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奇观:需要保姆的学生

抽烟不喝酒饮茶不读书 2025-02-18 04:59:40

“请来帮我吵个架。”——这可不是什么街头斗殴的邀请,而是一位英国留学生的紧急求助。陪读火速赶到健身房,结果发现,所谓的“吵架”不过是健身卡出了点小问题,工作人员态度友好得让人想请他们喝杯茶。问题是,求助的女生完全听不懂,只好搬来了“外援”。那位求助的学生则全程窝在沙发里,低头刷手机,仿佛这一切与她无关。

留在英国当起了雅思老师。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找她帮忙,她逐渐转型为“陪读专家”。她的服务范围广泛得让人咋舌:从订餐厅、改论文,到陪购物、旅游,甚至还有半夜送枕头、炖鸡汤的“特殊任务”。

“有一次,一个学生半夜找我,说枕头里有螨虫,非要我买个新枕头送过去。”“我告诉他商店都关门了,结果他居然说:‘那把你的枕头给我吧!’”

留学“巨婴”:父母的过度保护与孩子的无助。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像是被父母“精心包装”后空投到英国的“巨婴”。他们不仅不会处理生活中的小事,甚至连打个电话订餐厅都不敢。“老师,您能不能帮我订个座位?”——这种简单到只需一句“Tonight at six pm”的任务,也能让他们感到无比恐惧。

“他们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自信去对一个英国人说英语,甚至没有自信去读一个全英文的生活手册。”“他们在国内一直被保护得太好,到了国外,连最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没有。”

“砸锅卖铁”留学:中产家庭的挣扎与无奈。随着留学门槛的降低,越来越多的普通家庭也开始送孩子出国。然而,留学费用并不便宜,尤其是在伦敦,一年下来至少需要50万人民币。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未来,不少家庭几乎是“砸锅卖铁”供孩子留学。

“疫情前,家长关心的是哪所学校好、哪个专业强。但现在,他们更关心的是哪个城市房租便宜、哪个学校性价比高。”“留学不再是精英阶层的专利,普通中产家庭的孩子也开始加入这场‘卷’的战争。”

留学生的两难选择:留下还是回国?毕业后,留学生们面临着两难的选择:留在英国还是回国找工作?留在英国并不容易,尤其是对于那些普通中产家庭的孩子。他们往往节衣缩食,努力寻找工作机会,甚至有人希望通过与白人约会来获得“跳板”。

“疫情之后,节衣缩食的学生更多了,包括我和我的朋友。”“我家也是做实体产业的,疫情中受到了不小的打击。父母给的生活费从一次性给一年,变成了‘挤牙膏’式的一点一点给。”

陪读经历,揭示了一个个鲜活的留学故事。从“巨婴”到“砸锅卖铁”的中产家庭,留学生们在异国他乡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留学不仅是学习知识的过程,更是成长与独立的旅程。希望每一位留学生都能在这段旅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而不是仅仅依赖父母的“远程操控”或Toni这样的“外援”。

毕竟,留学不是为了逃避生活,而是为了更好地面对生活。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