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清明踏青要注意!草丛中这个小虫子可能致命!被叮咬千万别硬拔

养护卫生谈谈 2025-04-06 13:01:04

清明时节,草木葱茏,正是踏青赏春的好时候。然而,一种潜伏在草丛、灌木中的“吸血鬼”——蜱虫,正悄然威胁着我们的健康。

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虫子,为何如此危险?被咬后又该如何科学应对?

蜱虫的真面目:自然界的“吸血鬼”

蜱虫俗称草爬子、八脚子,外形像一粒干瘪的芝麻,未吸血时仅米粒大小,吸血后却能膨胀如黄豆。它们无法飞翔跳跃,却能通过感知人体的二氧化碳和体温,精准锁定宿主。

蜱虫常藏身于草地、树林,甚至寄生在宠物毛发中,尤其喜欢攀爬到皮肤薄嫩的耳后、腋窝、腹股沟等隐蔽部位。

一旦咬住皮肤,它们会将头部深埋吸血,同时释放麻醉物质,让人难以察觉。

不只吸血,还能传“毒”

蜱虫的可怕之处不仅在于吸血,更在于它能传播多种致命病原体:

1.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高烧不退、全身酸痛,严重时引发多器官衰竭。

2. 莱姆病:叮咬处出现“靶心状”红斑,可能导致关节炎和神经损伤。

3. 森林脑炎:高热、脑膜炎,甚至瘫痪。

4. 过敏反应:部分人群对蜱虫唾液过敏,出现全身性荨麻疹或水疱。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蜱虫都携带病毒,但一旦被叮咬,绝不能掉以轻心!

图源:微博@央视新闻

被叮咬后,这些操作可能致命!

❌ 错误做法:

• 硬拔:蜱虫口器有倒钩,生拉硬拽易致头部断裂在皮肤内,增加感染风险。

•火烧/涂酒精:刺激蜱虫释放更多毒素。

• 拍打捏爆:可能让病原体直接注入体内。

✅ 科学急救五步法:

1. 工具准备:立即用尖头镊子或专用蜱虫夹(普通镊子易夹碎虫体)。

2. 精准夹取:镊子紧贴皮肤,夹住蜱虫头部(非身体),避免挤压毒囊。

3. 垂直拔出:缓慢、均匀地垂直向上拉出,切勿旋转或摇晃。

4.消毒处理:用碘伏或酒精彻底清洁伤口,蜱虫装入密封袋以备检测。

5. 持续观察:未来30天内若出现发热、皮疹、肌肉酸痛等症状,立即就医并告知叮咬史。

⚠️ ⚠️⚠️

特别提醒

若蜱虫钻入过深或操作困难,请直接就医!医生会通过局部麻醉安全取出。

预防指南:让蜱虫“无处下口”01穿衣有道:

穿浅色长袖衣裤(便于发现虫子),扎紧裤脚塞入袜子,避免穿凉鞋。衣物喷洒含氯菊酯的驱虫剂,皮肤涂抹含避蚊胺的驱蚊产品。

02环境避让:

避开草丛、灌木丛,走硬化步道;不在草地晾晒衣物或久坐。

03归家三查:

检查全身褶皱处(头皮、耳后、腋窝等),宠物毛发需重点梳理。换洗衣物用60℃以上热水清洗,背包等装备喷洒杀虫剂。

蜱虫虽小,危害不小,

预防为主,及时就医!

编辑:程焕映 温嘉林

责编:陈广泰

蜱虫虽小,危害不小!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