部队南下途中,贺龙终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自此,他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毛主席。

抗日战争期间,贺龙率部挺进冀中。在不利局面下,率领部队与日军展开巧妙周旋,不仅为我军保留了兵力,更拖住并歼灭了大量日军。为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的作战提供了帮助。

战争进行到后半程时,我革命根据地遭到了敌人严格的经济封锁。在经济极度困难的情况下,根据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方针指示,贺龙和全体战士、群众一起投入到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中,顺利度过了这次难关,最终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放战争打响后,面对我军在战场上的弹药、物资等需求,贺龙奉命主持建设后方根据地,向前线部队提供了有效支援。

新中国成立之初,胡宗南数十万部队还盘踞在西南川滇云贵,并企图以此作为“反攻大陆”的基地。

针对这一情况,中共中央下令由邓小平、刘伯承、贺龙率部入川作战,贺龙出任西南军区司令员。

当时,毛主席曾问贺龙:“你要带哪个部队入川作战?”

如果贺龙提出要用老部队的话,就需要调动换防,且有一定距离。考虑到这一点,贺龙在看过地图后,得知隶属华北野战军的十八兵团就驻扎在附近,他决定带十八兵团去。

曾经的老部下在得知贺龙的决定后,还曾找过老首长,问他“别人打仗都带自己的部队去,你怎么就把我们给撇下了。”

其实,从感情上讲,贺龙自然也很想带老部队作战,但根据当时的情况,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说不出这个麻烦的要求来。正如他曾经说的:

“军队是党的军队,不是个人的。我带的军队,别人也能带。如果别人不能指挥,那就说明我有问题。”

此后,贺龙率军作战,成功歼灭了胡宗南部队,并完成了对起义部队的改造,同时又参与了西南的剿匪任务。对西南的稳定局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1950年10月,贺龙又马不停蹄率兵入藏,为西藏和平解放立下汗马功劳。

在新中国建设时期,贺龙长期承担着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重任。与此同时,他还一直兼任着国家体委主任,为中国的体育事业竭尽心力。

上世纪五十年代,贺龙每天都在超负荷工作。据统计,他每天必须审阅的文件超过了4万字,每天要作出的批示多达2000多字。

到了六十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中印边境也不稳定,台湾省的蒋介石还没死心,想要“反攻大陆”。这对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作战提出了新的要求。

这时,南京的一名副连长郭兴福研究出了一套郭兴福教学法,叶剑英、贺龙等人看过后,决定在全军开展大比武活动。

然而,一场不寻常的暗流也在酝酿中。一些人指出“军事训练不应该冲击‘政治’。”

1966年8月,中共八届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形势已经越发严峻,贺龙也受到了冲击,要求“表态”。

在受到冲击,日夜不得安宁的日子里,周总理将贺龙夫妇接近了西花厅住,直到1967年1月20日凌晨,贺龙和薛明被送到了位于北京西山的一处平房院落。贺龙和周总理怎么也没想到,这竟然是两人的最后一次见面。

贺龙夫妇在这里的生活很不容易,他们曾面临过缺水问题、缺少衣服的问题,更要命的是,贺龙患有糖尿病,却在这里得不到最基本的治疗。

1969年6月9日,贺龙被送到301医院接受治疗,然而,在多方阻挠下,始终没有医生为他看病。最终,贺龙元帅含冤逝世,年仅73岁。

贺龙逝世后,薛明和三个孩子来到医院见了他最后一面。当晚,贺龙的遗体被裹着白布,放到了担架上,随后放进了灵车里,开向八宝山。

很快,贺龙的遗体便被抬进了八宝山火化车间,一个多小时后,两个军人手里便多了一个白色的骨灰袋,然后驱车离开了这里。

6月11日,这两个军人将骨灰存放在了老山骨灰堂,死者的名字是“王玉”,骨灰盒号码是34。此后多年,这个骨灰盒就静静地被放在地下室,无人问津。

直到1972年,毛主席在参加陈毅元帅的追悼上,接见张茜时,说到了应该为贺龙恢复名誉。同年9月,毛主席又在一次谈话中向张春桥提出了类似的意见。不过,张春桥却没有将毛主席的意见报告给政治局。

1974年9月29日,中共中央发布了《为贺龙同志恢复名誉的通知》。不久后,贺龙元帅的夫人薛明和孩子们先后被调回北京。但由于种种原因,为贺龙元帅恢复名誉的措施迟迟没有落实。

1975年5月,薛明给叶剑英元帅写去了一封信,她在信中提出:“希望能够把贺龙的骨灰迁到八宝山革命公墓骨灰堂一室”。八宝山革命公墓骨灰堂一室是用来存放党和国家领导人骨灰的地方。

叶帅看过信后,在上面批示道:“交由胡炜同志办理。”

事关重大,胡炜同志也不敢擅自决定,于是,他向总参方面作了报告。经过一番研究后,总参方面给出了两个方案:

一是公开举行骨灰安放仪式,拍电影片,发消息,登报纸;二是举行内部骨灰安放仪式,不公开报道,不致悼词、不献花圈。

叶帅看过后,批示“采用第二方案”。

就这样,有关方面立即开始落实,并多次前往薛明家中征求他们的意见。薛明表示“满意”。不过,贺帅的女儿贺捷生则提出了反对意见,提出要公开报道。

工作人员向周总理汇报了这一情况,周总理看后,沉默了好一会儿,这才提笔写道:“应当提升仪式的规格。”写完后,周总理让人立即送到毛主席处。

毛主席看后,批示道:“按照总理的意见办理。”

就这样,到场的干部们可以敬献花圈,由叶剑英元帅致悼词,出席的人大约有800人。

当天,病重的周总理坚持出席了贺龙元帅的骨灰安放仪式,叶帅将准备好的悼词递给了周总理。就这样,致悼词的人由叶剑英元帅换成了周总理。致悼词时,周总理数度哽咽,人群中更是响起了哭声。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0 阅读: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