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知道求中国了?4年前还挑衅中国,如今负债470亿面临国家破产

德闲说历史故事 2025-03-27 04:12:22
引言

四年前,立陶宛高调挑衅中国,执意让“台湾代表处”入驻首都,结果换来了中国的强硬反制——外交降级、贸易冻结,损失惨重。

当初信誓旦旦要“站队”的立陶宛,如今却被现实狠狠教育了一番:470亿债务压顶,经济濒临崩溃,连总统都不得不承认决策是个“错误”,急着找补关系。

现在才知道求中国?晚了!

当年“作妖”,立陶宛为何不自量力?

立陶宛,这个波罗的海的小国,人口不到300万,经济体量在全球排名倒数,按理说应该低调行事,精打细算过日子。

可就在2021年,它突然“飘了”,仿佛中了某种魔法,非要跑到世界舞台中央给自己加戏。

2021年7月,立陶宛政府宣布,允许台当局在首都维尔纽斯设立所谓的“台湾代表处”,并且明确标注“台湾”二字。这一决定,等于是直接往中国的底线上踩了一脚。

中国立即向立陶宛发出严正警告,强调此举严重违反了一个中国原则,并要求立陶宛政府悬崖勒马。然而,立陶宛非但不收手,反而在11月18日正式挂牌,摆出一副“我就是要搞事,你能奈我何”的态度。

挑衅中国,立陶宛的底气从哪儿来的?答案无非两个字:美国。美方从2020年开始不断渗透东欧小国,拉拢它们充当自己的“政治棋子”。

立陶宛政府以为,自己是北约成员,又是欧盟成员,美国在背后撑腰,怎么折腾都不怕。果然,台湾“代表处”刚挂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立刻打电话给立陶宛外长,表示“坚定支持”,承诺会帮立陶宛应对“来自中国的经济打压”。

美国的这番表态,让立陶宛政府底气更足了,甚至还退出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17+1”合作机制,试图彻底与中国“决裂”。

当时,立陶宛的某些政客兴奋得不得了,以为自己一下子变成了“民主灯塔”,站上了国际政治的C位。可惜,他们高估了自己,低估了中国的反制能力。

中国方面的反应很快,12月,中国外交部宣布,将与立陶宛的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与此同时,中国商务部和海关总署也同步出手,暂停立陶宛牛肉、乳制品、啤酒等食品的进口申报。

立陶宛的出口企业瞬间傻了眼,他们本以为这是政治层面的斗争,没想到生意也跟着遭殃。

四年前,立陶宛政府豪情万丈,以为挑衅中国能换来国际地位,结果却让本国经济走上了不归路。

经济崩溃,470亿外债压得立陶宛喘不过气

没有中国市场的立陶宛,很快就体会到了“失去”的滋味。立陶宛的出口企业向政府求助,抱怨订单被取消,生意无法维持,而政府的回应却是:“我们有美国的支持,不用怕!”

可问题是,美国的“支持”到底是什么?

美国和台当局承诺给立陶宛提供经济补偿,帮助立陶宛拓展新市场,结果呢?台当局只象征性地采购了一点巧克力和朗姆酒,总额不到1000万美元。

美国这边,也只是口头承诺拨款6亿美元援助立陶宛,但直到2023年底,这笔钱依然没有到账,或者说,只到账了一小部分,根本无法弥补立陶宛经济的巨大损失。

到了2023年,立陶宛的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数据显示,立陶宛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从2021年的6%骤降到2023年的1.9%,几乎陷入停滞。

更要命的是,立陶宛政府的财政赤字不断扩大,为了填补资金缺口,立陶宛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市场举债,而短短三年内,立陶宛的外债飙升至470亿欧元。

470亿欧元是什么概念?相当于每个立陶宛人,包括刚出生的婴儿,都背上了超过1.6万欧元的债务。对一个经济总量不到700亿欧元的国家来说,这样的债务水平已经接近“破产红线”。

立陶宛政府不得不向欧盟求助,希望能获得额外拨款,但欧盟的财政状况也不容乐观,援助资金迟迟不到位。与此同时,立陶宛国内的失业率飙升,通货膨胀加剧,社会不满情绪不断升温。

四年前的挑衅,换来了四年的经济衰退,立陶宛政府现在才发现,自己已经被现实打得体无完肤。

回头太难,立陶宛政府的“求和”试探

眼看着经济状况每况愈下,立陶宛政府终于坐不住了。2024年,立陶宛新总理帕卢茨卡斯上任后,开始释放“求和”信号,表示愿意“努力修复与中国的关系”。

可问题是,立陶宛政府的“努力”究竟能走多远?帕卢茨卡斯的表态仍然充满试探性,他一方面表示希望改善对华关系,另一方面却又坚称不会在“台湾代表处”问题上“低头”。

这就像是一个欠债的人,跑去跟债主说:“咱们还是朋友,但我暂时还不了钱。”问题是,中国的立场一直很明确——要想恢复正常外交关系,立陶宛必须拿出实际行动,而不是光说不练。

立陶宛的商界比政界更现实,他们比谁都清楚,中国市场的重要性。2024年初,立陶宛不少企业已经开始通过第三方国家,试图绕开贸易限制,将产品重新卖回中国。显然,立陶宛的企业家们明白,失去中国市场就是死路一条。

然而,中国并没有轻易答应立陶宛的示好。2024年11月,中国外交部明确表示,立陶宛必须“回到一个中国原则的正确道路上”,否则关系改善无从谈起。换句话说,立陶宛要想重新赢得中国的信任,必须先解决“台湾代表处”的问题。

可是,立陶宛政府内部的反华势力依然存在,他们仍然认为,如果现在承认错误,就是向中国“屈服”。正因为这种摇摆不定的态度,使得立陶宛的求和之路异常艰难。

四年前的狂妄,如今的苦果,立陶宛政府终于明白,挑衅中国的代价,远比他们当初想象的要大得多。

2021年,立陶宛政府以为自己是“正义的斗士”,站在了美国和台当局的阵营,结果四年后,它成了一个负债累累、经济崩溃、苦苦求和的小国。

如今,立陶宛政府想回头,但这条路,已经比他们想象的要难得多。

参考资料

立陶宛总统终于认了:允许以“台湾”为名设代表处是错误.海外网.2022-01-05

既要又要的立陶宛,中国可不惯着!.海峡之声.2024-11-29

1 阅读:527
评论列表
  • 2025-03-28 03:58

    不加入中国,中国没义务帮

  • 2025-03-27 23:57

    忙,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