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网上看了好几篇文章,讨论林如海送女入京的不合理性,甚至是八十回后黛玉早死,归咎为林如海:如果不是把女儿送到陌生的外祖母家,她也不会那么早死了。
唉,这论调倒让我想起那个癞头和尚的话:“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
癞头和尚这话,连年幼的黛玉都讽为“疯疯颠颠”的“不经之谈”,怎么到了二十一世纪,倒又有人奉之如圭臬了呢?
为什么说和尚的话疯癫呢?当然是没有可操作性。要一辈子不见外姓亲友,而这“外姓亲友”又是除了父母之外的所有人,那将来黛玉大了,结婚不结婚?嫁人不嫁人?如果真的不结婚,岂不是等于出家?这与和尚一开始的建议“化我去出家”,倒是殊途同归了。
我们从现实角度来推理一下,如果黛玉不进京、不去贾府,她会怎么样。林如海是第十四回逝世的。而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虽有几门,却与如海俱是堂族而已,没甚亲支嫡派的”、“林家实没了人口。纵有,也是极远的。族中也都不在苏州住,各省流寓不定”。那么,等林如海死后,年幼而多病孱弱的黛玉,会落到谁的手里?会有怎样的结局?
也许你会说:“林如海送黛玉进京,就料到自己要早死吗?难道他能未卜先知、算出自己的死期?”
不用未卜先知,林如海对自己的早逝,也是有心理准备的。让我们看看送女进京之前,林家发生了什么。
“今如海年已四十,只有一个三岁之子,偏又于去岁死了”;“堪堪又是一载的光阴,谁知女学生之母贾氏夫人一疾而终”。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这个四口之家,就减员一半。而林如海自己,身体可能也不太好——四十多岁就死,又不是意外,很可能是健康一向有问题。
自己身体也不好,又连着死了儿子和夫人,林如海还能不感到死亡的威胁吗?那他也太心大了!
正是因为考虑到自己早死的可能性,大概率等不到女儿成年成家,林如海才会借贾母派人来接的机会,把女儿送到贾家,请岳母、舅兄来庇护孤女的。如果过几年,林如海没死,再接女儿回来,有什么不可以的?
但如果过几年,林如海死了,还能给女儿找一个像贾府这样可靠的庇护之所吗?
至于说黛玉的死,那是林如海控制不了的。难道他不想长命百岁,看着女儿成室生子、抱外孙吗?由不了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