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的夜生活可以说是丰富多彩,但在没有电的古代,古人晚上又有哪些娱乐活动呢?古人也会熬夜通宵吗?今天就让魔王来带领大家,走进古人的夜生活。
要想说清这个问题,首先得把时代给分清来。毕竟汉人和唐人对于我们来说,都算是古代人。但两者之间的夜生活方式,可是大有不同。
虽然古人在很早之前就发明了各种灯具,比如蜡烛,煤油灯等。但因为价格昂贵,普通老百姓的消费能力难以承受。所以一到晚上,大家只能老老实实把被子一蒙开始睡大觉。不过,从汉代开始,我国便有了元宵灯节。
到了那天,处处张灯结彩, 不管是王公贵族还是市井平民,都可以在元宵那天,举着灯笼结伴出门。观灯,赏灯,猜灯谜,经常还伴随着一定的礼佛行为。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到了唐朝,元宵灯节的繁华程度,已经到了令人惊叹的地步。不但把时间延长到了三天,甚至还在这几天内把宵禁制度都取消了,就是为了能让人们放心大胆地游玩。每当灯节开放之日,长安便成了真正的不夜之城。城门大开,坊市里做各种生意的人摩拳擦掌。
一到夜晚,星星点点的灯光聚汇成海。人群在光海之间如潮水般涌动。人们穿上自己最漂亮的衣服,提着早已准备好的精致花灯,走上街头,买点零食,喝些小酒,猜猜灯谜看看表演,集体欢聚这盛大的节日。
甚至就连住在宫中的皇帝,皇后都忍不住在元宵当天换上便装来到城中,与百姓一起享受这节日氛围。等到了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宋朝,宵禁取消后,古人用自己的身体力行告诉你,他们究竟有多会生活。
宋代是个神奇的年代,他的商品经济繁荣程度,某种意义上已经超越了所处时代。在宋神宗年代,城市化率已经高达30%,在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时代,这几乎是个不可能的记录。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导致了大量的娱乐场所的爆满。
比如,勾栏瓦舍,花街坊市, 不管你想得到的还是想不到的,聪明的古人们基本都整了出来。宋代夜生活的繁荣,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它完全取消了宵禁制度。人们晚上出去不再受到限制,想去哪里遛弯都行。与此相应而生的就是极其繁华有趣的夜市。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夜市直到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热闹去处,通宵不绝。哪怕是寒冬腊月,气温依旧无法阻止宋人那颗想出去浪的心——冬月虽大风雪阴雨,亦有夜市。宋代的夜市有两大主要功能,买东西和找乐子。其实和我们现在的商业街也差不多。
那宋人的摊子上都卖些啥呢?首先是生活要用的,比如身上穿的布匹——从真丝到棉麻。再比如家中炒菜用的香料,感冒发烧的草药等。接着就是各类小吃,毕竟夜市是用来逛的,而宋人到底有多会吃呢?据东京梦华录上的记载,下午六点的时候往州桥夜市一走,獾儿、野狐、肉脯、包子等肉食先垫肚子,接着再是麻辣鸡、芥辣瓜、冬月盘兔等开胃小吃,最后吃些甜点,素签纱糖、荔枝膏、金丝党梅来收个尾。一直能吃到三更才结束。那除了买买买,宋人还是相当注重自己的精神文明建设的。
首当其冲的,莫过于瓦肆勾栏里的杂剧表演了。杂剧最早起源于唐代,是一种把音乐和舞蹈结合起来的表演。大概类似于古人的演唱会。到了宋代快速发展,杂剧开始杂了起来,表演内容较之前朝,丰富了许多。包含歌舞、音乐、笑话小品、甚至还有杂技。据记载,夜市里大小勾栏五十多座。最大的可以容纳数千人。大家聚在一块看戏的时候,还有各种小商小贩卖零食,每天晚上都是如此,经常看着看着就一夜看到天亮。原来这就是古人的大型线下追剧活动吗?
除了这个外,还有酒楼茶坊等吃饭的店。为了招揽顾客,老板不单在厨房下功夫,还不忘给客人请些歌伎,一边吃饭喝酒,一边看美女弹琴唱歌,好不快哉。这时说不定还有观众不满意,说怎么都是坐着的,就不能边走边玩吗?当然可以,吃饱喝足后,街边还有不少卖艺的,胸口碎大石来一套。
举个旗子算卦的,看手相测字算姻缘,一张嘴说得天花乱坠。要是你颇有文人情调,还能去字画摊子上和老板一块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理想。由此可见,古人找乐子的本事一点也不比现代人差。
当然,魔王说了这么多,有一个大前提就是他们都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市民。农村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晚上还是以睡觉为主的。虽说如此,在夏日里摇着小扇,一家人聚在院子里纳凉赏月。冬夜屋外大雪纷飞,屋内一家人围坐火炉,一边烤火一边期待,瑞雪兆丰年。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简单的快乐呢?