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里新来的“助教”,这可不是一般人,它压根儿就不是人!别急着惊讶,听我慢慢道来。
大二学生刘宇,那可是个机灵鬼。他发现,如今这网课学起来,再配上 AI 工具刷刷题,期末考试拿高分简直不要太轻松。这 AI 在他学习里那地位,比授课老师还高呢!刘宇直说:“向 AI 请教问题,那可比找老师方便多了。”
这 AI 自打诞生,就在大学校园里闹腾开了。据中国新闻周刊调查,现在大学生用 AI 做作业、写论文,那可太普遍了。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何善亮说,AI 把传统高校教学模式给冲击得不轻,不少高校都忙着调整呢,要求老师用 AI 辅助教学。他还说,未来文凭认证方式说不定也得跟着变。
不过,这 AI 也被用得有点过了头。一些电商平台上,甚至出现了 AI 代写服务,啥总结报告、万字论文、视频脚本、绘图,AI 都能代劳。这 AI 从“助手”变成了“枪手”,甚至是“作弊神器”。高校可不干了,明确说违反规定用 AI 工具的学生,可能会被取消学位申请资格,甚至撤销学位。
这 AI“跨界”教育,可把师生关系给搅和了。它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第三者”,打破了传统的平衡。可 AI 在教育生态里,到底该干啥呢?
中国新闻周刊采访了不少在校大学生,发现这 AI 现在已经能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了,用得多用得少因人而异。有的学生用 AI 查询资料、润色文章,写论文时让 AI 收集整理资料,写外语作业时让 AI 检查语法错误、润色语句。像刘宇这种人工智能专业的学生,更是把 AI 当成了得力助手。他让 AI 以课本上的题为母题,延伸出新题目和解题思路,成绩蹭蹭往上涨。不过,AI 有时候也会“犯蠢”,但刘宇给它点想法或思路,它就能更正解题步骤。
“依赖”AI 的可不止本科生。某中部 985 高校的文科博士郝杰也说,现有的大模型各有优势和特点,他的博士论文还跟大模型技术有关呢。他觉得,跟 AI 讨论创新点比跟同行讨论高效多了,还不用担心被“剽窃”。他还说,工科生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直接给 AI 喂观点,就能生成一篇文章,效率一下就提高了。
可关键得记住,论文 / 设计里最核心的部分必须亲力亲为。郝杰觉得,AI 现在写思辨性文章还不够深入,在实证研究方面也搞不了创新点。
可别以为这 AI 就全是好处,它在学术场景里“滥用”也惹了不少争议。2024 年年初,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王思遥和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研究员黄亚婷对国内大学师生使用 AI 工具的情况进行了调研,结果发现,有三到四成的本科生会直接复制 AI 生成的内容。这可给老师评价学生作业、论文带来了大麻烦。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马亮说,目前 AI 生成的文章还比较容易辨别,但要是混合了人工段落就难了。何善亮则说,现在还能靠查重手段检验大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等成果的原创性,但如果把内容甄别的责任都压在老师身上,那老师可就太难了。
何善亮还讲了这么一件事,有次他旁听一位青年老师上课,老师布置作业让学生用 AI 完成。他当时就和老师讨论开了,让学生用 AI 写作业到底合不合理,一旦学生形成路径依赖,思维得不到锻炼,这度可咋把握呢?
一篇发表在《自然》上的研究文章提到,人工智能会让学生变得懒惰,还会影响学生和教师的决策能力,甚至会带来安全和隐私问题。
好在一些高校已经出手了。复旦大学发布了《复旦大学关于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使用 AI 工具的规定(试行)》,提出了“六个禁止”。中国传媒大学也发布了规范使用人工智能管理的通知,要求学生填写问卷,详细说明使用 AI 的情况。
何善亮觉得,学生用 AI“代笔”完成作业或论文,那可就是“学术不端”了。不过,这也说明未来人才培养的标准可能需要变革。他说,以后的教育科学研究可能会更多聚焦于实证研究,而不是基于已有文献的研究。
这 AI 的出现,大学老师也得跟着学了。马亮说,有些老师不再要求学生提交长篇大论的文章,而是限定字数,或者干脆让学生用 AI 生成文章,然后对文章进行批判。
北京某高校的在职博士后也说,她们学校有不少老师正在创新课程,实行小课制度,改变唯论文制。她们在科研中也会用 AI,不仅用,还要知道怎么用。
在马亮看来,AI 给大学教育带来了挑战,但更多的是机遇。他认为,大学应该为师生提供 AI 的基础平台和通用功能,以及相关的培训和辅导,让师生能高效合理地利用 AI。在课程设置和模块设计方面,要拥抱 AI,全面更新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老师应该积极引入 AI,在课堂上增加人机对话的环节,让课堂活跃起来。AI 能提供的知识就不用再费时讲授了,要多围绕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意识来开展教学。
AI 正在“重塑”我们的大学教育。何善亮说,这浪潮有着“不进则退”的紧迫感,当大家都学会把 AI 当成助手时,不会用 AI 的老师或学生,可能会逐渐“掉队”。
马亮说:“AI‘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但是学生依然需要打好知识基础,培养创造力、批判力和想象力,学会善用 AI 来学习,这些将是未来 AI 时代的核心生存技能。”
瞧,这大学里新来的“助教”可不是人,可它带来的变化可不小。咱们就等着看,它还能在大学里闹出啥新花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