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黑化过程,远比你想象的可怕

桐桐看趣事 2025-02-06 02:49:00

最近,滴滴和维他奶事件成为大众关注焦点,背后凸显的是 “国家安全” 这一关键命题。

我国外交部例会表态,美国逼迫企业开设后门违规获取用户数据,是全球网络安全最大威胁。在这些数据公司背后,隐藏着更大的 “瓜”,滴滴与维他奶事件后,柳氏资本帝国旗下上市公司股价纷纷大跌,这绝非巧合。

让我们先从滴滴诡异的上市之旅说起。6 月 30 日夜,滴滴突击完成 IPO,整个过程异常低调,没有鲜花、追捧和舆论,只有公司与资本市场间的快速路演以及管理层和投行的估值定价。据《华尔街日报》披露,监管机构曾在滴滴 IPO 前要求其推迟上市并完成网络安全审查,可滴滴强行闯关。

7 月 2 日,国家网络安全办公室勒令滴滴停止注册新用户,4 日下架其 APP,随后货运公司满帮集团和招聘公司 boss 直聘也接受审查。令人震惊的是,在滴滴美国路演 PPT 中,似乎存在损害国家利益的内容。

而且,在 IPO 前最后一刻,滴滴给创始人程维和高管柳青分别送出 170 亿和 58 亿人民币的股票,这种 “割韭菜” 方式闻所未闻。

很多人不知道,除出身阿里的创始人程维外,打车生意几乎是柳氏家族攒的局。当初腾讯和阿里在打车业务上烧钱竞争时,柳传志出面调停并启动合并计划,作为回报,其女儿柳青进入滴滴董事会成为影子控制人。

合并后,滴滴占据 90% 市场份额形成垄断,后来还吞并 Uber 中国业务,而 Uber 中国高管正是柳传志侄女柳甄。值得注意的是,滴滴合并 Uber 中国的案例被商务部反垄断调查长达 5 年,至今仍未结案。

再看联想,这家诞生于 1984 年秋天的公司,起初在中关村科学院南路传达室,柳传志带着 11 名同事开启创业之路。第一单业务就遭遇骗子,20 万启动资金被骗 14 万,只能靠摆地摊卖电子手表、运动衫维持。后来中科院要给下属研究所配置 500 台 IBM 电脑,柳传志承接验收、培训和售后业务,赚了 70 万。

柳传志

1983 年,放弃加拿大高薪回国的倪光南被柳传志邀请加入联想,倪光南提出 “三不请求”。1985 年,倪光南仅用两年就完成汉字系统开发。但 1994 年,面对进口电脑关税大幅下降,柳传志在继续投入研发还是做贸易扩大收入间挣扎,最终 “贸工技” 路线胜出,梦想成为中国英特尔的倪光南被免职,联想取消所有研发项目,走上组装厂道路。

1995 年,在外资帮助下,联想出产 100 万台电脑,2004 年以 12.5 亿美元接盘 IBM 的 PC 业务,承接 5 亿美元债务,联想帝国正式诞生。如今,联想已沦为以投资为主体的控股公司,围绕联想之星、君联资本等平台形成资本玩家集团。而同年,华为成立中央研究部研发通讯芯片,即 2004 年独立的海思。

25 年后的今天,联想控股市值 279 亿港元(约 35 亿美元),华为虽未上市,但按三星体量估算至少 6000 亿美元,两者相差 200 倍。2020 年,联想因国内外电脑售价差异被调侃为 “美国良心”,CEO 杨元庆在被问到公司属性时,以 “根植于中国的全球化公司” 勉强应付。

2019 年的 5G 投票事件、联想 CFO “把产线搬出中国” 言论以及杨元庆称联想不做芯片和操作系统等,都让联想饱受争议。

柳氏帝国错过诸多风口,却在神州租车、拜博口腔、房地产、互联网金融等领域广泛布局,很少投资科技。

1993 年成立的泰山会,被认为是中国版共济会,成员包括柳传志、史玉柱、卢志强、郭广昌、冯仑、马云等商界精英,他们与中国金融市场紧密相连,民生银行、海通证券等背后都有其身影。如今,民生银行历经磨难,中民投江山易主,泛海系全面撤退,马云也隐退江湖,联想系的结局似乎早已注定。

回到滴滴,其诸多做法自相矛盾,对待监管阳奉阴违,在多地缺乏网约车经营许可证却大量运营,烧掉 1500 亿、干掉价值约 500 亿的牌照,司机和用户都未受益,钱却喂饱了软银、Uber、企鹅、创始人以及柳氏帝国。这一系列事件背后,是资本的玩法,也是我们对商业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责任的深刻反思。

文章来源:厉害财经

0 阅读:0

桐桐看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