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卫健委健教中心提示:什么是流行性出血热

潇湘名医 2024-06-24 15:20:15

(通讯员凌建军)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经啮齿类动物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急性发热,可伴有恶心、呕吐、腰痛及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程度不同的出血表现,常累及肾脏。根据病毒基因组序列将汉坦病毒分为30余种,每种病毒主要由一种啮齿动物携带。这些病毒可以引发严重的出血和多器官衰竭,对公共健康构成重大威胁。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存在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中国为其中之一。湖南省卫健委健教中心提示,什么是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的危害

起病急,有发热、头痛、腰痛、眼眶痛,以及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全身关节痛等症状,脸、颈和上胸部皮肤发红,眼结膜充血,有肾脏损害。

流行性出血热有哪些症状

人感染汉坦病毒后潜伏期通常为7-14天,也偶见短至4天或长至2个月者。就诊早晚和治疗措施的不同,临床表现相差悬殊,典型临床表现具有三大主征,即发热、出血和肾损害。患者起病急,早期有发冷,发热等症状,全身酸痛,乏力,呈衰竭状;可有头痛,眼眶痛,腰痛(三痛)和面、颈、上胸部充血潮红(三红),呈酒醉貌;可出现眼睑浮肿、结膜充血,水肿,有点状或片状出血;上腭粘膜呈网状充血,点状出血和腋下皮肤有线状或簇状排列的出血点。典型病例病程经过有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五期经过。轻型或治疗合理而及时的患者,往往五期过程不明显,或出现越期现象;重症患者则病情重,来势凶猛,病期可相互重叠,预后差。

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出血热病毒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

1.体液接触:直接接触感染者的血液、唾液、尿液、汗液等体液,是主要的传播方式之一。特别是在医疗环境中,医护人员如果不采取防护措施,很容易被感染。

2.呼吸道传播:带汉坦病毒的排泄物,分泌物在外界形成气溶胶,经呼吸道吸入感染。

3.消化道传播:摄入被汉坦病毒污染的饮食、饮用水可经破损的口腔黏膜和消化道感染。

如何早期识别发现流行性出血热病例

  如果患者突然发病,畏寒或寒战,继之高热;可伴或不伴头痛、腰痛、眼眶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困倦无力,恶心、呕吐、腰痛及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面部、颈部和胸部潮红(三红),淤点和结膜充血等症状中之一或多项者;发病前1个月内有鼠类接触史或看见过老鼠、鼠排泄物;或所处地区为流行性出血热高发区等,可高度怀疑流行性出血热,应及时就医,并告之医生可能感染流行出血热。

感染流行性出血热后应注意哪些事项?

1.怀疑感染流行性出血热后,应立即卧床休息,减少活动。就医前,体温高热者可采用物理降温,不宜采用酒精擦浴,以免加重毛细血管损伤。物理降温无效者切忌发汗退热药以免进一步降低血容量。同时注意液体和能量的补充,防止脱水。

2.早期治疗和预防性治疗对本病预后的决定性因素。本病发病具有原发性损伤,病程经过呈自限性特征,治疗的原则为“三早一就”(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就近治疗),是本病预后好坏的决定因素,应把治疗措施立足点放在“早”字上。预防性治疗是根据本病的发病机制及发生发展规律,在病程各期到来之前,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可防止该病期发生或减轻其经过。

3.本病发病早期,全身小血管和毛细管损失麻痹、扩张,脆性和通透性增强,肾脏出现损失。因此应尽量避免长途转送,防止颠簸加重血管损伤,或导致血压下降。如必需长途转送者,应尽量减轻长途颠簸和疲累对病人的造成的损伤。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